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猴子爬树,叫它游泳;不让鸭子游泳,叫它爬树。按一种标准要求所有的人,只会浪费人才。”美國小說《动物学校》里的讽刺故事,被人大代表于金明当成了批评我国现行人才评价体系的“武器”。
于金明代表是肿瘤问题专家,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他对我国现行人才评价体系的弊端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以医院的情况为例说,有的
大夫,医术很高明,但他可能不会写论文;有的人会写论文,但临床技术可能不行,如果用发表论文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医生,显然有失公正,也严重脱离了广大患者对医生的实际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我们评价人才,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暴露出的是重理论研究轻实用技术研究的思维方式。”
近年来,对人才评价问题的批评频频见诸报端。有教师批评职称论文之累,有媒体质疑职称外语考试的必要性,近期又有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抨击。两位人大代表认为,不顾实际需要,不管对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人还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单纯地用论文、用外语考察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既不科学,也不公平,相反,还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一是会助长学术造假之风,二是会造成各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作为评委,于金明代表在一次评定职称时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有位医生,采用移花接木之术,把自己的一篇文章硬塞进一份权威医学刊物,印刷了数份刊物,提交给职称评委会。不想,恰巧有一位评委是当期刊物作者,医生的“魔术”因此露馅。于金明代表感慨道:“这件事,既说明现在一些人不讲学术道德,也说明我们的政策导向确有改进的必要。”
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能够挽救许许多多的生命,但如果他没有论文,在晋升职称等问题上,他就可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李登海代表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充分发挥每一个方面专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不能再闹让猴子游泳、鸭子爬树这样的笑话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