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生择业心理诊治报告

80酷酷网    80kuku.com

  

        2004年2月26日,清华大学就业中心网站开通了网上学生职业测评系统,不到5天时间,清华学生就有1500多人次参加了在线职业测评。在清华BBS上,“职业测评”一度成了“就业广场”版上最热门的话题。截至4月4日,已有3658人次参加职业测评,有80人在网上预约了个别咨询——

  第一个故事:名校牌子的“心理负担”有多重

  关键语:社会热望给名校大学生那么重的包袱,他们需要用生活证明自己的能力。

  一位女同学在一所著名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读硕士。她学的是当今最热门的专业,今年该毕业了。这位女同学的考试成绩一直非常好,上好学校、好专业都没问题。可是跟随导师从事程序开发的时候,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学们两三个星期就可以完成的程序设计,她要花上一个学期。相反,她的动手操作能力却特别突出,拧螺丝又快又好,连班上的男同学也比不上。

  择业的时候,她把个人简历全部投给了外企,IBM、微软、英特尔……。她觉得,应该到这些世界500强企业去工作,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有同学问她,如果英特尔给你机会,你去不去?她自信地回答,不一定,我还要等一等IBM。结果是,这些外企都对她进行了面试,可是所有的外企居然都没有给她回音!

  她痛苦极了,呜呜呜地哭,一时间好像失去了自信。

  这时学校就业中心推出了职业测评系统,她参加了测评。测评显示,她的职业性格和许多人有差距。她喜欢和人、和事物打交道,却不擅长与数字或者枯燥的编程语言打交道,这些特点在她以往的学习经验中也得到了印证。她为此情绪低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她一方面反思:我究竟喜欢不喜欢外企,我到外企工作真那么重要吗?同时她又在想,在中国,清华热门专业的毕业生真是让人好羡慕。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拿我这个“高材生”做榜样。“我可是清华毕业的”这句话,在她心里既是一种自豪的感觉,又是一份很沉很重的负担。要是我竟然不能到外企工作,我怎么向我的爸爸妈妈交代,怎么向我的清华同学交代,怎么向家乡的父老乡亲交代!

  她矛盾极了,难过极了。她来到测评室,找心理学硕士金蕾莅老师咨询。

  金老师对她说,一个人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就要为自己心中的愿望奋斗,不能生活在别人期望的重压之下。快乐的事情大家分享,痛苦的事情却要自己承担,这样的境况,你要作出判断和选择。你要知道,自己心中的愿望和别人的期望之间存在差距。当然,咨询不是万能的,最终的决定在自己。

  刚好国内一家著名医院到清华招聘人才,希望能给该院建立一个大规模的网络系统。这个医院选中了这位女硕士生,并且委以重任。她也很有信心,觉得自己做好这件事绰绰有余,有价值感。可她内心还是放不下外企。

  阳春三月,大学毕业生工作签约的时间。这位女硕士生终于签约了。她又来到金老师的测评室,看上去情绪很好。她说,她最终谢绝了国内著名医院的邀请,还是选择了一家外企,工作还是编程。

  金老师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

  她说:“我这是缓兵之计。先做起来,再转行,可以分担压力。”

  金老师觉得,她的选择不是没有道理的。可是又替她担心:她会有一些惯性,生活在别人对清华的厚望之中。名校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不是多元的。比如许多人认为,清华热门专业的学生就应该进外企,毕业生们要考虑收入,考虑工作环境,考虑别人的评价,唯独没有考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渐渐地,清华的牌子成了一种包袱,一时难以摆脱。怎么平衡别人评价与自己对自己评价之间的关系,成为许多名校毕业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于是金老师对这位同学说,你要正确认识“清华”给你的资源。教育背景只是一个短暂的背景。我希望你在工作时,能摒弃清华的背景,用事实证明清华值得为你骄傲!

  离开的时候,金老师真诚祝愿这位同学走好人生择业的第一步棋,同时禁不住慨叹道,社会热望给名校大学生那么重的包袱,他们需要用生活证明自己的能力。

  第二个故事:“我想成为领导者,但又害怕失败”

  关键语:要想成功首先就不要害怕失败。要担当领导责任首先就要敢于承担风险。

  信息学院一位博士生今年就要毕业了,他的测评报告结果显示,他的成功愿望很高,而回避失败的倾向也很严重。他找金老师咨询的问题是:自己究竟是搞科研好呢,还是应该把管理作为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

  这位同学相信孔夫子“三十而立”的哲学。认为男人要结婚建立家庭,要有妻子,有孩子,到三十岁的时候,要有票子、房子、车子作物质保障。他说,工作以后,失败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失败的痛苦简直无法承受。

  他来到职业测评室向金蕾莅老师咨询。

  金老师问:“你对成功的预期有多长时间?”

