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澧合并的两则报道--津澧人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一则:           

            透视“津澧一体化”构想

       湖北日报记者曾祥惠 杨发维 杨礼兵 李济东撰

  2004年5月25日,记者从湖南澧县转战津市采访,没想到两城之间仅有10分钟车程,比从汉口到武昌还要快。这使记者想起湘西龙山县城与鄂西来凤县城,这两座边界城市也只相距7公里。走边区,看区划呈现的特有现象,引人遐思。在湘鄂西边界,这种“胶着”现象并非表现在城市,还有城镇。例如,湖南石门南北镇与湖北鹤峰走马镇一个管理区,共拥一条街;湖南安乡黄山头镇与湖北公安黄山头镇紧紧依偎,同享一名。无论边城还是口子镇,一旦“零距离”接触,总能碰出异样的思想火花。尽管分属两省,龙山和来凤县领导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经济一体化的设想,双方都计划用5到10年时间,实现城区连体对接。

  作为湘北两个重要县级城市,津市和澧县也在寻求融合。澧县县委书记徐万发说“津澧不分家”,津市市委副书记吴德新表示,津澧同根生。他们都谈到,两城分设容易导致低水平重复竞争,不利于发展。如果说,分属两省的来凤、龙山只是一种相互*拢,那么同属一省的津市和澧县,则展示着实现“一体化”的可能。去年12月30日,湖南日报刊登一篇文章:《津澧呼唤“一体化”》,将搁置多年的两城合并问题又摊到桌面,引起湘鄂边界地区的广泛关注。澧县与津市同处湘鄂边境,同为澧水流域的重要县市,两城建成区相距仅8公里,几近一体。一道边界线,将“鸡犬之声相闻”的两座城市分隔开来,形成诸多不便。津市的东、北、西面均被澧县包围,三面出路均为澧县属地,往来受滞,还带来“金三角”的管理难题。由于一县一市互不相干,存在市场分割、资源不能共享、市政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甚至引发争端。譬如,省级风景名胜嘉山,由于津澧在山顶权属上一直互有说法,导致开发滞后。津市领导在向记者介绍市情时说,津市傍津(港口)设市,与湖北沙市一样属港埠城市,建市很早,工业基础较好,但沙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比津市发展要快,原因是津市经历了8次体制变更。对津澧的特殊地理位置,湖南省委、省政府其实一直高度重视。早在13年前,津澧两地大胆提出将津市和澧县“圈”在一起,以增加三湘四水一个中型城市的设想。随后,湖南省政府组织联合调查组,就津澧地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进行调查,还专门考察了湖北沙市、石首,随后提出了“实现津澧合并,组建湖南第二个北大门”的构想。因为种种原因,津澧合并没有实现,最终以一县一市的格局受常德市管辖和代管。历史上,津澧多为同一行政建制,合置时间也长达20年。如今,二者实力相当,县城各具特色。重提津澧“一体化”,既是为了解决“1+1<2”的问题,也是为了区域竞争需要。人们拭目以待。“津澧一体化”的呼唤,不能不引起湘鄂两省边界相关县市的关注。

  目前,湖北在长江以南的县市中,与湖南交界的松滋、石首、公安两市一县均为荆州市所辖,而湖南沿边为澧县、津市、安乡等县市,除了津市,均为县制。据湖南的同志讲,上世纪80年代,津澧占有鄂南约40%的市场,而现在,湖北却占领了津澧40%的市场。津澧地区对此都有一种危机感。但是最近几年,沿澧水流域的湖南石门县、澧县、津市等县市均有较快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湘鄂边形成了一条闪光的城市带,与湖北沿边县市已处伯仲之间。有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经济应是以城市为主导的经济。那么,城市密集的湘鄂边区经济发展,必将演绎一场群雄逐鹿般的城市较量。从津澧寻求“一体化”,可以感觉到边界经济竞争已上升到边区城市之间的竞争,以达到对他方的纵深辐射。记者注意到,寻求“一体化”,推动着津市和澧县的发展。津市正阔步走向工业强市,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轻型车桥生产基地和湖南省颇有名气的“汽车城”。随着10万吨烧碱项目的投产,这里又将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盐化工基地。澧县在啤酒酿造、新型包装等轻工业方面,也拥有了一批名牌产品。一旦津澧走向融合,在湘北鄂南边界形成唯一的中心城市,它就会像恒星吸引行星运转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一区域比较密集的城市群纳入自己的“星系”。

