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须面对的大学生就业症候群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这个冬天里,正有数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奔波在求职路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其中当然有社会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他们自身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加剧了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

  盲目撒网——导致用人单位的不信任

  一家著名媒体为了增加记者的后备储量,打破了一直以来只招成熟记者的惯例,打算招一批应届毕业生先来实习。消息传出,这家媒体收到了大量简历,从中挑出100人,通知后却只来了20人。

  这家媒体的总编谈起此事时颇有感触:“这次招聘应届毕业生是个尝试,但没想到尝试的结果是这样。怪不得很多用人单位说起大学毕业生都是一个口气——‘别跟他们认真’。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但他们没有在就业环节上下工夫,投档这么不认真,到处撒网,最终结果就是导致用人单位的不信任,使得大学生就业走上恶性循环的怪圈。”

  违约——用人单位空欢喜

  北京一家四星级饭店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招收了几名大学毕业生,由于这家饭店能够解决毕业生的北京户口,因此来的人很踊跃。可是,没过多久,待这家饭店将这几个人的户口问题一解决,这几个人纷纷离去,全然不顾当初定下的协议,让用人单位气愤不已。

  每次招聘新人,企业都要下一番工夫,又是笔试,又是面试……费尽苦心层层筛选出最佳人选,毕业生一旦违约走人,用人单位到头来只有空欢喜一场,“几千元赔偿金也绑不住他们”。

  马强说:“这两年大学生就业出现一种先就业再择业的趋势———不管自己是否满意先选择一家单位签约,然后再寻找更好的机会,但是这种择业应该在遵循有关规章制度上去择业。很多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往往处理不当。而法律一般倾向弱势人群,即使打官司企业也不占优势。这给企业造成很大伤害,在这一点上,国企表现得要比外企更突出。”

  “薪资联盟”能否带来就业保障

  最近有两条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闻特别引人注目。一条是,重庆某高校的大学生号召成立“薪资联盟”,抵制用人单位乘机压低薪资标准,拒签低于2500元/月的就业协议;另一条是,在东北某高校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有的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竟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即在见习期不要钱,经过考验得到认可后再建立劳资关系。

  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充分说明毕业生的心态差异。心态差异导致就业差异。

  专家认为,大学生的起薪不太重要,人力资源价值是在不断波动的,有升、有降、有停止不前。大学生刚毕业,仅学到了一些书本知识,其潜力还未能体现,必须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

  缺乏职业规划

  大多数毕业生在择业时对于自己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在一次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并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

  对自身期望值过高

  安利公司人力资源部郑立慧在招聘毕业生时遇到这么一件事:安利公司电脑部有两个职位——属于管理职位的培训生和一般程序员。很多人一听到程序员就觉得没有兴趣,都希望在管理方面有所发展。

  很多毕业生都瞄准了高端职位,不愿从基层做起。例如有的毕业生应聘了总经理助理的职位,老板让他出去跑跑业务,锻炼锻炼,他却觉得丢面子,认为老板大材小用。

  郑立慧认为,有些毕业生对自身的期望太高,好高骛远,对就业非常不利。有的学生因为成绩好就特别自信,而企业在选人的时候不光看成绩,还注重人才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在这一点上,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错位,更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相关链接

  ▲1996年至2002年,大学毕业生签约率分别为93.7%、97.1%、76.8%、79.3%、82.0%、90.0%、80%,2003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76%。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有145万,2003年达212万,2004年达250万,4年增加了140万。

  ▲调查显示,对于薪金,60%以上的毕业生期望在2000元以上,20%的期望在3000元以上;对于工作地点,85%以上希望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对于工作岗位,65%以上的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工作。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