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流霞(钱塘江丨宝石山记忆)

80酷酷网    80kuku.com

宝石流霞(钱塘江丨宝石山记忆)

钱塘江丨宝石山记忆

图片来自网络

从小学到中学,在杭州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宝石山。

我一直都很喜欢宝石山。因为它生动有趣,是一座可以“玩”的山。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家就在延安路观桥一带。上小学的时候,我由父母带领去爬山;上中学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去爬山,多半都从后山上山。经年残损的石阶缓缓而上,渐而陡峭,经过一座小凉亭,再往上走几分钟,即可登上山顶。

山顶有一大片平缓的空地,空地中央立有一座保俶塔。那座塔的形态很特别,像一把收拢的雨伞。塔尖上有一柄长长的锥子,直指云天,像极了雨伞的伞尖。杭州多雨,每到下雨天,我在城区望着远处雾蒙蒙湿漉漉的保俶塔,就会有这种雨伞的联想,觉得它会突然撑开来,撑起一把巨伞,把整个湖面的雨水都罩住……保俶塔的塔型细长,有时候也觉得它像一个清高气傲的瘦姑娘,赌气离家站在这里看西湖,唤也不回。

保俶塔下的那块大空场,围着一圈石凳,朝后山方向走几步,就可以眺望山下的情形。阳光或是雾气下,眼前突兀地冒出半座城池,许多许多黑黑白白的屋顶,高高低低的平房和楼房,在山下朝着远处一片片一幢幢摊开去,有一种千家万户的气象。从宝石山上看杭州老城,像一卷黑白的底片。

从“千家万户”那儿转过身,沿着山脊上的小路往西走,路边有石凿的水池,清泉从池壁上一滴滴渗出来。一路走过石壁、钻过石室、穿过石洞,我们瘦小的身子灵巧地从窄小的“一线天”里钻过去。过了这道窄缝后,天空豁然开朗,眼前是更多的巨石,一块接一块,像巨人搭建的积木,石壁上嵌着斑斑点点的赭红色小石子儿。其中有一座浑圆的“馒头山”,石面光滑、石上无阶,全凭弯下腰匍匐着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在山顶巨石上,山风骤然加大,探头往山下望去,哇嗷,就好像一个大舞台,忽然转换了布景。刚才保俶塔下那座黑白的杭州城,顿时变成了一个五颜六色的西湖——淡绿色的湖面平静如镜,细长的白堤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断桥上圆圆的桥洞,像只睁大的眼睛一亮一闪。孤山和苏堤在湖的一角连起来,好像在一个糖果盒子上打了一个蝴蝶结。小瀛洲岛像一只顺水漂流的花环,湖心亭好似一只翠绿的发夹,把湖面的波浪夹住了。一条条游船变得小小的,像一片片竹叶荡在水上。

喜欢宝石山,因为它是一座四通八达的山。

从“巨石阵”那里下来继续往前走,沿着石阶往上再往上,山路逐渐陡峭,需要“爬”上好一会儿,才能到达初阳台。西湖景点的地名都起得风雅,初阳台,意指清晨第一线阳光到达之地。在这里山路呈三角形分岔,有好几块牌子指向不同的去处:“紫云洞”“黄龙洞”“岳庙”……还有一条路可直接下山。

从初阳台翻山往岳庙方向走,有宽大的石阶,顺山势忽上忽下,两边是竹林、松树林随行,忽高忽低。山顶上出现了一道延绵数里的山脊,平坦的黄泥小路顺着山势蜿蜒。路的一侧临湖,山下是波光粼粼的西湖,另一侧靠山,满山是苍翠的马尾松树林。贴着路边,一棵棵松树一溜排开延伸几里地长,很是壮观。山里人迹罕至,年复一年,松针在树下落了一层又一层,吹散在小路上,小路变得松软且有弹性。山风从一根根密密的松针缝隙里穿过,风变细了,发出窸窸窣窣的嘘声;风大了,松涛声也加大,变成了刷刷的下雨声。山风掀起我的衣服吹起我的头发,我身上也发出了窸窣的响声,好像在给松涛伴乐,整个人都淹没在松涛里了。

