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指的是哪些国家(中东十国是哪些国家)
以色列换掉了利库德集团的强硬派总理、执政时间长达12年之久的内塔尼亚胡,换上了由第二大政党联合其它7个政党组成了相对可能会较为温和的新政府。伊朗则是结束了温和派总统鲁哈尼的8年任期,强硬保守派的易卜拉欣·莱西当选伊朗总统,他甚至有可能在未来接班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以色列和伊朗是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二,这两个国家一个由强硬派的总理换成了可能相对温和的联合政府,另一个则由执政了8年的温和派总统换成了强硬保守派的总统。两国政坛出现这样的重大变化绝非偶然,而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世界形势和中东形势在发生深刻而重大变化的显影。
对于这一变化,我们有必要剖析清楚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我们来先说以色列新政府,占豪认为,以色列新政府有三大特点:
一、新政府由8个政党联手组阁,这表明以色列内部反对单边强硬政策已成气候,在内塔尼亚胡连续两年都组阁失败的情况下,8个政党联合取代了内塔尼亚胡政府已经说明了问题。
二、新政府加入了首个阿拉伯政党,这表明以色列正在试图将阿拉伯人纳入到自己的政治体系当中,这是以色列政治精英们试图让以色列政治更具包容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想缓和与巴勒斯坦及其他伊斯兰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信号。
三、新政府总理采取轮换制,先由贝内特担任总理,拉皮德为候补总理兼外交部长,两人将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轮换岗位。这种格局也表明了这是一个权力相对平衡的联合政府,而非像之前利库德集团的一家独大。
以色列政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格局呢?要搞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梳理。
首先,以色列国家虽小,但由于成立政党门槛非常低,几个人凑吧凑吧,就能组成一个政党,故以色列这个国家政治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政党多、派系多,以色列到底有多少政党恐怕很难真正搞清楚。而且,以色列政党重组、改组、更名非常常见,政党分分合合、政党之间争夺博弈是一个动态的常态,故恐怕以色列的政客都搞不清以色列到底有多少政党。
过去很多年,利库德集团一直是以色列第一大党,在以色列可谓呼风唤雨。过去40多年,利库德集团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执政地位,这一点从过去25年当中内塔尼亚胡执政超过15年可窥斑见豹。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以色列政治和社会民情持续分化,选举的选票也越来越分散,过去两年多的几次大选都无法完成组阁。从2019年4月,以色列举行的第21届议会选举利库德集团获得120席位的36席,根据以色列宪法,单一政党若想单独组阁必须获得过半席位,也就是至少61个席位。然而,过去两年多的4次选举中,利库德集团最高只获得了36席,最后一次选举甚至只有30席,在这种情况下,内塔尼亚胡虽然想尽一切办法,却一直无法取得更多党派的支持,最终连续组阁失败。
在内塔尼亚胡连续组阁失败后,现任以色列总统里夫林5月5日宣布,决定授权在选举中获得次多议席的中左翼政党“拥有未来”党领导人拉皮德组阁权。如果拉皮德也组阁失败,那么内塔尼亚胡就可能再次获得组阁机会。然而,令内塔尼亚胡和利库德集团失望的是,拉皮德联合了其它7个政党,并最终组阁成功。从拉皮德能联合7个政党组阁成功看,内塔尼亚胡政府过去的极右强硬路线显然让以色列朝野不满,而拉皮德主张的中左路线取得更多认同。
以色列由极右强硬派的内塔尼亚胡执政,换成了温和的8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美国在背后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们都知道,美国民主党非常不喜欢内塔尼亚胡,这一点在奥巴马第二个任期末尤其明显,当时奥巴马政府与内塔尼亚胡政府的矛盾甚至公开化了。
现在,拜登上台了,同样不喜欢一个极端的内塔尼亚胡政府,因为拜登主政的白宫希望缓和与伊朗的矛盾,从而让中东局势缓和下来。所以,以色列八党联合执政的局面,应该是在拜登政府的支持面暂时确立的。当然,内塔尼亚胡依然不服,他在努力借机卷土重来,而且由于利库德集团长期执政,对军方的影响力非同一般,故以色列军方可能会借巴以冲突来支持内塔尼亚胡,最近巴以冲突依然时有发生可是这种内在因素的显现。
