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平凡,这一辈子,谁都逃不过七情六欲。佛家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而后东汉哲人高诱,对《吕氏春秋·贵生》中提到的“六欲”作出的注释是:“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憎可理解为憎恨等,也可理解为厌恶、痛恨、憎恶,是对某人或某件事情的看法和表态,对事物不满的表现。又比如才华横溢而放荡不羁的人总是容易遭到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憎恨。我们对现实无能为力,只能尽己所能独善其身。
何为憎恨?是对世间的诸多美好,爱而不得,求之不能,却甚少反思自己,经常不愿付出,偶尔付出但方向不对,又顽固不肯认错,最终选择推卸责任,让自己被憎恨所淹没。
今天讲个小故事让大家了解下憎恨是怎么产生的,一个美丽 小乡村,这里的人都比较淳朴,幸福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 两个人,一个人是一个屠夫,一个人是一个学者,屠夫来到村里之后每日都会宰杀猪马牛羊之类的家畜售卖而村里的人们也得到了方便不用再走很远的路出去卖肉,屠夫也赚到了很多的钱,学者来到了村里开办了一个学堂,想要给村民的孩子们教学,可是乡野山村对知识的需求并不是很高,导致也没几个孩童上学,学者心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本能地认为村里的人都把钱到屠夫那里去卖肉了从而导致大家没钱来上学,在心里就开始憎恨和他一同过来的屠夫了,可是屠夫虽然从事着杀生的行当,但是本性善良,一直帮着学者在宣传,让村里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堂学习知识,可是这样的作法在学者看来这是在羞辱他,学者的憎恨在无休止的增长蔓延着,私下里学者偷偷摸摸的在村民中蛊惑着其他人,说他天性极恶要不然也不会从事如此杀生有违人和的行当,村民们本来也没有接触过十面,对一些认知还是停留在迷信的层面上,都相信了学者说的这样的情况,慢慢的屠夫被大家开始冷落,肉也不好买了,慢慢的处理完所有的肉之后,屠夫离开了村子,独自一人离开了,因为屠夫感觉到这里不是刚刚开始来的时候那么单纯的地方了,在屠夫离开之后,学者继续在村子里面教学,但是村子里面的人都开始变了,互相猜忌,互相贬低,只要别人比他要好都会去抵触污蔑其他人,慢慢的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了。承受不了的有的也远走他乡,但是他们离开前都在学者那里学到了一个知识就是憎。
【总结:人的憎是开始于你的一事无成,嫉妒,贪婪,但是又有多少人开始放弃这些呢?扪心自问你是不是也曾“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