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分几段(围棋段和级的区别)
孩子学习围棋,如果注意力总是放在升了几级,考了几段,这样不免有点偏颇。学习技艺,功夫在艺外。
琴棋书画,培养的是思维习惯,得到的是与我们一生相伴的爱好,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习之后,对自身的影响。
每次孩子上课时,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们便会在闲聊,聊起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都很兴奋。比如:我家孩子原来是个小哭包,学习围棋之后变得坚强许多;或者是我家孩子自从学了围棋,注意力集中,学习比原来更认真。
大家在一起聊得甚是热闹,但是家长们却很少聊到孩子的棋力高低,他们看重的是学习围棋之后孩子的变化,而不仅仅是棋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学习围棋对孩子们更重要的是对自身的影响。
围棋是两个人的游戏,少有和棋,因此胜负似乎成为围棋的意义所在。
棋力的高低决定我们在对局中能否获胜,但听完家长们的沟通之后,似乎“胜负感”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由此,想到苏轼的那句“胜以欣然败亦可喜”。黑白棋子激烈交锋,到最后只能一人胜利。
但是纵观全局,即使是失败者,也有令人匪夷所思的妙招,虽然未能力挽狂澜,但也引得旁观者接连称赞。
再把话题延伸至棋盘外的世界,回想我们当初为孩子选择围棋时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单纯的胜负,还是希望通过围棋对孩子有全面的提升。
围棋棋盘虽小,但却可以窥见天地万物,棋盘外的问题,或许可以从这黑白世界中找到答案。
如此想来,前面那些在门外等待孩子的家长,才是拥有真正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