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08°43′6″-109°18′58″、北纬28°9′43″-28°53′5″之间。东和东北与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邻,南和东南、西部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北和西北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20公里。[5]
地质地貌
地质
秀山县城建(3)
秀山县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及华夏系,是扬子台地内的川湘凹陷南部边缘。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展布,裙皱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向斜倾角平缓,背斜倾角较大,局部受断裂影响,有倒转现象。断裂在县境内发育,尤以南部元古生界、下古生界地区和北部秀山背斜伏端为最。主要断裂走向与褶皱轴线基本一致,呈北北东向倾向北西。[5]
地貌
秀山县地处川东南褶皱带,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段。境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错。西南高,东北低,中部是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盆地。西南部轿子顶海拔1631.4米,为县内最高峰;石堤乡高桥村水坝的滥泥湾海拔245.7米,为海拔最低点。境内地表起伏大,山脉、河流多顺构造线东北向布展。地貌大体可分为平坝区、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3个类型。西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24%;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8.81%,中部为盆地平坝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94%。[5]
气候特征
秀山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年平均气温为16℃,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5℃。年平均降水量为1341.1毫米,5、7两月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少,不足3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1、2两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
秀山县,《禹贡》为梁州之域。
商周时期,属巴国地。春秋时期,属巴国南疆之域。[2]
秦时属黔中郡。汉时属涪陵县、丹兴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割黔中郡为巴郡和武陵郡,县地属武陵郡酉阳州。汉昭帝始元三年(前84年),县地属巴郡涪陵县之南境。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分巴郡置涪陵郡,县地属涪陵郡丹兴县。
秀山县在重庆市所处位置(红色处)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置酉阳县,隶荆州武陵郡。县地属酉阳县。南北朝,循蜀汉制。
隋时属务川县。隋开皇年间,置务川县(治所在今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地改隶梁州务川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务川隶巴东郡,县地仍属务川县。
唐时属务川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巴东郡之抚阳、务川置务州,实行羁縻政策,县地属务州务川县。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属江南道思州务川县。
五代十国时期,冉氏占据县地东北部之石堤、洪安部分,杨氏占据县地西南。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1年),于县境西南部置平茶洞,属羁縻思州。其后,邑梅、平茶、石耶并为土知府。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改邑梅为佛乡洞长官司。撤平茶承化军民府置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石耶仍为顺德军民土知府。元末明玉珍据蜀,改邑梅佛乡洞长官司为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土知府。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罢邑梅、石耶二土知府,并降为长官司,领于酉阳宣慰司,旋改隶重庆卫。撤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为平茶洞长官司和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隶湖广思南宣慰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隶四川布政司。明成祖永乐初(1403年),改邑梅隶重庆卫,割石耶司地置地坝洞副长官司。明世宗嘉庆二十五年(1546年),将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迁治酉阳上济里,旋罢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
秀山县夜景
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年),中国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割酉阳东南境石堤、宋农、晚森等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治所在今三合场乡),初隶黔彭厅,旋废厅改隶四川省川东道酉阳直隶州,并于石堤设立巡检署,结束了秀山地区的土司建制。[2]
民国元年(1912年),秀山县隶属川东道。民国2年(1913年),改石堤巡检署为分县。民国23年(1934年),于县境建黔东苏区,辖县境内清溪、龙凤、高秀、峻岭、钟灵、兰桥、九江、梅江、兴隆、雅江、平马、大板、永兴、里仁、保安、地坝、膏田、石堤等乡,并建立枷档河、坝芒、巴盘三个乡苏维埃政权。民国24年(1935年),秀山县隶属于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年),川康建设期成会提出以川、黔、湘、鄂4省边区48个县设置“青江省”,以秀山县城为省会,并完成了法定审批手续,后因内战而停止。民国38年(1949年)4月,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保安司令密电通知,为对付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和西南,以秀山县、酉阳县、黔江县、彭水县4县,建立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20日,建立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机构――秀山县人民政府,隶属西南区川东行政公署涪陵专员公署。1950年1月23日,涪陵专区所辖之秀山、酉阳、黔江3县别置“川东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酉阳县城,秀山县随隶酉阳专署。1952年9月5日,撤销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复并入涪陵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秀山县亦改隶之。1952年,秀山县九江乡划归贵州省松桃县。
1983年4月4日,建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未变,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中和镇,仍隶属涪陵地区专员公署。1988年5月,置黔江地区,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改隶黔江地区。
1997年3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市。
2001年,撤黔江开发区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隶属重庆市直管。[2]
2019年3月6日,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土地资源
秀山县土地总面积2462平方公里,折合为369.3万亩,人均土地面积6.26亩。其中:耕地955708亩,占25.84%;园地5475亩,占0.42%;林地1820745亩,占49.22%;牧草地745亩,占0.02%;城镇村工矿用地154955亩,占4.19%;交通用地14803亩,占0.4%;水域65955亩,占1.78%;未利用地67085亩,占18.13%。耕地、园林、牧草地等农业用地合计279267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5.49%,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为主。在全县耕地中,旱地面积521971.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62%;水田面积433736.3亩,占45.38%。水田主要分布在平坝和丘陵地区,其次是低山和中山区的沟谷和坡度较小的山坡地带。[6]
矿产资源
秀山县花灯广场
秀山县探明可开采的矿藏有汞矿、锰矿、铅锌矿、硫铁矿、锑矿、煤矿、磷矿、滑石、大理石、石英石、白云石、石灰石、重晶石等。其中:汞金属储量1.04万吨,矿石平均品位0.132%,属全国特大型汞矿床;锰矿远景储量50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24.5%;硫铁矿储量605万吨,洗选后品位可达36%;磷矿储量250万吨,平均品位14.5%;滑石2000万吨,平均品位为含二氧化硅61%,氧化镁30%以上;硅石储量2000万吨,二氧化硅含量96%;大理石储量157万立方米。[6]
生物资源
秀山县有木本植物96科、234属、657种,其中有14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竹类资源主要有慈竹、水竹、白夹竹、毛竹、苦竹等。经济林品种以油桐、油茶和乌柏为代表,是全国的主产区之一。
野生动物中,有兽类40余种,鸟类200多种,鱼类72种,分属6个目13个科。此外,无脊椎动物中,部分为有经济价值的昆虫,如白腊虫、五信子等。[6]
水资源
秀山县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86.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7.38万千瓦,探明可开发量97.67万千瓦,已开发2.4万千瓦,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石堤电站发电装机72万千瓦,可行性研究已由水电部中南勘查设计院编制完成,列入了水电部沅江水系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