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西中考语文(2013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80酷酷网    80kuku.com

2013江西中考语文(2013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gèng) 狩猎 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

B.干(gù) 炽热 尽态极(yán) 万恶不郝

C.花(pǔ) 荫蔽 锐不可(dāng) 粗制烂造

D.睢(zì) 取缔 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别以为这房间,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之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5. 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困境无可避免。();() ……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 )……

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

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

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

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6.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

(周国平语)

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各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各题。

惠子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4)请具体分析本文中庄子的语言技巧。

(5)结合文意说说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9. 古诗文积累。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君子好逑。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

(4)________,童稚携壶浆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6)在被争名夺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侵蚀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洁身自好,拥有“________”的灵魂尤其显得可贵。(用《爱莲说》中的语句填写)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两角钱

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就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是在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4)“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5)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6)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11.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书信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

(2)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

①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

②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4)作者指出“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我们该如何把这一观点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试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

(5)“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12.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脚踏热土,爱我江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并分析下面的“江西省部分城市1985年与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写出你从中的出的两个结论。

结论: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作者天行在《锦绣赣鄱赋》中深情赞颂了江西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下语句均选自该赋,请为下列①②句分别找出一个正确对应句(只需填字母)。

①临川四梦出显祖,________。

②宜春应星开天物,________。

A.洪都排浪起滕王 B.饶水弃疾领辞章

C.安源声名耀湖湘 D.窑火千年始昌江

E.上清宫里道教场 F.天祥日歌零丁洋

(3)在全国风景名胜推介会上,请你为秀美江西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13. 写作。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________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3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

【答案】

D

【考点】

常见易错字

注音

【解析】

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的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多音字的几种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解答】

A.“亘”的读音为“gèn”,“挺而走险”应为“铤而走险”,属于同音形似字误用;

B.“涸”的读音为“hé”,“万恶不郝”应为“万恶不赦”,属于形似字误用;

C.“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属于同音字误用;

D.字形和字音全部正确.

故选:D.

2.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在具体的语境中,在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的基础上,正确使用词语.

【解答】

.杂乱无章:乱七八糟,没有条理.词意符合语境.

.物竞天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货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词意符合语境句意.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与“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所表达的句意不相符.

.断壁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与句意相符.

故选:.

3.

【答案】

C

【考点】

病句修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从句子结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意是否通顺等多方面考虑,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正确,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解答】

、句中“羚羊”应加上引号,以示特殊称谓,否则与后面的“工艺品”搭配不当;

、“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能与前面的“局面”搭配,可改为“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属搭配不当;

、正确;

、缩句可知,主干成分是,“大雁知道枪声”“知道”不能与后边的“枪声”搭配,属搭配不当,可改为“猎枪”.

故选

4.

【答案】

A

【考点】

句子排序

【解析】

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

【解答】

分析:语段介绍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它揭示了人们由“无偿获得”却不“珍视”到“开始收费”“才珍视它们”的过程.因此,②句是一个总说,必须先排,紧接着具体介绍④①⑤,从④中的“我们曾以为”和①中的“但是人类错了”可以看出④和①排在一起,⑤是对①的补充说明,③是结句.所以应该这样排序:②④①⑤③.

故选:.

5.

【答案】

抓住例句填空后“走出”一词,思考其陈述的主体应该是“沼泽”而不是“雪山”,以此排除AD两项,“沼泽地”的特点应该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故B对

【考点】

续写补写

【解析】

本道题考查续写,要注意前后语句的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解答】

抓住例句填空后“走出”一词,思考其陈述的主体应该是“沼泽”而不是“雪山”,以此排除AD两项,“沼泽地”的特点应该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故B对。

6.

【答案】

C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段主要概述了“我”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从材料中“始终喜欢看‘课外书’”“以读经典名著为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概括即可。

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7.

【答案】

(1).错误.判断此项要熟悉诗歌内容,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所以此项理解错误.

