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罕默德阿拉法特(亚西尔·阿拉法特)原创史聊布吉2021-05-08 18:14:05
十四次到访中国 ,与历任领导人建立了深厚友谊 ,国家刚一建立 ,便着手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他是巴勒斯坦的好领袖 ,带领巴勒斯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解放斗争 ,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好伙伴好朋友 。
今天就为您讲述 ,巴勒斯坦国父 阿拉法特的传奇人生 。“我已经同一个女人结了婚 ,她的名字叫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
1929年8月 ,阿拉法特出生于耶路撒冷的一个逊尼派穆斯林家中 ,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母亲扎赫瓦是圣城的名门望族 ,自称先知默罕默德的直系后代 ,阿拉法特这个名字 ,来源于耶路撒冷老城附近的一座山峰 ,寓意着神与吉祥。
家境优渥的阿拉法特 ,童年生活却并不幸福 ,母亲在他四岁时便撒手人寰 ,父亲又忙于工作 ,疏于对阿拉法特的照顾 ,阿拉法特长期寄宿在叔叔家中 ,缺少父母关爱的他 ,性格孤僻 又有点婴儿肥 ,时常成为同学的嘲弄对象 。
1948年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 ,19岁的阿拉法特 ,拿起武器奔赴前线 ,投身抗击以色列的战争 ,也开启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巴勒斯坦解放事业 ,骁勇善战的阿拉法特 ,在战斗中还摧毁了以色列的一辆坦克 。
中东战争
战争结束后 ,阿拉法特进入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 ,反抗以色列的活动也转入地下 ,在这里 ,阿拉法特不仅组织了一系列学生运动。
还加入了“巴勒斯坦学生联盟” ,组建了一个军事训练营 ,到处出风头的阿拉法特 ,时常成为以色列警察的拘捕对象 。除此之外 ,阿拉法特还建立了一个 ,名为“巴勒斯坦学生总会”的组织 ,发行刊物 笼络人心 ,借以联系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巴勒斯坦人 ,鼓励他们成立地下游击组织 ,为复国做准备 ,多年的苦心经营 ,阿拉法特的组织初具规模 ,在巴勒斯坦人心中有了一定的分量 。
从开罗大学毕业后 ,阿拉法特进入埃及军事学院 ,系统学习军事理论 ,有了一定的军事政治素养 ,离开学校后 ,阿拉法特在科威特创办了自由巴勒斯坦建筑公司 ,并担任科威特市政工程部的土木工程师 。
建筑公司
表面上 ,阿拉法特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购买别墅汽车 ,过着上层社会的生活 ,实际上借助自己的富商身份 ,阿拉法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反以组织 ,通过自己的公司和人脉 ,积累了大量资金 。
1959年10月 ,阿拉法特跟其他反以组织领导人 ,在科威特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成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它还有一个更加出名的名字 ,“法塔赫” ,法塔赫由阿文中“运动”“解放”和“巴勒斯坦” ,三个词首字母颠倒顺序组成 ,象征着“征服”“胜利” , 后来 这个名字响彻寰宇 。
1965年 时机成熟 ,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游击队 ,打响了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武装斗争第一枪 ,巴勒斯坦革命就此爆发 。
以色列
在战争中 ,阿拉法特坚守一线 ,带领巴勒斯坦军队多次击退以方进攻 ,摧毁了以方大量的军事设施 ,成了对方眼中难缠的“大魔头” 。在著名的“卡马拉战役”中 ,阿拉法特带领不足三百人 ,在武器装备极其匮乏的情况下 ,重创以军 ,打破了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造就了以弱胜强的典范 ,这场胜利 ,也让阿拉法特一举成了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英雄 。
可战争毕竟是个全局游戏 ,武器装备的落后 ,军事素养的差距 ,巴勒斯坦游击队节节败退 ,以色列军队吞并了整个巴勒斯坦 ,游击队被迫辗转阿拉伯邻国 ,继续开展武装斗争 ,阿拉法特也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流亡生活 。
在旷日持久的武装斗争中 ,阿拉法特的革命理念 ,也在悄然间发生着转变 ,从一开始完全驱逐以色列 ,逐渐温和起来 。
多年以来 ,巴勒斯坦人民饱受战争煎熬 ,被驱逐被打击 ,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整个民族流的血都无法被偿还 ,但这一切都没有使我们的民族怀恨在心并进行报复 ,我们没有仇视我们敌人的民族 ,也没有失去分辨朋友的能力” 。
1974年联合国大会上 ,面对国际社会 ,阿拉法特振臂高呼自己渴望和平 ,让人民远离杀戮的心愿 。“今天我来到这里 ,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 ,请别让橄榄枝从我手上滑落” 。
国际社会
