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的过程中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知症求因”,二是“对因施治”为什么会头晕。
根据我的这个理论,得出的结论就是:不知道引起某人某症(状)原因的治疗就是shái治。
什么是症?人体就分为两类状态:正常与不正常。不正常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疒=症。所以症的含义就是:身体上所有的不正常。正常的话不会头晕,所以头晕了就是不正常,就是症(状)。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头晕呢?人们都习惯于认为,只要我一说“头晕”,你/医生就应该知道是什么“病因”,就知道怎么治疗。绝大多数医生也习惯于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病人就会认为此医生水平低,或是庸医/“蒙医”,尤其当用药治疗无效时,更是如此认为,接着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骂,严重的打、杀!
其实语言/文字是笨拙的。头晕是症,引起症的原因应该叫症因,或症原因才合理。头晕两个字写法一样,读音一样,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病人身上可就不一样了。就如同“人”的写法都一样,但是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一样。所以我总结为:所有的“症”都是似是而非的,即:此症似彼症,此症非彼症也。看我的头条号里的代表作品:咳嗽之似是而非—-此咳嗽似彼咳嗽,此咳嗽非彼咳嗽也。:///i6684935435401036295/
引起每一个人的头晕和其他人的头晕的原因可能是相似的,不可能是绝对相同的,也可能是根本不相同的。用同样的治疗方法肯定是效果不一样的。每一个因头晕就诊的病人,找原因的思路和过程是相似的。我总结了一套公用思路示意简图,这图经过进一步完善后必将成为医学教科书里的必备。
其实,作为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都在这样做,但是没人这样写。给你查CT、核磁和颈部血管彩超,TCD,都是在找原因。你说前三项检查都正常,但是第四项检查:TCD的检查结果可是异常的啊!其实前三项检查结果可能写的是:未见异常。当然很多不严谨的医生会写“正常”。未见异常不等于正常,写了正常也不代表真的正常。这个医生看了正常,那个医生看了就可能是异常。只要你有症状就是异常,只不过引起异常的原因可能不是所查的项目能查出来的。比如血压低引起的头晕,不测血压,把其它所有的检查项目都查了也可能查不出来异常。
TCD的报告里写上了: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慢。
图片来源于网络,无商业用途,侵删
这个足可以引起头晕的发生啊!血流速度减慢,人们会认为是引起你的头晕的病因,其实这种表述不准确。应该说是引起你的头晕的前层因。因为还要找引起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原因。假设是血压低,那么 血压低是引起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前层因,还要找引起血压低的原因,引起血压低的原因才是引起你的头晕的“原因”。如果不去除引起血压低的原因,那么头晕的症状就不会消失,用其它任何方法治疗都可能是无效的。故知症求因,求的是原因。而临床实际中,人们求到的(病)因,多数是前层因。a引起b,b引起c,c引起d,d是症状,那么 c是引起d的前层因,b是引起c的前层因,a是引起b的前层因,故,a是引起d的原因。a也是引起b的原因。前层因这个名词是我提出来的,将来会走入日常生活中的,尤其是临床工作中。随之而来的是新名词:层级诊断。
就你的血流速度减慢问题,上面假设是低血压,可能根本不是。如何进一步找到原因呢?可以先推理出如下结论:(1)椎基底动脉的前面(血管变细的脑组织那一方向)血流受阻了,(2)椎基底动脉的后面的血管出现狭窄了,(3)椎基底动脉的后面的血管没有问题,后面的血流速度(从心脏出发出来时)也慢了。就你提供的信息来看,推断不出到底是哪种情况,所以应用进一步去找。找到后,把原因去除了,头晕就好了。
如果找不到原因怎么办?就只有根据前层因进行试治。无效再换治疗方案。只有通过 “试”,才会知道有效与否,没有其它捷径可走。医生们都会根据最常见的前层因/原因试着给予治疗,简称试治。比如西医用降低血粘度的方法,扩血管的方法等,中医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或补气、或补血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用上后会有三种可能的结果:有效、无效,症状加重。如果连前层因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给予的治疗就是shái治/瞎治.
诊治病症/疾病就是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