(2).不正确.做此题要熟悉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此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文天祥在江西空坑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地名,抒发了诗人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只是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没运用拟人,所以此项赏析不正确.

答案:(1)

(2)

译文:

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考点】

现代诗歌阅读

诗歌意境鉴赏

把握主旨情感

【解析】

《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抵抗元朝军队失败后被俘,在广东零丁洋(今“伶仃洋”)元朝军舰上作了这首诗,用以表明忠于宋朝、不愿投降的心志.

【解答】

(1).错误.判断此项要熟悉诗歌内容,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所以此项理解错误.

(2).不正确.做此题要熟悉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此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文天祥在江西空坑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地名,抒发了诗人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只是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没运用拟人,所以此项赏析不正确.

答案:(1)

(2)

译文:

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8.

【答案】

C

做宰相,栖息、停留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要注意这是疑问句式,注意“子”指你;“知”指知道;故翻译为: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语言表达技巧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可知,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并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惠子心胸狭窄.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和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庄子往见之”可知,面对惠子的猜忌,庄子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的勇敢与机智.从“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知,他谈泊名利、志向高洁.

答案:(1)C

(2)①做宰相;②栖息、停留.

(3)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4)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惠子心胸狭窄.

(5)①面对惠子的猜忌,庄子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的勇敢与机智.②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见他谈泊名利、志向高洁.

【考点】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解析】

课文译文: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意思来辨析各个选项划分的正误即可.“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这句话的意思为: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故断句为: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相”是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做宰相;“止”指栖息、停留.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要注意这是疑问句式,注意“子”指你;“知”指知道;故翻译为: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语言表达技巧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可知,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并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惠子心胸狭窄.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和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庄子往见之”可知,面对惠子的猜忌,庄子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的勇敢与机智.从“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知,他谈泊名利、志向高洁.

答案:(1)C

(2)①做宰相;②栖息、停留.

(3)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4)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惠子心胸狭窄.

(5)①面对惠子的猜忌,庄子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的勇敢与机智.②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见他谈泊名利、志向高洁.

9.

【答案】

(1)窈窕淑女.注意“窈”不要写成“窕”.

(2)归雁洛阳边.注意“雁”不要写成“燕”.

(3)吟鞭东指即天涯. 注意“即”不要写成“既”.

(4)妇姑荷箪食注意.“荷”不要写成“何”.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注意“郎”不要写成“朗”.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清”不要写成“青”,}注意“涟”不要写成“莲”.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

(1)窈窕淑女.注意“窈”不要写成“窕”.

(2)归雁洛阳边.注意“雁”不要写成“燕”.

(3)吟鞭东指即天涯. 注意“即”不要写成“既”.

(4)妇姑荷箪食注意.“荷”不要写成“何”.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注意“郎”不要写成“朗”.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清”不要写成“青”,}注意“涟”不要写成“莲”.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0.

【答案】

(1)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结合文章行文思路归纳得出主要内容即可.

文章讲述了“我”去邮局寄信因缺两角钱零钱而陷入窘境,一个穿着工装在柜台等着汇钱的男孩在一番纠结后主动帮助了“我”.“我”大受感动,去超市找开零钱准备还他,但最终因为不忍打破男孩助人为乐的美好感觉而只是真诚地向他道谢.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关键字眼辨别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主旨思想、人物心理等细节进行分析即可.

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外貌描写相区别.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①“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这句话描写了小男孩的衣服、个头和体型,由此可知该句为外貌描写.“尘土仆仆的工装”“瘦小得像个豆芽菜”表现了男孩子生活的艰辛,以平凡弱小的外表、艰辛的生活来衬托他内心的善良.

②“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由此可判断出该句是神态描写.“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体现了男孩想对“我”表示友好和帮助的心思,但眼神的犹豫表现出男孩子既想帮助“我”又怕被“我”拒绝的矛盾心理.