有一年,从初阳台翻山去黄龙洞,黄龙洞位于栖霞岭后的山麓上,左右二山夹峙,路旁漫山翠竹,景色清幽。石阶从郁郁竹林中穿过,阳光细碎斑驳地落在小径上。望见竹林深处白墙黑瓦隐隐的农舍,一株秀气的白梅、几株艳丽的红桃,从墙上好奇地探头出来。过剑门山、白沙泉,前面出现了一座厚重高大的黄墙,传来哗哗的水声,哦,“黄龙”真是先声夺人。还须再步行一段,进得山门,只见一股水帘般汹涌的瀑布,从“黄龙”的嘴里吐出来,水柱跌落池中水花纷溅,有一条石板通往池中央。想必这黄龙吐出的水,就流到西湖里去了。

还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一次我回杭州探亲,曾和妈妈一起去爬宝石山。那一次,我们执意想要去山里寻找“紫云洞”,紫云——多美的名字啊,妈妈赞叹。洞口飘着紫色的云霭,我们从云雾里钻出来,披一身紫色的云霞……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找到“紫云洞”。妈妈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下次再来,我们可以想象紫云洞啊,也许比看见了更好呢……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紫云洞安在?妈妈已经离去,长眠于钱塘江边的山坳里西湖的另一侧。宝石山有妈妈留下的声音,空谷悠长。那几种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宝石山奏鸣曲。

喜欢宝石山,因它有趣、因它通达、因它歌唱、因它友好。

说友好,是它就坐落在城边,如此随和易于登临。山不高,缓缓地匍匐着,若是站在白堤的断桥上,面朝北里湖,隔空相望,只一眼,整座宝石山柔和起伏的山影尽收眼底。山影倒映在湖水里,伸手可及,湖与人是亲近的。目光越过郁郁葱葱的南坡,越过北山街宝石山“正面”隐约的葛岭黑瓦黄墙,山顶突起的巨石上,总是有几个小小的人影在朝山下挥手。曾经,我也是那个小人影之一。

若干年里,我在山上望西湖,见识过晴湖、雨湖、雾湖、月湖,还曾见过夜湖。

一日晚间友人聚会,餐毕去宝石山爬“夜山”。从山上往下看西湖,白堤苏堤两条长长的灯带,嵌在黑沉沉的湖中,我觉得自己犹如在一架盘旋降落的飞机上,从天上鸟瞰机场停机坪闪光的跑道。三潭印月小岛,变成了一粒浮在水上的夜明珠。对面山上的雷峰塔,被灯光勾勒出一层层宝塔的轮廓,像是钱塘江上的一座航标灯。

抬头仰视保俶塔,它被一圈蓝色的地灯环绕,衬出纤细修长的塔影。那个素裙的瘦姑娘,今夜换上了一条蓝色的长裙,依然执拗地站在这里,露出了一丝羞涩的微笑。

下山后无意中一抬头,竟吃了一惊:宝石山竟然会发光发亮!夜幕下逶迤起伏的山影轮廓,星星点点地洒满了银色、翠绿色的宝石,整座荧光灿灿的宝石山,浸没在蓝盈盈的北里湖中,湖水像缀满了星星的天空熠熠生辉。原来“宝石”是由悬挂于山坡树干上疏落有致的串灯组成。我读《西湖志》,知道宝石山原名保俶山,它的地质构成为火成岩,岩石上那些彩色的小石粒,在傍晚或清晨的阳光下,流光溢彩,故誉为“宝石流霞”。我少年时没有见到的“宝石流霞”,终于在半个世纪后的西湖之夜悄然显现。

遥望葛岭的南坡,那儿有一家书吧。书吧的灯光融入了西湖的夜色和宝石山的灯海里。书中自有开采不尽的宝藏,宝石山从此日夜“宝石流霞”。宝石山也因此成为一座真正令人亲近的山,留在我的记忆里。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上一篇老子河上公章句(道德经经典注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下一篇北京风水(北京风水为何会被历代帝王所看好?)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