  他愣住了,说,我不知道成功是什么,可是我害怕失败。

  金老师说,外界认为你是清华博士生,是成功者。可是你连什么是成功都不知道,连失败都承受不了,这能叫成功吗?那么你都经历过什么失败呢?

  博士生说,我经历过两次失败。一次是高考的时候,一次是做社团工作的时候。

  高考的时候,这位同学没有获得保送的机会,一时间很沮丧。班主任老师对他说,我相信你能考上更好的专业!就这么一句话,使他站立起来,从被保送失败,到凭自己实力成功考取了清华更好的专业,他觉得这是“因祸得福”,因为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更被看好。可是“失败”的感觉至今仍像梦魇般压在他的心头。

  金老师问,第一次“失败”你都失去了什么?

  “面子。”“还有什么?”“没有了。”

  金老师说,你失去了面子,却收获了成功。班主任老师一句“你能行”的话,就使你重新站立起来。如果没有班主任老师这个外力推动,你能不能主动从内心给一个力,使自己重新站立起来呢?

  这位同学心中怦然有所省悟,意识到成功和失败不过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要用平和的心态应对才是。

  第二次是在做学校某社团常务副主席的时候。他们组织一个活动,失败了,整个班子被撤换了,他觉得颜面无存。后来他到另一个社团做副主席,重振旗鼓,干得很好。可是让他当主席的时候,他婉拒了,怕重蹈覆辙。他觉得自己做执行者是合格的,想做领导者却害怕失败。

  金老师对他说,联想集团需要三种人:能够独立做好一摊子事的人;能够带领一帮子人做事情的人;能够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确定方向的人。你适合做哪一种人呢?能够承担起一个家庭,首先就要能承担起自己;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就不要害怕失败;要担当领导责任,首先就要敢于承担风险。

  一番话给了这位同学很多思路,心情豁然开朗。他觉得人生是长远的,不能急功近利,对幸福的评价也有多种标准。一个人不一定因为有了票子、房子、车子就得到幸福,却会因为提升了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线而渐渐长大。

  第三个故事:“终于我开始直面自己了”

  关键语:那些对自己专业侃侃而谈并为之感到骄傲的人,容易得到企业老板的青睐。

  经管学院一位大三学生对金蕾莅老师说,要是大一大二的时候看到这样的职业测评就好了,我可能学习会更主动,不会这么疏忽了。他觉得测评结果和自己的情况非常符合。

  这位同学是学水利的,原来觉得没有前途,现在他面临读研还是工作的选择。他对某专业的导师感兴趣,可是自己的成绩不太理想,保送机会不大,想读研就要通过考试。

  金老师问他:“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导师的论文读过没有?”

  这位同学“卡壳”了。他觉得茫然,不敢直面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和导师建立联系。

  金老师告诉他怎样读导师论文,怎样选择专业方向,不要眼高手低,而要行胜于言,把想到的事落在纸上,并一一做到实处。

  这位同学担心导师选择面试名单时不一定会选择他。金老师鼓励他说,你要主动找导师,被动等待是不行的。

  “可我是选课班的学生,去找导师怕不理我。”

  “清华大学的老师不会拒绝任何学生!”金老师的话给他信心。

  现在,这位同学敢于直面自己了。他开始行动,知道今后一年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他的抽象思维能力强,预见性好。自信只要踏踏实实去做,学水利也未必比学计算机、电子、金融这些热门专业的学生差。

  金老师高兴地说,那些对自己专业侃侃而谈并为之感到骄傲的人,容易得到企业老板的青睐。

  ■数字说话

  2001年对北京市16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3.8%的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62.5%的学校以选修课方式安排课程,25.0%的学校面向全校学生组织教学,31.3%与25.0%的学校使用自编教材或者无教材授课,授课内容总体上以宣传相关政策(93.8%)、人才市场供需现状分析(81.3%)、求职技巧培训(81.3%)和职业价值观教育(68.8%)等为主。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