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穆勒获诺奖看中国作家希望有多大

80酷酷网    80kuku.com

  

又是一个在中国一点都不是家喻户晓的洋名字,猛然冒出来,此人“勇夺”(时下流行语)了20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此人名叫赫塔-穆勒,是1953年出生的长得并不太好看的女人。严格说来,她是个罗马尼亚的女人,曾生活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不,应该说是文革时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女人,因为2009年的到来,注定要在镁光灯下,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成为关注中国作家何时获此奖的中国人所熟悉的名字。

 

她获奖的原因,由瑞典皇家学院永久秘书长Peter Englund用英语向全世界宣布了:“who,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poetry and the frankness of prose, depicts the landscape of the dispossessed”。本来并不太复杂的一个句子,竟然被网上很多国人乱译一番,最关键一词“the dispossessed”,有译成“失业者”的,有译成“社会底层者”的。实际上,它的意思就是“被驱逐者”,它的根本意思就是,“从一个居住地被赶了出去的人”。

 

这也正符合穆勒的作品获奖的真正原因:瑞典人再次向集权统治说“不”!而穆勒的作品大多都是表现罗马尼亚独裁统治时期,人性遭摧残,以及政治上遭到放逐者所面临的“无根基”感。

 

穆勒的身世,本文就不多赘述。只就她痛恨齐奥塞斯库独裁统治的诸多行为进行介绍。首先,她最早加入了一个名为“理想的罗马尼亚-德国作家组织”,旨在获得独裁统治下的言论自由。后来,她又拒绝与当时十分牛X的秘密警察合作。也就是说,并未因此而出卖灵魂。她写了很多作品,但当时出版的书刊,都受到罗马尼亚宣传部的严格审查,绝对不允许出现反对的声音。当时的罗马尼亚,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赞美着伟大的领袖齐奥塞斯库,赞美着他的独裁统治,赞美着他领导下的政党所实施的一切混账政策。

 

她被消声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创作。她用几年时间写下了Niederungen(《低地》) 和Drückender Tango(《疼痛的探戈》)。故事主要讲述了当时的人们的生活有多虚伪,以及当时的齐奥塞斯库对不合作者所进行的残酷镇压。同时也描述了德国民粹分子的日渐膨胀的法西斯思想痕迹,对不同意见的绝对不容忍,以及腐败情形。显然,这种故事内容,不符合齐奥塞斯库独裁统治下的主要精神,她的作品于是被罗马尼亚封锁了,她的书稿遭到封杀。但德国有出版社偷偷地把她的书稿给从罗马尼亚转送了出来,并在德国出版。

 

她随后到德国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并在书展期间,发表了反对独裁统治的讲话。结果,不用多说,她的书稿在罗马尼亚彻底遭到了封杀。但这弱女人继续写着,不过,显然她的周遭环境变得越来越差了。

 

最后,没有办法了,她只好于1987年随丈夫移民到了德国。从西方很多大网站上的资料来看,我发现她的很多作品,假如翻译到汉语中来,我们很多中国读者们,一定不会感到太过陌生。因为,她的很多作品所反映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当年的很多中国人所遭遇过的一切。比如,她写有人为了获得护照,好离开被称作“祖国”的地方,必须贿赂有关人员,甚至牺牲色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再加上点“性贿赂”。而终于到了国外,却又感到了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的问题,觉着自己有如一个陌生的过客,体会着政治上遭到驱逐后的某种冷落感。

 

此外,有些作品反映遭到秘密警察的骚扰,主人公都从某种角度感受着独裁统治下的人民遭遇的恐惧心理。而执政者就是利用这种人民心中的恐惧感,在寡廉鲜耻地统治着无声的人民。

 

至于她获奖的另个原因,即“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poetry and the frankness of prose”则是说她的写作手法,“带着诗歌的精炼及散文的率直”。因为穆勒的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她喜欢使用纯纯的,诗一样的语言来写作。她还喜欢使用隐喻手法,这两大特点始终贯穿她的作品。我想,假如翻译成汉语,如果译者是个翻译科技文章的高手的话,一定会把她的作品给弄糟糕的。最好有北岛的那种翻译风格和所下的翻译的功夫,估计才能把其作品的韵味给翻译出来。

 

其实,她还是一个坚决反对东德某些作家与秘密警察合作的高音喇叭。因为她据此已经退出某所谓的“笔会”组织。以此也可以看得出来,此穆勒真非一省油的灯。相信她的作品不太会在中国走红,因为,在中国,绝大多数作家,都不一定会认同此人的观点的。

 

所以,最后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作家”们,什么时候才能弄个诺贝尔文学奖玩玩呢?我今天看到穆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对其身世和作品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就发现,中国的“作家们”,也就是说,从目前那些能说得出名的“作家群”中,恐怕一时很难找到什么人会有机会得奖了。当然,如果标准降低一些,或者由中国人来制定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游戏规则,则一切都因之有可能会产生质的变化。但仅就目前情形来看,这种可能性是零,一点可能性都不存在。那就每年看看,听听相关的获奖故事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不用再考虑什么了。

 

毕竟,自甘寂寞的人,尤其是自甘寂寞的中国作家,那是少之又少。不怕封杀的人,尤其是不怕封杀的中国作家,那是缺之又缺。出卖灵魂的人,尤其是出卖灵魂的中国作家,那是……,呵呵,多与少,全凭自己掌握吧。本人就不在此下多与少的定义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