③“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这句话描写了小男孩手部的动作,故为动作描写.小男孩的手在口袋里反复动了几下,却始终没有掏出来,表现男孩子想帮助“我”却没有足够勇气的矛盾心理.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词语本义,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干净:没有尘土、杂质等.透明:形容透亮和明白.此句出现在民工男孩帮助“我”以后,“我”再次返回感谢时,“我们”不再陌生时男孩冲“我”的微笑.男孩无私帮助了“我”,他的善良天真使“我”很受感动,他的笑容使“我”感到他内心的纯洁和美好.“干净透明”一词准确地表现了男孩子的内心纯洁,待人真挚.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结合文段内容和主旨思想作答.

文中“我”本想将两角钱还给男孩,但当“我”看到男孩干净透明的笑容时,“我”打消了念头.“我”认为男孩的笑容源自他帮助了一个比自己大许多的人,觉得很快乐.“我”不愿“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故将还两角钱改为致以真诚的感谢.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心理活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和相关细节,加以理解分析即可.

本文主要写了“我”去邮局寄信,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一个小男孩帮“我”解了围,替“我”支付了两角钱的故事.由“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可知故事中男孩子的形象是真挚朴实的,因此“我”再一次感谢他时,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这是因为男孩觉得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是快乐和自豪的.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文章讲述了“我”在邮局因缺两角钱而困窘时,民工模样的男孩无私帮助了“我”,“我”十分感动.男孩在“我”困窘之时,出手援助,为“我”解除了困境;男孩十分羞涩地帮助了“我”,并在“我”返回想要还钱时报以熟人的微笑,“我”感受到男孩的纯真;男孩并不富裕,但力所能及地帮助“我”,“我”时时以他来提醒自己通过举手之劳去帮助他人.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我”在邮局遇到两角钱的难题时,一个男孩子主动帮助了“我”,令“我”感动难忘.(大意相同即可)

(2)示例:①“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通过外貌描写点明男孩子生活的艰辛,更好地表现出他内心的善良.

②“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出男孩子既想帮助“我”又怕被“我”拒绝的矛盾心理.

③“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男孩子此刻的矛盾心理.

(3)“干净透明”是指男孩子内心纯洁,待人真挚.(大意相同即可)

(4)男孩子在帮助了“我”之后非常开心,“我”不愿意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

(5)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是快乐和自豪的.

(6)男孩子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

男孩子乐于助人的纯洁心灵打动了“我”;

男孩子的举动提醒“我”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帮助他人.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文章讲述了“我”去邮局寄信因缺两角钱零钱而陷入窘境,一个穿着工装在柜台等着汇钱的男孩在一番纠结后主动帮助了“我”.“我”大受感动,去超市找开零钱准备还他,但最终因为不忍打破男孩助人为乐的美好感觉而只是真诚地向他道谢.小说赞扬了男孩的真诚善良,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的美好愿望.

【解答】

(1)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结合文章行文思路归纳得出主要内容即可.

文章讲述了“我”去邮局寄信因缺两角钱零钱而陷入窘境,一个穿着工装在柜台等着汇钱的男孩在一番纠结后主动帮助了“我”.“我”大受感动,去超市找开零钱准备还他,但最终因为不忍打破男孩助人为乐的美好感觉而只是真诚地向他道谢.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关键字眼辨别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主旨思想、人物心理等细节进行分析即可.

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外貌描写相区别.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①“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这句话描写了小男孩的衣服、个头和体型,由此可知该句为外貌描写.“尘土仆仆的工装”“瘦小得像个豆芽菜”表现了男孩子生活的艰辛,以平凡弱小的外表、艰辛的生活来衬托他内心的善良.

②“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由此可判断出该句是神态描写.“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体现了男孩想对“我”表示友好和帮助的心思,但眼神的犹豫表现出男孩子既想帮助“我”又怕被“我”拒绝的矛盾心理.