事实上,内塔尼亚胡为他的连任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为什么最近爆发了7年来最为激烈的巴以冲突?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内塔尼亚胡试图通过表现出对巴勒斯坦的超级强硬,来获得更多以色列人的支持。不过,以色列人的政治气候可能的确有了较为深刻的变化,所以内塔尼亚胡最终没能成功。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以色列之所以更换和派执政,根本原因在于内塔尼亚胡的极端强硬路线在国际和国内都有阶段性走到尽头的态势。对以色列来说,这种格局再往下走,巴以冲突只会更激烈,以色列可能会越来越不安全,而且美国政府也并不希望这样的局面持续。
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塔尼亚胡无法获得连任就不奇怪了。当然,考虑到巴以局势,内塔尼亚胡接下来还是有机会。因为,如果新的以色列政府不能有令人信服的表现,那么保守派的内塔尼亚胡的强硬路线就可能重新获得市场,那么他就可能重新赢得选举。
所以,接下来以色列的政坛进一步变化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未来依然有很多变量和变数。
接下来我们再说伊朗。
过去8年,伊朗一直是温和派总统鲁哈尼执政,为什么这次总统选举强硬保守派的莱西能够赢得总统选举呢?虽然伊朗总统是选举出来的,但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却是非常清晰的。
我们都知道,伊朗温和派总统鲁哈尼的前任是强硬派的内贾德。内贾德后为什么是温和派的总统上任并连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伊朗在内贾德时期的强硬路线已经走到了死胡同,伊朗经济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朝野希望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于是,温和派的鲁哈尼在2013年当选总统,之后不久伊核协议谈判就取得突破,2015年初伊朗与六国达成伊核协议,并在同年7月获得安理会通过。
本来,伊朗的计划是,在伊核协议获得安理会通过后,西方解除对伊朗制裁,伊朗接下来就可以大力发展经济民生,鲁哈尼之所以能在2017年获得连任,和伊朗谋求发展经济的路线是分不开的。然而,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就不断表现强势,,并在2018年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还对伊朗进行了更为严厉的单边制裁。
这么一来,虽然其他五方都还承认伊核协议,但由于美国的长臂管辖,欧洲公司为了避免损失不敢再与伊朗合作,这让伊朗经济再受重创。从2018年到现在,伊朗一直受困于此。所以,当鲁哈尼结束任期后,伊朗再选总统,强硬派当然会重新占据优势,因为温和派的路线在伊朗朝野看来并未获得如期回报,于是易卜拉欣·莱西有了当选伊朗总统的民意基础。
如果拜登上台后立刻重返伊核协议,那么伊朗依然有可能是温和派当选,但拜登上台后受困于国内政治,迟迟不能调整伊核政策,也没有重返伊核协议的迹象,这让伊朗失去了耐心,强硬派的莱西当选就顺理成章了。
莱西能够当选,外部除了美国原因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
一、中国原因
现在的伊朗,一方面是看到了美国迟迟没有重返伊核协议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对伊朗提供了强力战略与经济支撑,所以现在的伊朗无论从表面上还是从里子上,都有对美国强硬的底气和决心。
尤其是底气方面,今年3月,中国与伊朗正式签署一份为期25年的深度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政治、战略和经济合作的内容,涉及金额据说高达3800亿美元。伊朗有了这个合作垫底,美国是否重返伊核协议对伊朗来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由一位更加强硬的总统掌舵,会更加有利于伊朗与美国的博弈,也对伊朗的长远国家利益更加有利。
二、地区原因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伊朗革命卫队高官苏莱曼尼被美国在伊拉克公然暗杀,伊朗首席核科学家在伊朗境内被以色列特工公开暗杀,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伊朗政府在国内面临巨大压力,而且伊朗在地区影响力扩张也明显遇阻。在这种情况下,伊朗需要拿出更强硬的措施和手段来应对才能让民众满意。然而,从过去伊朗鲁哈尼政府的应对看,整体显然是缺乏力度和手段的。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强硬保守派的莱西成为伊朗总统符合当前伊朗的民意。所以,客观上说,地区压力也是伊朗选择强势总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色列强硬派的极右势力在内塔尼亚胡强硬政策走到头之后下台,换了温和派的联合政府执政;伊朗则相反,温和派的鲁哈尼路线走到了尽头,并在最新的大选中换成了强硬保守派的莱西。这两个国家的的明显变化,很快在中东就会引发新的地缘变化,这些变化非常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