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瘦马(古道西风瘦马”和“扬州瘦马”指的是什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出自元代马致远。
诗的意境真切,画面感极强,以至于从小倒背如流。
许多年下来,它就印在了脑子里。
汗颜的是,诗的名字,作者,没有一丁点儿印象,这都是刚刚搜索到的。
深秋的傍晚,藤也枯了,树也没叶儿了,丁点儿的残光隐约着树上乌鸦的模样,没事还叫两声儿,一座单孔石桥,淅淅沥沥的水流,萧瑟的呜咽。北风一吹,一人一马寂寥寒彻。
这里的“瘦马”说的一定是马。至于它瘦不瘦,就只有作者看到了,那他怎么说,姑且说我们怎么听吧。
加几句题外话,当时的情景也许并没有诗中所表达的幽暗,凄凉。
没准马是匹膘肥体壮的马,没准这个人孤寂的人并不孤寂,也许他暮色中赶路是急着归家,是想念妻儿,又或者是去会心上人。这才不顾更深露重,不辞辛劳。
很有可能当时夕阳很美,落日很安宁,周遭很祥和。
然而,之所以有了这首凄然的诗,只不过是作者心情不好,看什么都凉嗖嗖,见什么都悲哀,也未可知。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只是推测,跟我们题中说的马没有任何关联,这里的马只的就只是马而已。
下面我们说的就不同了。
西风瘦马是马,那”扬州瘦马“呢?
这个词儿,是特指的一类人,它和马没有半点关系。
简单来说这类人就是一种商品,经过专门的培训,把这些年轻的女子卖到富商家做小妾。
这种行为主要从明朝开始。
扬州,是盐商最大的聚集地,商人参与盐业,明清时盐商的财富规模达到顶峰。人们常说花钱如流水,他们是赚钱如流水,能够干盐商,就相当于有了聚宝盆。财源滚滚,都快赶上皇帝的国库了。
因为如此,生活就更加奢靡,消费级别也是直逼皇室。
纳妾,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养”瘦马“的行业应运而生。
有这么帮人,他们先是低价寻找穷人家长得漂亮的女孩子,用很少的钱买过来培养。
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根据资质分门别类。
长得好,资质好的就诗词歌赋样样都学,培养方向是有情调的小妾;
资质一般就主要学识字,记账,让其掌握一技之长。 培养方向依然 是小妾,貌虽不出众,但有能力,可以给老爷当个女助手,女管家;
再其次的,就学学刺绣、女红,做饭。奔着贤惠的路线努努力。
一切准备就绪,就有专门负责各府张罗的牙婆带人相看。
选中的千金买走,进府之后有没有命好好活着就全看造化了,这也不在人家的考虑范围内,钱拿到手,人领走,这单买卖就成了,货物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无所谓。
有顺利被挑走的,就有剩下没人要的,怎么办?
这此始终没有人买的,大多都进了风月场所,活着对她们而言就成了全部意义,跟本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了。
为什么叫“瘦马”,正如商人买瘦小的马养肥了再卖道理是一样的,牛,羊等等都是如此,这类人就被物化了,她们是主人交易的货物,某种意义上讲以经不是人了。也有拿小妾换马,或用马换小妾的,这关系就慢慢扯上了。
唐诗人白居易有首诗其中就写道“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马肥怕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一句:悲哉可奈何,举世皆如此。 道不尽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