③“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这句话描写了小男孩手部的动作,故为动作描写.小男孩的手在口袋里反复动了几下,却始终没有掏出来,表现男孩子想帮助“我”却没有足够勇气的矛盾心理.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词语本义,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干净:没有尘土、杂质等.透明:形容透亮和明白.此句出现在民工男孩帮助“我”以后,“我”再次返回感谢时,“我们”不再陌生时男孩冲“我”的微笑.男孩无私帮助了“我”,他的善良天真使“我”很受感动,他的笑容使“我”感到他内心的纯洁和美好.“干净透明”一词准确地表现了男孩子的内心纯洁,待人真挚.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结合文段内容和主旨思想作答.

文中“我”本想将两角钱还给男孩,但当“我”看到男孩干净透明的笑容时,“我”打消了念头.“我”认为男孩的笑容源自他帮助了一个比自己大许多的人,觉得很快乐.“我”不愿“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故将还两角钱改为致以真诚的感谢.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心理活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和相关细节,加以理解分析即可.

本文主要写了“我”去邮局寄信,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一个小男孩帮“我”解了围,替“我”支付了两角钱的故事.由“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可知故事中男孩子的形象是真挚朴实的,因此“我”再一次感谢他时,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这是因为男孩觉得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是快乐和自豪的.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文章讲述了“我”在邮局因缺两角钱而困窘时,民工模样的男孩无私帮助了“我”,“我”十分感动.男孩在“我”困窘之时,出手援助,为“我”解除了困境;男孩十分羞涩地帮助了“我”,并在“我”返回想要还钱时报以熟人的微笑,“我”感受到男孩的纯真;男孩并不富裕,但力所能及地帮助“我”,“我”时时以他来提醒自己通过举手之劳去帮助他人.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我”在邮局遇到两角钱的难题时,一个男孩子主动帮助了“我”,令“我”感动难忘.(大意相同即可)

(2)示例:①“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通过外貌描写点明男孩子生活的艰辛,更好地表现出他内心的善良.

②“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出男孩子既想帮助“我”又怕被“我”拒绝的矛盾心理.

③“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男孩子此刻的矛盾心理.

(3)“干净透明”是指男孩子内心纯洁,待人真挚.(大意相同即可)

(4)男孩子在帮助了“我”之后非常开心,“我”不愿意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

(5)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是快乐和自豪的.

(6)男孩子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

男孩子乐于助人的纯洁心灵打动了“我”;

男孩子的举动提醒“我”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帮助他人.

11.

【答案】

(1)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整体感知文章,答案应在第一自然段寻找,而且应在题干中的问题句之前.即“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根据文章中的两类书信的特点,第一类“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第二类“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由此可概括出答案,即一类:蕴含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一类: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直白浅陋.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分析:“已成远去的雅乐”是理解第一个句子的关键,即“书信文明正在逐渐消失”.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因此,主要理解出“跑马场”在句子中的语境义,即头脑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信息杂乱无章,收获不到真知”.

(4)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及理解的能力.分析:从文章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倒数后四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即要学习文明礼仪、懂得文明用词,要诵读经典,积沉素养,要进行书法训练、,提高自身书写水平.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能力.试题分析:体会作者情感要根据文章所写的内容来揣摩.本文作者指出了文明消退的现象,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继承传统、不忘经典的方法与途径,表达了自己的企盼.

答案:

(1)(文字书写急剧退场,人们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现实中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所以很难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手写书信了.(大意相同即可)

(2)第一类:蕴含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

第二类: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文辞浅陋.(大意相同即可)

(3)①因为当下杂乱无章的信息泛滥,许多人旧学功底差,社会上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而书信文明正在逐渐消失.(大意相同即可)

②网络人尽管接受了许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如不加以整理,就收获不了多少真知,头脑也就变成任意踩踏的场地.(大意相同即可)

(4)提示:可从经典诵读、书法训练、文明礼仪等方面作答,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5).对当今文化现状的焦虑(惆怅);

.对一些中华文明(传统文化)逝去的怀念;

