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了,要找工作了,是留在家乡还是去往他乡?要去往他乡的你,是什么吸引着你停不下来?工作在他乡的你,想知道有多少人和你一样奔波在异乡的街头?和你一样奔波在异乡的人们,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烦恼和困惑?前程无忧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异地求职者涌入他乡,除了一纸户口,他们与当地人的差异已越来越小。
长三角:求职者最向往的地方
城市竞争力、区域综合竞争力已不仅是资本投入的风向标,而且也成为人才流动的指南针。调查显示,45.58%的异地求职者倾向于在长三角地区寻求发展;渤海湾、京津地区位居其次,占到24.82%;昔日具有致命吸引力的珠三角地区魅力急转直下,以19.83%的份额排列第三。
2003年,以上海为龙头、宁杭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正式确立,长三角地区作为全新经济增长点,在城市联动、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税收政策等方面具备了明显优势。“世界规划第一人”彼得·霍尔爵曾经预言:长三角可能会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尽管距离这一目标尚有一段路程要走,但也正是由于区域发展的不成熟性,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蕴藏于此。
薪资待遇不再是首要目标
为什么会选择异地求职?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在本次调查中,57.12%的受访者想独自在外闯荡一番事业;为了爱情而远赴他乡工作的占到14.91%;13.73%的人纯粹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来异地求职。不管目的是什么,可以发现求职者的目标越来越清晰。
调查中,近31.30%的异地求职者将“城市开放程度和人文环境”作为选择就业城市首先考虑的因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考虑的重要指标,占受访者总数的22.09%;选择“薪资待遇”和“企业发展前景”的人数不相上下,分别占到19.42%、18.94%。可见,以往以薪酬为导向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机会多、待遇优、个人发展空间广、企业体制完善成为求职者选择就业城市的综合因素。
能吃苦是异地求职者最大的优势
调查显示,30.08%的本地人认为“刻苦精神”是异地求职者最大的优势,“独立性强”位列第二,占到26.42%;“能够承受压力”也是本地人所无法比拟的,占16.65%。而在异地求职者眼中,“本地户口”不再是本地求职者的最大优势,选择“人脉关系广”占受访者的35.55%,同时,“适应本地文化”也是本地人可发挥的有利之处。
与之相反,“人脉关系”恰恰又是异地求职者的最大劣势,调查中有40.25%的人选择此项,“户口问题”反而只占到24.16%,“本地语言以及文化差异”已经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随着地域限制的松动,户口、异地差异等正在逐渐淡化概念,且依靠个人努力便能克服。而人脉关系需要在长期工作生活中慢慢建立起来,初到异地的求职者仍需在这方面精心维系,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与异地求职者相比,本地人似乎更自信满足,约有21.92%的人认为“无劣势可言”,“竞争意识不强”、“不能吃苦”各占18.78%和17.33%。然而,约有73.32%的本地人正在感受到异地求职者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提薪升职与是否本地人无关
在接受调查的异地求职者中,77.54%认为只要有能力就有机会升职;54.09%觉得异地身份并不影响薪资收入。虽然其中仍存在一些不公平待遇,但是绝大多数的异地求职者还是享受到与本地人平等的机会。数据显示,58.28%的人认为本地身份对职位升迁并没有帮助;55.56%的人并不觉得外地人身份对薪资有影响。
在工作以外,同事关系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调查显示,在与同事相处中,58.79%的异地求职者感觉与本地同事关系一般,略有隔阂;而55.82%的本地人认为与异地同事相处融洽,不分你我。37.62%的异地求职者表示日常生活开支占到月薪的30%;34.52%的人开销甚至达到50%。许多异地求职者认为,其中房租是最大的花费,尤其在北京等一些热门城市,房租就要占到工资的一半,无奈之下,一些求职者只能采取合租的方式来减少开支。另外,为了保持通讯联络,每月的手机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成为继租房之后异地求职者最难以避免的消费。
正所谓“日久生情”,在陌生的城市生活多年后,多多少少会对这个城市产生些许情愫,将来“是走是留”?本次调查中,47.06%的异地求职者选择“一定会融入目前所在的城市”;46.87%的受访者还要“看情况再定”。但不管如何,异地人才的城市融入感正在增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市民”的队伍将会越来越庞大。
在调查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调查者的眼球:在北京的受访者中,58.67%想往外地求职;同样在广州,60.33%的本地求职者愿意去其他地方一试身手;而53.17%的上海人却没有去异地发展的想法。调查者分析认为,之所以这样,一方面可能是上海人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对其他地方不屑一顾;其次,习惯安逸的上海人并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出外打拼,宁可在自己的地盘上小打小闹,也不愿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承担风险,或许在这方面,北京人和广州人似乎更有魄力;另外,传统的户口意识也是阻挠上海人流向外地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辈人,更加不愿意自己的子女离开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