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正式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震惊世界,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自2013年以来,中国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8%左右。202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更是达到了98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1%。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如期完成“双碳”目标无疑是一场硬仗,但更大的挑战是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的这个“碳”是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框架下的碳,泛指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根据《京都议定书》中给出的公约管理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以上这7种温室气体就是我们常说的碳。那“碳达峰”和“碳中和”又是什么呢?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温室气体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体在测算的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 “零排放”。
地球的大气混合了各种气体,其中有些就是所谓的温室气体,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保存从太阳传来的热量,并让地球变得温暖。这是好事,如果没有温室气体,我们的星球将会变得超级冰冷,而且生命将不复存在。这些温室气体自然的循环与地上、空气和海洋之间,随着时间过去,这些温室气体已经成了一个精细的平衡,让温度成为我们所喜欢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已经保持了数千年,直到最近200前左右才被打破。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们开始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而这些物质都含有已经被排除在自然循环之外许久的碳。当我们燃烧它们时,这些碳就会与氧气相结合变成二氧化碳并进入大气,得使更多的热量被保存下来,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地球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1华氏度,这听起来可能并不多,所以我们换个角度来考虑。人的体温升高一度,就会导致发烧,而如果升高5度,那你就要住院了。根据目前的情况,科学家认为本世纪地球的温度可能会上升3-5摄氏度,所以说我们的地球生病了。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病了,谁都无法独善其身,由此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海平面的升高会淹没许多岛屿和低洼的地区;冰川的融化会导致冻土受到破坏;气温的升高会导致病毒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一系列的问题,随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控制碳排放势在必行。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碳达峰。其中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等,其中欧盟27国以整体完成碳达峰。
中国积极参加“碳达峰”与“碳中和”体现了一个大国对世界的担当与责任,而且以高于其他国家2倍的中国速度剧烈进行着,而且我们也不得不在碳排放方面做出相应。
在国际形势上,如果中国在碳排放上采取相反的策略,那欧美一定会安排出各种幺蛾子来向我们施压,比如搞个碳排放税或者碳排放罚款,甚至欧美国家联合起来一起搞出一套碳排放壁垒,将咱们国家大部分产业锁死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们又不是没有这样做过。
国内实际情况,也需要这样的产业升级。我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粗犷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这让本就利润不高的行业严重内卷。而在碳中和实施以后,奖惩机制发生了改变,地方政府考核不在以经济增速为唯一标准,而是把碳减排和GDP增速放在来了同样的位置上,大量低收益、高耗能的产业被迫升级、减产,甚至关停。这对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道路做好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国构建了“三端发力”的降碳体系。
1、能源供给端发力
在能源供应端的重点是“控煤推清”,尽可能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系统供应。目前,我国重点发展西部、北部太阳能发电、风电基础和西南水电基地,以弥补煤电退出后所带来的电力缺口。
2、能源消费端发力
能源消费的重点是实施“两化”,即电气化和高效化。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生活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代替,以提高终端电气化水平。在终端用能领域,压控油气消费增速,加快实施电能代替,有效抑制油气消费过快增长,以推动终端用能效化发展。
3、人为固碳端发力
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来去除不得不去排放的二氧化碳。这其中的主要内容:一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实施减碳。加大绿色碳汇,加大森林城市、城镇创建力度,建设城市绿道绿廊,实施“退工还林”,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二是加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的研究力度,降低碳封存(CCUS)技术成本,重点针对电力行业、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等,逐步推广商业化,完成能源体系减排最后一公里。
在此之外,中国对于减碳还有一种令全世界都没有想到的方法,那就是二氧化碳变淀粉技术。淀粉(C6H10O5n)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被酶分解之后,就会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被人体吸收,经过新陈代谢过程,转化为构成维持生命活能的能量。而中国目前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流程,合成效率可达自然界农业生产方式的8.5倍。此技术对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应对全球变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这些都太过学术话,离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些远,但这并不代表碳中和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像什么少开车、少点外卖、多种树、节约用纸什么的,相信大家都能有这样的意识,所以在此无需多言。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抵消碳排放的重要手段,那就是购买经过核证的减排量。
不少企业项目,比如清洁能源发电、清洁交通减碳、林业碳汇等等,属于国家或国际认可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它们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可以通过标准化公式测算出来,经过认证后,就成为核证减排量。一些有需求的企业会购买这类核证减排量,抵消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
要真正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最终还是要依靠各个产业不断升级、实现“净零排放”来达成。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与贡献。虽然我们能做的并不多,但为了中国的这份承诺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减少碳排放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可能我们个人为此付出与贡献不值一提,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对待这件事情,碳中和对我们来说就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