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节是几月几号(真正的中国情人节)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中国情人节是几月几号(真正的中国情人节)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西方舶来情人节是公历2月14日,而中国传统情人节却并非农历七月初七,而是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姐节、女儿节,等等。总之,绝非情人节。近些年来,有心人却借由牛郎织女传说,硬生生把七夕炒作成了中国传统情人节,这实在是一种张冠李戴。

在古代,七夕与男女爱情无关,而更倾向于是女子的专属节日。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女孩子们除了拜七姐,乞求巧艺,还会坐看牛郎织女星,祈祷姻缘。但是,不能出门,没有情人,一切都是女孩的独自狂欢。

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不是七月初七,而是正月十五

在未婚女子三步不出闺门的封建王朝时期,只有在正月十五这天才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所以,少男少女们或趁机寻觅意中人,或在灯光掩映下幽会诉衷肠。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小正月、灯节或元夕,今称元宵节。正月是农历“元”月,“宵”则是“夜”的意思,因为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因为正月十五这天造就了无数的神仙美眷、爱情佳话,因此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情人节。

元宵节的浪漫与喧嚣,与爱情紧密相连,多少文人骚客曾借元宵之夜抒发爱慕之情。

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不是七月初七,而是正月十五

比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再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两首惊艳世人的千古名篇,描写的就都是元宵夜的情景,并且,都与爱情有关。

除了诗词歌赋,传统戏曲中也不乏元宵爱情故事。比如,梨园戏《陈三五娘》,男女主人便是在元宵节赏灯会上一见钟情的,比如,《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是在元宵夜私定终身的,再比如,历史中的乐昌公主与爱人徐德彦也是在元宵之夜破镜重圆的。

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不是七月初七,而是正月十五

再来说说元宵节的两千年历史演化,一年年一步步,刻满了历史的印记。

早在西汉初期,正月十五就是举国关注的节日,司马迁在《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说的就是汉武帝正月十五之夜在甘泉宫祭祀天神之事。

到了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之夜在宫中和寺院中燃灯表佛。此后,正月十五便与灯火牵连在一起。

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在他的进一步影响下,元宵节张灯结彩渐成风气。

唐朝经济繁荣,燃灯供佛不再是皇家和寺院的专属,普通百姓人家也加入其中,于是每当正月十五之夜,举国上下,万家灯火,元宵张灯成为民间习俗。

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不是七月初七,而是正月十五

另外,元宵节的名字也经历了千年演化过程。

起初,元宵节并无专用节名,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者是月望。

隋朝以后,始称元夕或元夜。

唐朝初期,道教大兴, 道家有“三元”之说,即: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自此,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这一叫法流传甚久,影响极大。

直到唐朝末年,“元宵节”的叫法才真正确定,但宋朝以后又称“灯夕”,清朝时一般称“灯节”。

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不是七月初七,而是正月十五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堪称最有仪式感的传统节日,其热闹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的习俗。另外,元宵节活动还有不同的地方特色,比如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在诸多元宵节习俗中,笔者最感兴趣的并非赏花灯,而是猜灯谜。《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灯谜谶语是全书的重点线索之一,比如宝玉灯谜:“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谜底是镜子,映射出的却是他本人的命运归宿。

真正的中国传统情人节:不是七月初七,而是正月十五

文章结尾,出几个经典灯谜供大家猜谜:

1、十——打一成语。

2、文姬 ——打一地名。

3、加减乘除少一点——打一字。

4、云破月来花影碎 ——打一字。

友情提示:这几个灯谜都不简单,猜到一个即为大牛。那么,你猜到了吗?欢迎留言赐教。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上一篇黑客教你定位找人(黑客教你定位)

下一篇怎样套路出别人的地址(怎样套路出别人)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