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和罗贯中(有谁知道施耐庵)
2020年,写出了《暗算》、《风声》等一系列谍战小说的麦家,和写出了《尘埃落尽》的阿来等作家,共同获得了一个不太为圈外人熟悉的奖项——施耐庵文学奖。这个“低调”的奖项其实已经办了四届,第一届办于2011年,当时首批获奖的作家有贾平凹、阎连科等人。
提起这个奖项估计十亭人要有九亭不知道,不过单说施耐庵这个名字,估计很少有人会陌生,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作者,不过大部分人对于施耐庵的了解,可能也仅限于这三个字,那么施耐庵生前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写出了这本巨著,骆驼今天试着来聊一下:
公元1333年,中原所处的时代还是元朝,那个未来将颠覆元朝的“淮右布衣”,此时还只是个让爹妈发愁怎么养活的孩子。而我们今天要聊的主人公施耐庵,今年已经36岁,刚刚考取了进士。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家世,他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却被一个叫江文彬的人给顶替了。
施耐庵出身于江南水乡,家中以捕鱼为业,从施耐庵能参加科举并高中来看,施耐庵家虽然地位不高,但应该也不能算做贫困。据传,施耐庵18岁就考中了秀才,不到而立之年中的举人,虽然他和历史上那些神童没法比,不过一步一个脚印也算踏实。
考中进士之后,他虽然没别人顶替,但是作为补偿,他不久之后也被安排到了钱塘县,给了一个公务员的编制。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年,和施耐庵一起考中进士的,还有一个叫刘伯温的,在传说中,他俩还是师兄弟。但是从施耐庵被顶替后,还是进入了体制,而刘伯温却在高中后,选择了回家看,两人应该不像是一个师傅教的。
因为当时的元朝已经病入膏肓,四方不堪被压迫的民众,多有举起义旗的,施耐庵为了免受战乱波及,亦或是厌恶了为元朝服务,所以选择了和刘伯温一样的路数,找地方归隐。施耐庵平时在备考和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是听元朝的“单田芳”们说书。因为喜欢,所以就开始钻研,一来二去,他也开始尝试创作,并很快凭借“降维打击”,成了当地的知名人物。
当时流传于世的评书素材非常多,有根据宋朝《宋江三十六人》(史书中,宋江是带着36个好汉,行侠仗义的)演变的《梁山泊聚义本末》,根据《三国志》等书演绎的三国故事,以及前朝的各代演义。因为当时中原百姓,普遍不满元朝的统治,所以这类“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反压迫”文学很有市场。
在施耐庵从事文学创作时,一个叫罗本的商人之子,因为不喜欢经商,所以在和父亲学做生意之余,也开始学习文学创作,后来罗本和罗贯中因为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可能还拜了施耐庵为师。罗本的字叫贯中,因此后人也经常称呼他为罗贯中。罗贯中的著作中,除了有著名的《三国演义》之外,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优秀作品,也有人说,全本的《水浒传》其实也有罗贯中的一部分功劳。
文人创作,如果是在治世,那么可能还比较安逸,但是到了乱世,那就成了一种奢侈了。在两人本想一门心思地搞创作之际,各地反元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在大势之下,施耐庵也无法安心创作,于是接受了一个叫张士诚的义军首领的邀请,开始加入了反元大军之中。
张士诚在反元初期时,要比刘伯温的东家朱元璋的条件要好很多,但是他目光短浅且贪图享乐,所以他的势力只是风光了一阵,便开始越混越差。施耐庵和罗贯中,早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学到了王朝盛衰的特征,因此在发现张士诚已经无药可救之后,就主动离开了他。
施耐庵和罗贯中离开张士诚之后,就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开始写书,他们为了维持生计,白天也会做一些代人写书信,测字,教授学童等工作。据传,在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他都是先把人物画好,然后挂在墙上,然后根据所画人物再行编纂故事。
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取材的渠道很多,有的内容是根据前人的内容优化,有的是把前人的真实事迹,套用到自己创造的人物上,比如著名的“鲁提辖三打镇关西”,就很可能取材于,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怒杀屠户之事(详见《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原型之一,因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不是赵匡胤)。
有的故事,则是施耐庵根据身边的人事,进行再创作,比如大家熟知的“武松打虎”,据传就是施耐庵在住处附近散步时,因为看见一个姓武的家丁,和村里的黄狗打闹,才萌生了“武松打虎”的桥段。因为传世的《水浒传》前七十回左右,和后面的部分不太统一,也有人认为,施耐庵当时并没有完成全本的《水浒传》就已经去世,而后面的部分有可能是罗贯中所写,因此前后的内容有了差别。
不过因为施耐庵的事迹,少见于正史,多闻于传说,因此有关施耐庵的种种说法,往往很难找到具体依据。不过我们能确定的是,施耐庵曾真的写过《水浒传》,今天传世的《水浒传》也属他的贡献最大,因此只要《水浒传》一直流传下去,施耐庵的生平,相比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