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ppt(草船借箭》教案PPT)

80酷酷网    80kuku.com

草船借箭ppt(草船借箭》教案PPT)

5.草船借箭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阴险狡诈。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这是教学重点。

【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不仅是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作《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的《水浒传》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一部优秀长篇历史小说。大约创作于元代末年,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史书、平话、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原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有弘治本传世,经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加以增删润色,才成为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书中的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浚平吴,包括了整个三国时代。在"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支配下,作品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诸葛亮和刘、关、张当作中心人物,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他们的爱憎与背向以及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的艺术造诣很深,影响深远,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佼佼者。它由汉末各个军阀之间的兼并战争直写到晋统一全国,前后近百年,事多人众,头绪纷繁,但由于作者匠心独运,以曹、刘双方矛盾斗争为主线,或实写或虚写,或详写或略述,或插叙或倒叙,精心编结,主次分明,有条不紊,构成一个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成功地塑造了有智谋的诸葛亮、义勇的关羽和性格正直的张飞等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

《三国演义》卓越的艺术成就,为后代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学习的楷模和借鉴。但是,它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它对黄巾起义的仇视和污蔑,以及它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忠君思想、宗教迷信和宿命论,都是十分有害的封建糟粕。艺术上,它的人物性格则缺少发展,且又过于渲染夸张,使某些形象失于真实。

《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吃豆芽——小莱一盘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

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顾茅庐

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驻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诸葛亮字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久,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关于当时形势的一番精辟见解后,更加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奠定了蜀国的基业。

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空城计

故事源自《三国演义》。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面句子分别是从哪个角度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A.识人心 B.知天象 C.晓地利

(1)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

(2)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

(3)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 )

(4)……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

(6)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既然(jí jì) 惩罚(chéng chěng)

2.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 ) 商量( ) 招呼( ) 嫉妒( )

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4.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___________。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说明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               尽是计谋

诸葛亮立军令状            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开口              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               糊里糊涂

参考答案:

一、(1)C (2)A (3)A (4)B (5)A (6)C

二、1.jì chéng 2.惩罚 商议 招待 妒忌 3.不敢跟都督开玩笑。

4.(1)明知故问,意在试探 (2)设下陷阱 (3)周瑜阴险、虚伪,想置诸葛亮于死地。(意思对即可)

三、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草船借箭——有借无还?????2????°????????3¢è°2?o?èˉ?????¥???¥?1????a??a?????è??è?1?????-???èμ????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