不懈的努力之下 ,战争终于迎来了转机 ,1994年 ,经过多年的军事斗争 ,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 ,以色列宣布从加沙地区撤军 ,承认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白宫的草坪上 ,在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见证下 ,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手 ,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两个曾经的死对头宣布握手言和 ,巴以关系取得巨大突破 ,象征着和平的阿以和平宣言顺利签署 ,阿拉法特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
可令人遗憾的是 ,在这次历史性握手的两年之后 ,拉宾就遭到犹太极右派分子的暗杀 ,巴以和平再起风云 ,对阿拉法特来说 ,他是巴勒斯坦唯一一个有权威 有能力 ,劝说人民放下仇恨 ,选择和平的人 。
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
但并不是所有巴勒斯坦人都愿意 ,放下战争 做出妥协 ,对以色列士兵的疯狂绑架 ,就说明了这一点 ,饱经沧桑的阿拉法特明白 ,战争并不是巴勒斯坦的出路 ,相比于动荡 ,更多的人渴望着和平 ,为了这更多人 ,阿拉法特继续传播着人道主义的种子 。
2002年3月29日 ,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战斗到最后一刻 ,坚贞不屈的阿拉法特 ,这一天 ,30辆以军坦克开进了阿拉法特的官邸 ,并在总统府大楼的北墙上撞出了一个大洞 ,阿拉法特躲在总统府昏暗的地下室中 ,愤怒的声讨着以军的暴行 ,而总统府之外 ,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民和外国志愿者聚在一起 ,决心以鲜血保卫阿拉法特的生命 ,生命危在旦夕 ,但阿拉法特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却到达了顶峰 ,迫于更大反抗的压力 ,以色列政府也只能将阿拉法特软禁起来 。
生命危在旦夕
在长达两年的“软禁”之下 ,阿拉法特的身体每况愈下。2004年10月 ,阿拉法特病情恶化 ,在以色列方面的允许之下 ,决心一生都不离开巴勒斯坦国土的阿拉法特 ,四年来首次离开官邸 ,被飞机送到了巴黎 ,接受治疗 ,可最后还是积重难返 ,客死他乡 ,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
素有中东不死鸟美誉的阿拉法特 ,还是倒在了“猎人”的枪口下。中东向来是个不太平的地方 ,各方势力犬牙交错 ,危险也是无处不在 ,在政坛摸爬滚打的这么些年 ,不计其数的暗杀 ,意想不到的灾难 ,刺激程度堪比好莱坞大片 ,阿拉法特多次与死神擦肩 ,可每次阿拉法特都能很幸运的 ,化险为夷逃出升天。
1969年初 ,一名“摩萨德”安插在巴勒斯坦的内奸 ,偷偷将窃听器和雷达发射器装在了阿拉法特车底 ,企图以此为以色列轰炸机指引目标 ,谨慎的阿拉法特还是发现了端倪 ,凭借早期担任工程师的直觉 ,阿拉法特及时发现了隐患 ,顺藤摸瓜还将身边的间谍一网打尽 。
而他最离奇的遭遇非1992年的空难莫属 ,那次阿拉法特乘坐阿尔及利亚民航 ,飞往利比亚萨拉地区 ,准备视察巴勒斯坦游击队营地 ,可是在途中 ,这架飞机遭遇了前所遇见的特大沙尘暴 ,与地面失去了联络 ,飞机也在风暴的裹挟下 ,碎成了三截 ,这一消息传出后 ,举世震惊 ,正当大家都以为阿拉法特遇难了的时候 ,他却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 ,如此命硬的阿拉法特 ,最后还是没能逃出以色列的“软禁” 。
空难
虽然在以色列遭遇种种不幸 ,但在中国 阿拉法特却感受到难得的温暖 ,对中国来说 ,阿拉法特一直是好兄弟 好伙伴 ,是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 ,相似的被侵略经历 ,使中国人民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困苦感同身受 ,对这个困境中的领袖也倍感亲切 ,一次次对他伸出援手 。
先后14次访问中国的经历 ,阿拉法特可以称作世界上最亲华总统 ,1964年 ,化名莱乌夫的阿拉法特 ,就在战友的陪同下来到了中国 ,与我国领导人进行友好的会谈的同时 ,顺道学习中国先进的抗战经验 。
回国后 阿拉法特还特意把巴解组织的办事处 ,设在了中国北京 ,礼尚往来 ,出于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 ,中方给了这个办事处外交机构的待遇 ,巴勒斯坦建国后 ,中方也在第一时间宣布与巴勒斯坦建交 ,成为第一个与之建交的东方大国 ,承认了这个新生政权的合法地位 ,阿拉法特也在第二年以总统身份 ,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
访华
“我们的关系是几十年如一日 ,是互相信任 互相支持的典范 ,我们的关系是不一般的关系” 。不仅在军事物资上 ,中国给予了阿拉法特极大帮助 ,在国际社会上 ,针对中东局势 ,中国也多次仗义执言 ,助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 。
一袭墨绿西装 ,腰挎一把手枪 ,头上总是缠着黑色或红白色的头巾 ,阿拉法特总是以这样一副面孔出现在世人眼前 ,对于头巾的含义 ,阿拉法特这样解释道 ,“黑色代表巴勒斯坦的农民 ,红白方格代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 ,而白色代表居住在城市的居民” 。不知现在动荡不堪的巴勒斯坦 ,是否会怀念这个 ,把巴勒斯坦当作“头等大事”的赤子。
收藏举报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