.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企盼.(答到要点即可)

【考点】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解析】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了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而后对书信消失原因进行探究,作者认为书信文化不能没落,而应继承传统,不忘经典.残酷的现实使得作者对一些传统文化的逝去产生了怀念之情.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整体感知文章,答案应在第一自然段寻找,而且应在题干中的问题句之前.即“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根据文章中的两类书信的特点,第一类“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第二类“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由此可概括出答案,即一类:蕴含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一类: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直白浅陋.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分析:“已成远去的雅乐”是理解第一个句子的关键,即“书信文明正在逐渐消失”.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因此,主要理解出“跑马场”在句子中的语境义,即头脑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信息杂乱无章,收获不到真知”.

(4)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及理解的能力.分析:从文章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倒数后四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即要学习文明礼仪、懂得文明用词,要诵读经典,积沉素养,要进行书法训练、,提高自身书写水平.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能力.试题分析:体会作者情感要根据文章所写的内容来揣摩.本文作者指出了文明消退的现象,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继承传统、不忘经典的方法与途径,表达了自己的企盼.

答案:

(1)(文字书写急剧退场,人们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现实中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所以很难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手写书信了.(大意相同即可)

(2)第一类:蕴含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

第二类: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文辞浅陋.(大意相同即可)

(3)①因为当下杂乱无章的信息泛滥,许多人旧学功底差,社会上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而书信文明正在逐渐消失.(大意相同即可)

②网络人尽管接受了许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如不加以整理,就收获不了多少真知,头脑也就变成任意踩踏的场地.(大意相同即可)

(4)提示:可从经典诵读、书法训练、文明礼仪等方面作答,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5).对当今文化现状的焦虑(惆怅);

.对一些中华文明(传统文化)逝去的怀念;

.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企盼.(答到要点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12.

【答案】

(2005年与1985年相比),江西省部分城市的耕地面积都呈减少趋势,相比之下,南昌市耕地面积减幅最小,赣州市耕地面积减幅最大

D,B

(3)要注意“全国风景名胜推介会”的主题,了解江西的风景名胜及特色,另外,还要注意“不超过20个字”的基本要求.宣传标语要注意紧扣主题、语言通俗、朗朗上口等等.

答案:

(1)①(2005年与1985年相比),江西省部分城市的耕地面积都呈减少趋势.

②相比之下,南昌市耕地面积减幅最小,赣州市耕地面积减幅最大.

③面对耕地面积的减少,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①D ②B

(3)示例:绿色赣鄱物华天宝,红色老区人杰地灵.

【考点】

综合读写

宣传标语

表格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解答】

(1)理解图表时一定要注意图表的表头,弄清楚是针对什么进行的调查,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拟出切题的答案.根据表头可知,调查的是“耕地面积变化情况”,从比较中可见,均呈减少的趋势,其中减少最多的是赣州市,减少最多的是南昌市.

(2)第一句“临川四梦出显祖”,的结构与“窑火千年始昌江”一致.如前两个字是地名,三四个字表时间,第五个字为动词等.第二句“宜春应星开天物”与“饶水弃疾领辞章”结构一致.如前两个字是地句,三四个字是人名,第五个字是动词,后两个字是人物成就.对联要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称,词性一致,节奏相应(到哪儿停顿要一致),平仄相谐.

(3)要注意“全国风景名胜推介会”的主题,了解江西的风景名胜及特色,另外,还要注意“不超过20个字”的基本要求.宣传标语要注意紧扣主题、语言通俗、朗朗上口等等.

答案:

(1)①(2005年与1985年相比),江西省部分城市的耕地面积都呈减少趋势.

②相比之下,南昌市耕地面积减幅最小,赣州市耕地面积减幅最大.

③面对耕地面积的减少,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①D ②B

(3)示例:绿色赣鄱物华天宝,红色老区人杰地灵.

13.

【答案】

【考点】

半命题作文

【解析】

【解答】

2013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