  从竞争到融合,融合又演绎新的竞争。区划既受历史因素的制衡,更为与时俱进的时代所左右。人们在呼唤“津澧一体化”的同时,也在思考,湘鄂边城市发展格局,应按照市场经济应有的规律演变。
转载:[记者换位看湘鄂]一声呼唤惊湘鄂——透视“津澧一体化”构想。

二则:

 

           澧水双城记 8公里的空间守望

    http://www.hxonl.com 2006-4-28 15:00:26 etv(湖南经视)<!--来源:etv//-->

     西洞庭湖畔的另两座美丽的城市--澧县和津市。澧县和津市原本都属于古代的澧洲,当年水运发达的时候,借助由西向东流入洞庭湖的澧水,津市因水而立市,并由此从古代的澧洲范围内分离出来,成为两个独立发展的城市空间。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两个新兴的城市。

     澧县,古称澧洲,地处澧阳平原,洞庭西岸,207国道穿境而过。为了提升县城的品质,澧县近十年内投入近十亿元完成了一批重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三农问题最为集中的湖区农业大县,澧县还将工业化当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解决之道。正是依靠现有农业资源,澧县托起了一个个工业项目。新澧化工,以澧县丰富的芒硝矿石资源为依托;国人啤酒,成为粮食转化大户;雨云公司,是县里生猪经营龙头;诺雅蚕丝,则成为本地蚕农的靠山。这些工业项目,同时又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的提升,又加快了澧县的城镇化进程。澧县县城现有城区面积15。5平方公里,人口16万多人,正在以每年近1万人的扩容速度,向中等城市迈进。

     随澧水蜿蜒东去,船行十里,津市就映入眼帘。“津市”这个名称的含义中,“津”是渡口的意思,而“市”指的是古代集市。由此可见,水运对于这个城市的重要意义。津市凭借澧水与洞庭湖血脉相连,它北通湖北沙市,东连长沙,西接澧县,因此成为了湘北地区极其重要的水运枢纽,商业贸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因为长江航道、洞庭水域中断,津市更成为沟通湘、鄂、川三省的重要水路,大量商人涌入这个小镇,人口由不足三万人猛然增长到十余万人,正式奠定了津市在澧水流域的经济地位。

     澧县和津市,同处澧水下游,可谓一衣带水,他们各自的发展经历铸就了不同时期的辉煌。随着经济的发展,两个城市因为水运和公路运输的此消彼长,发展的态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两个城市共同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它们把城市之间仅8公里的相隔空间彻底融合。

     津市借助计划经济年代建立的大型企业,形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其工业门类齐全,产品多样,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的熟练工人;澧县则是有名的农业大县和资源大县,除了粮、棉等基础农业资源外,更拥有盐、芒硝等24种矿产资源。20世纪80年以后,澧县的资源优势开始逐渐的转变为经济优势,经济实力迅速增加,近期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又为周边地区的消费提供了优良的场地。

     人口、交通、商贸、资源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在现实上已经给津澧两地的城市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津市、澧县两地如果携手,将可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

     从宏观来看,随着区域性产业转移的加剧,津澧两地同时面临着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局面。泛珠三角合作、长江中游经济区、两湖经济区、环洞庭湖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合作,又将为津澧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更为可喜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省逐步确立了“工业强市”的战略,并且在生产力布局上逐步形成“东西联动夹洞庭”的格局,这对位于洞庭湖西岸的津澧两城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共饮一江水的血缘关系、相隔仅8公里的空间距离、相同的民风与民俗、资源与产业结构的互补。无论是春风得意的澧县,还是奋发图强的津市,经过重新审视后发现,最好的合作伙伴其实近在咫尺。

评语:

  几年前湖北日报报道了津澧合并之事,发表了精辟地见解。今年在湖南电视台上的“环行洞庭湖”节目中播出了津澧融城系列报道。真是墙外热闹,墙内冷。我认为津澧合并将会造福于津澧人民,津澧自古以来就是一家,合并将会发挥各自的优势,重新打造新的津澧地区。津澧旅游优势潜力很大如:嘉山、古大同寺、药山、澧洲古城墙、文庙、城头山古遗址等等。现就嘉山来看,许多年前就与“桃花源”同时为省级风景名胜,然而嘉山地处津市境内,却又东属澧县西属津市,两方管而又两方都不管,没有得到合理有序的开发,停滞不前。目前国家政策正在向中部倾斜,省里和市里都在重视,把握机遇,加快发展。重现津澧“九澧门户”“湘北重镇”的繁华景象。塑造常德的和偕社会。我认为合则活,分则死;斗则两败俱伤。

                        (悟歌)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