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中国式家长》评测)
更多好玩的游戏评测,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我~
今年年初《 旅行青蛙 》这个游戏的火爆让许多人体会到了 “ 养儿方知父母恩 ” 这句话的深切含义,让很多人过了一把当父母的瘾。
这几天,又有一款游戏带来了一阵 “ 养儿子 ” 风潮,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 中国式家长 》,听名字就知道是一款非常正宗的国产独立游戏。
《 中国式家长 》于 9 月 29 日发售,仅仅两天后就登上了 Steam 热销榜的第二位,第一位则是另一款国产独立游戏《 太吾绘卷 》。
《 中国式家长 》本身的游戏类型算是角色扮演类,玩家要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家长,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一步步地学习成长,重新体验从出生到小学、中考乃至最后的高考这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
“ 中国式家长 ” 和 “ 中国式学生 ” 这两类群体的矛盾可以说是非常激烈了,一方苦于为自己的孩子劳心劳力之后却无法得到孩子的理解,另一方则由于父母热切的期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那么这款游戏又将怎样来诠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一开始游戏非常简单,作为一名刚刚出生的婴儿理所当然地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阶段父母对你的期望很简单,只希望你健康地成长就可以了。
游戏是回合制进行的,主要玩法分为 “ 挖脑洞 ” 和 “ 日程安排 ” 两种。
挖脑洞可以通过一个类似翻地砖的趣味小游戏提升自己的各项身体属性,每次挖脑洞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行动力,行动力消耗完则无法继续挖掘。
在小时候可以通过挖脑洞提升的属性只有 “ 体魄 ” 和 “ 智商 ” ,随着年纪的增长则会出现情商、记忆力、想象力、悟性这几个方块,还会出现提升天赋属性的特殊方块,可以增加自己的天赋属性( 影响到每回合自然增加的属性数量 )。
孩子的属性会影响他学习某项技能时所需要的悟性,技能所依赖的属性侧重各不相同,当对应属性提高时,学习该技能需要的悟性则会随之下降,而这些技能则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决定他是成为富商、文豪、运动员还是别的职业。
日程安排则可以通过安排不同的日常活动来增加自己的属性,每天最多可以进行 6 项活动。
学习和娱乐两种日常活动侧重点各不相同,学习里的各项活动主要可以提升记忆力和智商,体育相关的学习项目的可以提升体魄。娱乐类的活动则是以提升想象力、魅力、情商等等。
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会有一定几率获得某项活动的专属特长。
这些特长可以在突发事件父母的 “ 面子对决 ” 中派上用场( 残酷的竞争从娃娃抓起 ),也可以用在一些选秀节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