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入哪个海(长江流经哪几个省最后注入什么海)

80酷酷网    80kuku.com

长江流入哪个海(长江流经哪几个省最后注入什么海)

南水北调,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很熟悉,简单的来说,就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往北方缺水的地区,比如陕西,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区。不过南水北调基本都是从长江的中途开始调水,比如丹江口中线调水。就算东线也是借用京杭大运河,来实现调水的工作。

但是从中线调水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比如在线为了保证丹江口的水源,虽然缓解了北方的用水需求,但汉江几乎被拦腰斩断,导致汉江的下游多年来,干涸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地下水位也下降严重,为此汉江下游分段建起了多座水坝,用来蓄水,对整个生态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长此以往下去,水资源的污染,必然加重。

其实关于水资源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联合国的相关组织也曾发表过关于淡水资源紧张的言论,某些国家更是以淡水预言未来可能因此而发生战争。因此小编构思了一个全新的“南水北调”方案,供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即标题所说的,从长江的出海口把水调往渤海湾。

“南水北调”新思路:从长江出海口把水调往渤海湾,可行吗?

构想草绘图

简单的来说,该构想就是把渤海湾变成“渤海湖”,用来储存来自本身水系内的淡水,以及长江,甚至钱塘江的淡水资源。

渤海湾这些年来,一直被水系内的几大河流所带来的大量泥沙冲填着,每年都在进行着一定程度的造陆现象,如果未来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只有十几米深的渤海湾被填平,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只是过程缓慢而已。

所以与其在遥远的未来,渤海湾被自然填平,还不如早点利用起来,从山东与大连之间用大坝围起来,再将海水换成淡水,从而打造一个超大型的人工湖泊出来,大概有7.5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差不多有15个青海湖那么大,是倍加尔湖的2.5倍。如此大的面积,能储存的淡水资源,是无法想象的。

“南水北调”新思路:从长江出海口把水调往渤海湾,可行吗?

具体要怎么操作,才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呢?接下来的设想都是建立在拦海大坝能够实现的前提下。

1.海水更换成淡水:这里可以参考一下荷兰的艾瑟尔湖,艾瑟尔湖当年也是一个海湾,经过人工改造后,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将海水改为淡水。而渤海湾是黄河、滦河,辽河等多条河流的出海口,每年有400亿立方米的淡水流入,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完成那么大水量的更换,但可以加快一下进度。

“南水北调”新思路:从长江出海口把水调往渤海湾,可行吗?

艾瑟尔湖

2.把长江和钱塘江的水引入渤海湾:和海底石油管道一样,沿着海岸线铺一条海底送水管道,因为在海平面以下,两边都是以海平面为准,所以水自然会自己去找两边的平衡,不需要外地的干扰,如此一来,这在渤海换水期间,就可以大大的加快换水的速度。至于这个管道的造价,懂行的朋友,可以算一下,把结果在评论区分享一下,长度在900公里左右。

“南水北调”新思路:从长江出海口把水调往渤海湾,可行吗?

3.将黄河改道:为什么要改道黄河?这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弄走,其实历史上黄河改道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就在山东半岛的南北两边摇摆不定,让黄河改道向南,净化后的黄河水,依然向北,流向渤海。没有黄河的泥沙,就能长期保持渤海的水质,至于渤海湾其他的水系,做好一定的分流措施,只让净化后的水资源流向渤海即可。

“南水北调”新思路:从长江出海口把水调往渤海湾,可行吗?

4.长江改道:为什么长江也要改道?和黄河改道一样,净化后的淡水资源直接北上通过海边连接到海底输水管道。或者原来的长江用来承接净化后的水,让改道的长江与黄河共同发力,从而一起加快造陆速度,说不定还能连到韩国去呢,哈哈。这样一来多一个出水口的长江,在汛期面对洪水的时候,也会稍微轻松一点。同时也能适当改善一下,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海岸线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新思路:从长江出海口把水调往渤海湾,可行吗?

5.杭州湾:这个地方留作备用或者也给围起来,尽可能多的把淡水资源存下来。

当然了,这样的事情也并不是那么好做的,只是说起来如易而已,先不说拦海大坝技术上能不能搞定,就黄河与长江的改道,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抛开人的因素,黄河改道可能相对容易点,毕竟历史有迹可寻,但长江的改道困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向北地势是越来越高的,本来长江下游的河床就是接近于海平面的。一个要容纳长江水的河床,可不是能轻松搞定的。

除此之外还有,港口,通船等问题,也不是轻易都能够解决的,对于上面的构想,可能有些异想天开,但如果可以的话,那么整个东部沿海城市的用水问题,都将彻底得到解决,这其中包括北京这样的人口密集地区,和山东这样的农业用水大省。哪怕是未来真正到了淡水资源紧张的时候,这些地方也不会缺水。

同时,直接在江河的出海口取水,是对淡水资源的终端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不会对上游产生任何负担。用海湾储存淡水,也不会对生态,以及气候相关的造成影响。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