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问颜色:你是“白领”吗

80酷酷网    80kuku.com

  

  “白领”一词的诞生对应于“蓝领”,分别代表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无论在“二战”后科技发展时期的美国,还是在改革开放、百废待兴时期的中国,“白领”阶层都被看做收入丰厚、工作轻松的一个群体,因而吸引了无数人羡慕和憧憬的目光。

  随着社会发展,行业和层级进一步细分,“白领”之上有“金领”,“白领”之下有“灰领”……颇有点像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调色板。

  在这色彩斑斓的人群中,“白领”作为界限不清的一个阶层,在一些人眼中似乎退去了光环,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却依然是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今天,“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却不能不问你的“领色”。

  朋友,你是“白领”吗?

  如果你在工作日的清晨站在光华路、中关村亦或望京的某个十字路口,你一定能目睹身着正装、行色匆匆的青年男女纷纷拥入一座座豪华写字楼的盛况。

  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收入让父辈们感叹;他们的生活状态又为“象牙塔”里的后生们所憧憬。

  我们笼统地称他们为“白领”,但他们自己又如何看待呢?在采访中,笔者触及了不同“白领”们的不同感受。

  “我是白领!”——尹女士,29岁,供职于某跨国知名移动通讯设备公司

  尹女士是笔者的老相识,这次见面觉得她瘦了,但却透出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甚至有点咄咄逼人。从稳定安逸的事业单位跳槽到现在的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尹女士显然很享受眼下忙碌但不乏乐趣的生活。

  “不一样,真是不一样!”这是交谈中她向笔者反复传递的信息。

  到底哪里不一样呢?我知道这次跳槽给尹女士带来的薪金增长是很有限的,倒是工作强度大大增加了。她说:“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工作状态完全不一样了,一句话,在这里只要你付出就会有回报!”

  尹女士“我是白领”的幸福感来源于一次Report得到上级的赞许,来源于完成一个Case的满足,也来源于公司Team Building时那种从忙碌到轻松的切换。原谅笔者的中英文混用,这是受这位“新白领”的影响。我说她现在快变成假洋鬼子了,她说她现在比从前任何时候更能感受到国际化和时尚化的气息;我说她现在处于“蜜月期”,看什么都好,时间长了可能就都变味了,她说到时候我可以再来采访她。

  其实,幸福的人总是令人羡慕的,幸福的“白领”尹女士又何尝不是呢?

  “我不是白领!”——田先生,27岁,供职于某美资软件公司

  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供职外企,在CBD核心地带上班……你很难把这样的田先生从“白领”队伍中清除出去。所以,当他斩钉截铁地抛出“我不是白领”这句话时,笔者多少有些惊讶。

  “我觉得编程是吃青春饭,就像产业工人,超强的工作压力令我每天都很累,丝毫找不到‘白领’的感觉。”

  在田先生看来,“白领”的生活应该有点“闲云野鹤”的味道,紧凑而不失舒适,不似他现在这样奔波劳累。在工作性质上,“白领”的工作中与人的沟通协作应占很大的比重,不似他这样主要在和电脑“沟通协作”。

  “我们公司在‘建外SOHO’,可以说是北京最繁华、最时尚的地区,可这永远与我们无关,工作中我们无暇欣赏外面的风景,甚至百叶窗从早到晚都是关着的,我觉得在这上班和在某个地下室上班没有任何区别。”田先生对工作环境的感受也为他的“产业工人”论做了注脚。笔者向田先生提到“灰领”的概念,他表示认同,并说大概是因为编程的人都不把自己当“白领”看待,才出现了这个新名词。

  田先生向笔者表示:他也憧憬“白领”的生活,当初选择这家公司很大程度是因为公司在华业务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和公司一起成长,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也祝愿田先生早日过上他心目中“闲云野鹤”般的“白领”生活。

  “我是不是白领?”——文女士,24岁,曾供职于某国内大型传播机构

  当文女士向笔者讲述起那段准“白领”的工作经历时,多少有点不堪回首的味道。尽管个中有一个刚刚进入社会女孩的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但她画出的那个问号也值得深思。

  “供职大公司,在豪华写字楼上班,穿着职业套装的‘白领’生活是我大学时的梦想,所以,当通过多轮笔试、面试被这家公司录用时,我还是很兴奋的,因为这里几乎具备着我先前憧憬的所有元素。”

  回忆过最初的甜蜜后就是接下来的苦涩了。进入公司后,文女士发现很多地方与她的期望落差很大。同事间冷若冰霜甚至动辄争吵的关系,一开始只能从事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些都令她感到失意。最令文女士无法接受的是极低的薪金待遇:“我们平常在这个城市最高档的写字楼上班,但收入水平却濒临无法在这个城市生存的边缘,这样的日子时间长了真是一种痛苦。大学同学听说我在这里上班,并总在和一些知名媒体打交道,都很羡慕我。可他们不知道这背后我的苦啊!”

  处在“白领”的工作环境,却拿着与之并不相称的报酬,这不知是不是“白领”泛滥后的新现象。“贫穷白领”文女士最终辞去了那份工作,选择考研求学的道路来充实和提升自己。但谈到这段工作经历,她难掩自己的地位困惑:“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这段工作期间算不算白领。”

  从“白领”到“小资”:我们的思考

  在采访中,笔者还听到另一种声音。被采访的方女士就对笔者说:“现在谁还自称是‘白领’呀?多土啊!”

  曾经是时尚代名词的“白领”现在居然开始被人说“土”了!那什么不“土”呢?方女士说现在流行说“小资”。

  这乍一听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白领”说的是一个人群阶层,而“小资”说的是一种品位情调,二者似乎没什么可比性。但仔细想来也不尽然,“白领”群体教育素质、收入、工作性质的趋同肯定会导致品位情调一定程度上的趋同;而“小资”情调同样需要一定的教育素质和收入等因素做基础,“小资”是需要资本的,不是人人都能“小资”,这无形中又形成了一个群体。“白领”与“小资”,二者间不期然的联系就显现出来了。

  从“白领”到“小资”,这不单单是一个称呼的变化,而可看做时代变迁的一个折射。“白领”一词的诞生对应于“蓝领”,分别代表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无论在战后科技发展时期的美国,还是在改革开放、百废待兴时期的中国,“白领”阶层都被看做收入丰厚、工作轻松的一个群体,因而吸引了无数人羡慕和憧憬的目光。而今,随着社会发展,行业和层级进一步细分,“白领”之上有“金领”,“白领”之下有“灰领”……颇有点像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调色板。在这色彩斑斓中,“白领”作为不上不下、界限不清的一个阶层已退去了笼罩它的那层光环。反倒是“小资”作为某种特定消费价值趋向人群的代名词,代替“白领”成为年轻人向往和追捧的目标。

  古人云:“英雄莫问出处。”英雄也莫问“领色”。在人才市场上高级技工比大学毕业生更抢手的今天,我们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是不是“白领”并不重要,也无需困惑。无论你的“领子”是何种颜色,美好憧憬的实现都少不了自己的一分付出和投入。最后用文中尹女士的话祝福所有人:“愿每分付出都有回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