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的紧缺人才排行榜对照表上,不难发现在人才专业类别上有“退休”的,有“消失”的,还有处于“半隐退”状态的,有不断增加的新脸孔,还有4年来一直“坚挺”在排行榜岿然不动的……这些状态的背后是什么?我们请来了上海市人事局有关专家,来为我们读者解读4年开发目录。
《人才开发目录》始于2001年,迄今已经发布了四期。用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一位专家的话来说,“(《人才开发目录》)虽然不像2001年第一次发布那么轰轰烈烈,但每一次的发布中都蕴含着许多变化。”
的确,对于这样一份代表市政府对于未来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的指导性目录,仔细分析4年来其中的变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看着不少类型的人才从目录中产生、消失,或者名次变化,这些都体现了上海市人才结构的调整,以目录为参考,制订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培训计划,也许会在发展中有更好的机会。
《人才开发目录》紧紧围绕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根据本市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会展、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和鼓励各类要素资源向现代制造业集聚的产业政策,引导人才资源向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优化配置。
《人才开发目录》重点关注了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对上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各行各业领军人才,同时又考虑到市场需求迫切、符合发展规划方向的人才类别,像世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都在目录上占据一席之地。
四年紧缺排行榜上“半隐退”的人才类别(01、02、03年上榜)
金融保险:某国际金融机构这样总结自己人才引进规律:上世纪90年代初基本上引进的都是上海本地人,本世纪初是国内优秀的顶尖人才,而近两年引进的都是有海外留学背景、海外工作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在这个背景下,金融保险业目前引进人才的大方向开始逐步转移到那些“国际化人才”方面,他在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就随之大大降低了。
汽车与成套设备人才在几年前一直排在紧缺人才的前列,但随之汽车行业自身的良好发展,整个产业对人才吸纳能力已经逐步加强,从招聘、引进到培养的流程都逐步成熟,现在各个岗位应该已经不成问题。这类人才也因此不再是紧缺人才。
四年紧缺排行榜上“坚挺”的人才类别 (4年均上榜) (2003年上榜、2004年走红)
高技能人才制造业人才现代农业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工只是高技能人才的一部分,在整个高技能人才专业类别中,尤其是民间工艺性的能工巧匠最缺,在许多领域都面临失传的危险,今后还要加大开发力度。
制造业:制造业人才不足有两大原因,上世纪90年代后期对制造业重新定位后,发现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量上不足,另外就业政策的引导也存在问题,上海本地青年人不愿将其作为职业生涯。当然教育体制也有弊端,高职作为大量培养制造业人才的“孵化器”,政府对工科类高职教育投入不够,而从引进角度而言,也比较困难,2002年以前都是作为打工仔来引进的,《人才居住证》的实施为他们打开了通道。
现代农业人才虽然在人才总数上比重很小,但意义重大,这类人才关乎到城乡一体化进程,尤其对于上海农业发挥服务功能、都市农业、技术、产业开发模式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但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类人才受重视程度不够,从业者也寥寥可数,因此需求一直坚挺。
四年紧缺排行榜上“消失”的人才类别
IT与微电子 生物医药 (2001年、2002年上榜) :这两个行业曾经是上海市紧缺的人才,但在最近两年,都降低了排名,甚至从《目录》中消失。而为什么会从急需到消失?据人事局的专家介绍:登上目录的紧缺人才,从“量”上也许说不上紧缺,真正缺少的是“质”。
有些人才,在两年前的人才市场上很难找到,但经过人事局人才方面的宏观调控,现在已经很容易就找到了,所以他们就不再是“紧缺人才”了。比如IT行业和金融保险业,前几年,想找个这方面的人才难上加难,甚至开出高薪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经过这两年的调控,这类人才已经相对普遍地出现在了人才市场上,因此也就自然地在《人才开发目录》上消失了。
而生物医药人才呢?生物医药行业最近两年民营资本介入的力度比较大,民营资本的介入从体制上盘活了现有的人才结构,因为人才紧缺通过两种手段可以解决——开发和培养,通过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是培养紧缺人才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生物医药行业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所以现在该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相对有所缓和。因此,它从《目录》上的位置也就一降再降。
四年紧缺排行榜上“新脸”类人才
领军人才:从2003年首次公布开始,世博人才今年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二。目前的需求主要是外围人才,至于外围人才和内围人才如何结合,如何向2010年推进,人事局和世博局将在今年6月公布具体方案。
领军人才,今年首次出现便登上榜首,也是上海支柱产业、重大工程等发展的必然结果。
"排行榜"引导下看机会
NO.1
领军人才
这类人才属于异军突起一类的人才,在4年的《人才开发目录》中第一次出现,便登上了榜首。
领军人才的内涵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必须学有专才,术有专攻;二是他还必须具备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领军人才概念的出现,经历了带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精英时代,以及抹杀领头羊作用的集体时代,而是将这两种观念的精华结合起来,体现出这个时代对人才的最高诉求——兼备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领军人才首次单列上榜,并排列需求首位,体现了上海对“企业经营、研究开发、教育教学、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的渴求。这些领军人才必须在能力、业绩上具备以下的要求:在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国际组织担任过高级职务的管理人才;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和全球化经营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并在国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担任教授或领衔研究的人员;拥有达到国际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原创成果的人员;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
NO.2
世博人才
世博会是上海未来几年内最为重大的工程之一,而对于世博人才引进的温度也逐年攀升。这类人才不仅需求量大,而且政府的重视程度也随着世博工程的开展而逐渐加深。
世博会是个综合性的盛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要想做世博人才并不难,在2003年和2004年的《人才开发目录》中,明确对世博人才的专业背景作出的要求:国际商务、经济管理、旅游管理、外国语言文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土木工程等多个专业都榜上有名,这些专业的学生具有出比较明朗的就业前景。
但并不是只要大学毕业,就能马上成为世博人才。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相关证书将是以上专业学生的“门槛”,同时,也是他们未来几年的努力方向。
除了世博人才之外,现代制造业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持续走高,依然是上海人才开发的重点。这充分反映出上海未来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的趋势,也给就业带来新的选择。
NO.3
金融与现代农业人才
将这两类人才列到一起也许有些出乎意料,但根据4年来的《人才开发目录》显示,这两类人才每次都榜上有名,属于名副其实的“坚挺型”人才。
金融人才自不必说,对于上海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来说,金融人才一直十分抢手。在2001年首次发布的《人才开发目录》中,它名列榜首,此后的几次,虽然名次稍有下降,但仍然属于上海市紧缺人才。
现代农业人才则有些特别,这类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专业背景要求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作物学、植物营养学、园艺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等大学里相对较“冷”的专业,在学历和职称上更是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以及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除了以上的职业,根据《目录》的显示,上海市还将开展一系列人才培训开发计划。以2004《人才开发目录》中提到的高技能人才为例:这类人才目前依然紧缺,人才专业背景中,要求高技能人才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熟练技术、有国家级高级技师职称等。上海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统计范围和人才开发总体规划,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来培养这类人才。
另外,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千名香港专才引进工程、领军人才开发工程、世博人才开发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也将成为这些紧缺人才引进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