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去年非典疫情而被推迟了整整一年的“中国就业论坛”,终于得以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召开。有关国际组织、25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以及国内外专家近500人参加。
非凡智慧
这次论坛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举办,主题是:“全球化、结构调整和促进就业”,重点讨论促进就业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就业与消除贫困以及促进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等问题。这是中国在劳动保障领域开展的一次重大的国际合作活动。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出席了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黄菊在讲话中指出,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也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在新世纪新阶段,为实现广大劳动者比较充分的就业,我们要运用更加非凡的智慧,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黄菊指出,当前中国就业压力很大,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立足于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有力拉动;二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支持劳动者更多地通过市场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同时,加大政府对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四是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五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对小企业信贷
出席会议的中国官员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的就业问题。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论坛期间表示,中国政府将把保护农民工权益作为今年就业工作的重点,致力于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扫除障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表明,20年来,中国实现了2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目前,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达1.3亿人,进入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近1亿人。中国农村还有富余劳动力1.5亿人,今后,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谢伯阳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就业和再就业的一个主渠道。不仅表现在数量多、增长快、比重大等“量”的方面,也表现在一些“质”的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则在论坛上建议,加强对小企业的信贷,以促进就业再就业。
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中小企业为城镇劳动力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主体。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论坛期间?国际劳工组织公布了《中国就业议程》报告,称中国正面临就业不足、农村高失业率和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等问题的困扰。报告在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严重失衡的原因时说,一些创造就业机会的引擎,如乡镇企业吸收就业能力减弱,国有企业削减大量隐形富余劳动力,导致中国就业增长明显减缓。而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短期内,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要面临更大的压力,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第一产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
《中国就业议程》认为,尽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却从1998年的3.1%上升到2003年9月的4.2%。1998年到2003年7月间,国有企业下岗个人人数达到2780万,其中只有185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同时,经济增长在各地也不平衡:城镇人均净收入增加了9%,而农村人均净收入仅增加了4.3%,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更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报告还指出:中国严格的城镇就业配给和严格限制民工进入正规的城镇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国家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分散和分割;许多地区的妇女在招聘和解聘政策中遭受歧视,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性别不对称;某些少数民族在创造就业中享受优惠,因而也存在就业方面的民族不对称。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中国今年一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去年年底的水平持平。而4.3%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因为这些人员跟企业的劳动关系还存在,而且有企业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更不包括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另一组数字表明?2003年,中国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1400万,需要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农民9500万,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3亿。
会前发表白皮书
在本次论坛召开前两日,国务院新闻办于4月26日发表了《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发表关于就业状况和政策的白皮书。白皮书共1.3万多字,分前言、就业基本状况、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劳动者素质、农村劳动力就业、妇女、青年和残疾人就业以及21世纪前期就业展望7个部分。
白皮书指出?今年,中国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
白皮书说,中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