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怒(布衣之怒是什么意思)
3月的《山河令》是多少“山人”这个春日的光,山河远阔,天涯路远,期待重逢
始于主角颜值,陷于故事情节,钟于武侠大镜。
里面的诗词典故幽若白梅,贯穿始终。如下
第三十集
远水救不了近火
远水救不了近火 出处周希陶《增广贤文》: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译文:宁肯让别人辜负我,决不让自己辜负别人。做事要再三考虑慎重对待,做人第一条准则是不要欺骗自己的良心。
老虎间不认识的还可以相互靠近,而人即使很熟悉,也不能真正亲近。来说长道短的人,就是会让你惹上麻烦的人。
离得很远的水源难救近处的烈火,住得很远的亲戚不如近处的邻居。
当你有茶有酒的时候很多兄弟围着你,可是当你遇到紧急危难的时候却一个也见不到了。
故交皆零落
故交皆零落 出处
唐代·唐怡《述怀》
万事皆零落,平生不可思。惟馀酒中趣,不减少年时。
李叔同《送别》
知己故交半零落,天涯海角别梦寒。
瓦罐难免井上破
将军终究阵前亡
瓦罐难免井上破,将军终究阵前亡 出处《水浒传》第110回:
“两员将斗到十四五合,一将翻身落马。正是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必在阵中亡。”
天子之怒,流血漂橹
布衣之怒,血溅五步
却令天下缟素
天子之怒,流血漂橹;布衣之怒,血溅五步,却令天下缟素。出处《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尸体倒下,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只会倒下两人,血溅出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第三十一集
与虎谋皮
与虎谋皮 成语 出自《太平御览》本作“与狐谋皮”
“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释义: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绝不可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释义:意思为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一别经年
一别经年 出处 宋欧阳修?渔家傲·七夕
喜鹊填河仙浪浅。云軿早在星桥畔。街鼓黄昏霞尾暗。炎光敛。金钩侧倒天西面。
一别经年今始见。新欢往恨知何限。天上佳期贪眷恋。良宵短。人间不合催银箭。
释义:一别经年 ,从此一别就经过好多年了。
常用来形容少时的好友,相处多年的伴侣因为生活所迫或因各种矛盾而分离,昔日的美好时光已成过去,再回不来,对此表示惋惜,遗憾,无奈。有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挽大厦之将倾
挽大厦之将倾 出处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北宋·苏轼《苏文忠公全集·告文宣王文》“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其形态、意涵基本具备。
释义:在巨大而汹涌的波浪即将咆哮时挽住,在高楼即将倾斜倒下时扶住。比喻挽救事物于极危险的境地。
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 出处《论语·子路》: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以上出自第三十、三十一集整理出的诗词,欢迎补充
明月依旧 白云苍狗 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