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给女儿的一封信)
孩子,爸爸很为你骄傲!每一个人成长与成熟都是一个过程,至少在你的现阶段已经表现得十分优秀了。当然,你在学习上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一方面是多用心于学习,所谓“学问之道,求放心而已矣”;一方面是多总结失误,把根基扎牢,这样就能更上层楼!
爸妈只能为你助力,没法替你努力,你们的时代,是高知高学历时代,望你确立目标,潜心奋进,爸妈相信你会有一个十分光明的前景!
孩子,你是不是认为多年来爸爸妈妈对你学习上的要求近乎严苛?你即将进入高三,心智也渐渐成熟了,爸爸觉得很有必要在这方面与你进行一次沟通。由于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面对面的谈心式的交流多少有些抵触,加上内容较为繁复,须得你反复参悟,所以爸爸就用书信与你交流吧。其中的故事与桥段,也可能有你自己的解读方式,希望你自己的解读也是积极与励志的!
曾经,有记者对陕北一个放羊的小孩进行采访,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记者:你放羊为了什么?
放羊娃:赚钱。
记者:你赚钱为了什么?
放羊娃:娶媳妇。
记者:你娶媳妇为了什么?
放羊娃:生娃。
记者:生了娃干什么?
放羊娃:放羊。
这很像一个揶揄贫困地区的段子,但细思极恐,这种生存状态恰恰就是现今很多家庭的缩影。这不是什么田园牧歌式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是一代一代悲剧地重复简单的生活,一代一代被束缚在固化的低圈层中——这个所谓的“低圈层”也就是社会底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寒门”。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爸爸很不愿意使用“社会底层”这样刺眼扎心的词,但我们得有直面现实的勇气。不要相信什么“人人平等”的鬼话,自然界也好,人类社会也罢,都是等级森严的;不要把同情与施舍当成馈赠,那是得付出尊严的代价并且不具持续性的;不可做“阿Q”式的逃避,那是得忍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而最终陷入绝望的!
一个大山里的孩子问爷爷:“爷爷,山外面是什么呢?”爷爷说:“是山。”“再外面呢?”“还是山!”……孩子长大了,他望着层层叠叠绵绵无际的群山,发誓要走出出去,他不相信这个世界就只有山!他爬山涉水,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了山下广袤无垠的平原和成群的牛羊……
寒门子弟,一如这个大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去,亦是群山阻隔,困难重重。好在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选择,而其中最有效最公平的便是通过读书学习逆天改命!不要相信那些所谓专家学者的忽悠,什么快乐学习素质教育之类,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在什么地方见他们主张把放牛养猪插秧打谷作为素质教育的?难道这些技能不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他们都是从既得利益者的角度出发,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说话的,他们明知这个社会有坐轿的便需要抬轿的,却对人说“何不食肉糜”,所以大多非蠢即坏。
你可能听过这个故事:
庙里供奉着一尊佛像,每天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踩着石阶来到大殿,虔心跪拜佛像。久而久之,石阶对佛像心生怨言:“我们来自同一块石头,为什么这么多人踩着我来拜你?凭什么人们对你顶礼膜拜,对我却肆意踩踏?”
佛像问:“你是挨了几刀变成石阶的?”
“四刀。”石阶答道。
石像意味深长地对石阶说:“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变成了一尊佛……”
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由于参加奥数、英语、钢琴培训,你确实比同龄的小朋友少了很多玩耍的时间,少了很多所谓的童年快乐——但收获知识技能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而今,你在高中学习中,能够如此相对轻松,不也是那时看似痛苦付出的收获吗?泰戈尔在著名的《飞鸟集》中有一段话:“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难,才能炼就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响;只有在暴风雨中搏击过,才会有豪迈的飞翔。”寒门子弟,不历尽千难万险,如何走出重重大山的阻隔?不经历凤凰浴火般痛苦,如何实现重生的蜕变?千万记住,要改变被肆意踩踏的命运,就必须忍受千刀万剐的痛苦,即便现在,你也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后面的路更加艰难漫长而且关隘重重!
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
女儿问妈妈:“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三种笨鸟吗?”
妈妈:“不知道。”
女儿:“一种是知道自己笨,就先飞;一种是嫌累,不飞;一种是下个蛋,孵出来,让后代使劲飞!”
这段子的意思是父母自己没本事,却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子女,要求子女有出息。这是典型的毒鸡汤!你应该明白,“让后代使劲飞”目的是让后代增强觅食能力,增强躲避天敌和抗击风雨的能力;父母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诫子女,或希望子女不步自己后尘,或希望子女超越自己,这难道是“笨”?毕竟,父母是不能够庇护子女一生的!
孩子,爸爸妈妈也希望你“使劲飞”,飞得越高越好越远越好,这既能培养你的能力又能激发你的潜力,请不要以任何借口逃避你自己应有的担当,“躺平”固然轻松,但你“躺平”得了初一,“躺平”得了十五吗?还是那句话,爸爸妈妈只能为你助力,没法替你努力,人生路,终究得靠你自己一步一步走!“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很多人希望父母用金钱给自己铺就成功的阶梯,且不说这对寒门子弟而言是天方夜谭,就算家财万贯,能有用吗?
古语有言:“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晚清首富盛宣怀极其宠溺儿子盛恩颐,死后留下几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财富——如果用现在的标准衡量,这笔财富远超马云、李嘉诚身家,但是,晚年的盛恩颐却穷困潦倒,成为了一个乞丐,最后一个人死在了家里的门房后面。李鸿章留给子孙的财产也相当惊人,他的孙子李子嘉、李厚甫两兄弟在父亲死后平分了家产,但李子嘉最后却扛不住“穷”的折磨跳进池塘自杀了,而哥哥李厚甫也竟连为弟弟收尸的钱也拿不出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何其哀也!
与李鸿章、盛宣怀同时期的曾国藩,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是“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的家规,然而两百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是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藩盛绵延十余代,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
“富不过三代,盛不过三代”是大多富贵人家难以打破的魔咒,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后人有了金钱的倚靠而缺乏“使劲飞”的动力;而曾氏一族之所以藩盛,正是“家规”不为子孙后代蓄积银钱,后代因为“自觉一无可恃”就必须“使劲飞”!金钱是个好东西,但却买不来智慧和能力,它可以满足你一时的享受,却无法成为你永远的“护身符”。
孩子,读书是苦,但可能是你此生承受的最轻的苦。你现在吃不了读书的苦,以后便会吃生活的苦,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央视名嘴白岩松说过一段话:“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作为大多数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不拼考试,你要跟人家拼素质和见识,你的底气在哪里?”真是一语中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孩子,爸爸必须先让你立起来,免得爸爸忽然倒下了,而你却还不会站立。总有一天,你会悟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