职场“斗转星移”,回首2003

80酷酷网    80kuku.com

  

    职场的风云变幻似乎总有些难以捉摸,但却又和每个职场中人息息相关。走过2003,让我们在这里回首,细数这一年的365天,职场所发生的“斗转星移”。 可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赫敦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翰威特咨询等,这些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机构给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不少颇具价值的意见,使得我们的回顾可能更加接近职场的真实面目。 

    [职场群体篇]
    外企雇员突破10万
    
    2003年,是上海外企雇员稳步高速发展的一年,无论在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巨大的飞跃。数据显示,截止到2003年12月,上海地区的外企雇员总数达到10万人,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记录,较2002年增长了2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上海经济的持续“走牛”,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和代表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是上海外企雇员“骤增”的主要动因。
   
    “海归”择业日趋理性
    
    “海归”不能不说是2003年职场备受瞩目的群体之一。众说纷纭之中,数量上日益增长的“海归派”在职场竞争中逐渐褪去了光环,无论是雇主,还是职场个人,对“海归”的职业定位都逐渐趋于理性。在经历了严酷的竞争和痛苦的调整之后,“海归”在择业中更多地开始考虑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结合度。
    
    与此同时,“海归”在人才市场上碰壁的客观事实,也使得更多职场人士在对待“出国镀金”这一问题时更加冷静。
   
    “灰领”打破
    原有职场界限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灰领”这个新鲜而时尚的名词就传遍了职场,给原本沉闷的职场带来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而上海市劳动部门在11月份爆出“上海‘灰领’人才缺口1.5万”的消息,更使它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这一全新理念的出现,颠覆了长期以来人们职业观念中固有的白领、蓝领两元概念,拓展了一个全新的择业领域。同时,“灰领”既能动脑又能动手,集白领和蓝领之长的优势,客观上也使得原有的职业分层概念逐渐趋于模糊。
   
    “洋面孔”
    引发职场冲击波
    
    “洋打工”开始与本地人才争饭碗的“行情”在2003年里为人们所关注,一度成为舆论讨论的热点。根据上海市劳动部门2003年年初的统计数据,共有来自世界126个国家的1.95万名外国人在上海从事各项工作,其中8638人是2002年来上海的“新面孔”。这个数字在2003年里又有了大幅增长。在外国来华的“洋打工族”中,上海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一特殊的群体具有“三多”的特征:高学历的多、在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的多,日、美、韩三国的来华人员多。
    
    可以断言,随着上海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伴随着国内人才市场进一步向“洋猎头”开放,上海职场上的“洋面孔”肯定会越来越多。
   
    [职场行为篇]
   
    创业潮风起云涌
    
    2003年里,萌生“老板梦”的职场人士为数不少,更多年轻的白领义无反顾地搭上了创业的“早班车”。
    
    上海浦东新区2003年8月1日出台了在职人员可持股的政策并进行试点之后,在“解禁”后的一个月内就出现了245名“在职老板”;另外,根据上海市开业指导中心的统计,上海的创业群体正在日趋年轻化,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原先4050人员的专利———4050创业平台,现在却成了年轻人的创业乐园。在2003年举行的一场大型4050推介展会上,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已占到45%,这些高学历、反应快、思路活跃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于边打工、边当老板的生活方式。
   
    白领紧守现有饭碗
    
    虽说年底的招聘还是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受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更多的人还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而不是急于跳槽。来自可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调查显示,在2003年,受到就业大环境不利以及“非典”风波的影响,白领在职场上最重视的问题是稳定而不是发展。更多白领选择了紧守现有饭碗,人均跳槽次数下降。
    
    职业人士的稳定性加强,对雇主来说也许是件好事,但对职场来说却不尽然。因为这客观上也使得职场上的空缺岗位更少,有限的职位变成了稀缺资源。
    职业规划备受关注
    
    2003年里,各大媒体纷纷推出职业、人才版块,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开始涉足职业顾问领域。可锐职业顾问认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市场的有序发展,促使职业市场向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也促动了更多的职场人士注重个人职业规划。来自赫敦管理顾问的数据显示,到赫敦进行职业咨询的个人当中,有80%是为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职场环境篇]
   
    “薪情”原地踏步
    
    就业环境的严峻当然也波及了职场人的“薪情”,在这一点上,“海归”身价缩水,以及大学毕业生的“贬值”可见一斑。根据翰威特2003年11月发布的亚太地区薪酬调研报告,2003里,这一地区的雇主继续保持谨慎的态度,亚太地区的工资增长率仍然比较低。来自赫敦咨询的数据显示,较前年相比,不少中低端的职业白领羊年不但未获加薪,而且薪资收入还下降了大约1000元左右,2000元的薪水已经被很多本科生所接受。
   
    行业冷热更迭
    
    近几年来一直风光无限的IT业不再是首屈一指的热门行业,智联招聘公布的最新一期才市报告显示,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行业羊年不旺,需求减缓。受此影响,2003年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相应的职位竞争更加激烈。该行业占所有行业招聘总数的比例从2003年初的22.8%滑落到11月的5.68%。而另外一些快速发展的行业却正以旺盛的势头扶摇直上,例如房地产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以及汽车行业等等,成为职场人士心仪的新兴热门行业。
   
    民企引人注目
    
    2003年上海1~9月新增的就业岗位中,70%是来自非公有经济;上海目前有310多万从业人员在民营企业工作,占全市从业人员总量的40%以上。民营企业已成为就业市场上名副其实的一匹“黑马”。随着运作的日益规范和竞争力的加强,很多优秀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事业足以为人才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羊年民企走出了备受冷落的境况,成了除外企之外求职者的重要选择方向,并吸引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加盟。
   
    “人才候鸟”竞自由
    
    2003年,职场人士的天地更加宽广。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使得这一区域内的人才流动的户籍、职称、档案的枷锁被解开;《香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出台,除消了内地人才入港工作的行业限制,并且不设限额,同时还允许受聘人携同配偶和十八岁或以下未婚及受供养子女来港,向优秀内地人才伸出了橄榄枝;紧跟着,上海市又推出了“引进香港千名专才”计划,1015个管理和专业技术职位虚位以待,沪港人才交流服务办公室随后也正式成立;2003年里,各地也纷纷出台了政策,为那些愿意到西部去施展才能的学子、人才提供方便……横亘在区域间人才流动的“壁垒”被逐渐打破,人才“自由流动”的目标不再遥远。2003年,无疑是一个人才的“候鸟年”。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