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扶细柳(轻风扶细柳的全诗)

80酷酷网    80kuku.com

轻风扶细柳(轻风扶细柳的全诗)

孟宪阳,男,1941年1月出生,河北丰润人,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原为唐山市委党校退休干部。 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华夏诗联书画院副院长、河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原唐山市楹联学会会长。

学会获奖情况:2012年被评为全国联律普及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唐山市文联系统成绩优秀学会。2012年被对联中国组委会评为年度优秀组织奖。 个人获奖情况:2014年被评为河北联坛名家。2011年被评为全国联律普及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弘扬楹联文化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唐山市文联系统优秀学会工作者。楹联作品获奖40余次。

多年来始终坚持楹联创作,在各种报刊发表楹联作品1000余副。作品入编多种联书,个人已被编入《中国楹联家大辞典》。同时积极研究楹联理论,已公开发表理论文章18篇,其中《李大钊挽孙中山联初探》的文章被京津冀楹联理论研讨会评为银榜文。年年开展征联活动,2005以来,先后举办12次楹联大赛,并负责组织评审,评审中严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受到了各地联友的好评。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从苏小妹“炼字”谈起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不仅聪明伶俐、能诗善对,还经常出题难为苏轼和亲朋好友,即便在新婚之夜对自己的新郎也不放过。致使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流传至今。当新郎秦少游顺利过了两关之后,第三道考题又送到他的面前。秦少游一看考题是“闭门推出窗前月”,让他对出下联。秦观看着这个出句,心里可犯了难,怕对得平平,显示不出自己的才华;但此联确实又不怎么好对。他坐在池塘边冥思苦索,眼看三更已过,还是理不出头绪。此时,苏东坡可急了,忙出来观察动静,见秦少游仍在池塘边不住的喃喃自语“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任性的小妹还在发难,便想办法帮其解围,他随手捡起石子扔入池中。只听“砰”的一声,池中月影散开,星光荡漾,这景象使秦少游眼前一亮,下联即出,“投石冲开水底天”。于是,被难为了大半夜的新郎官终于如释重负,踏入了洞房之门。

苏小妹本想用第三关这个出句难住秦少游,好给他一个下马威。没想到秦少游终于对上了,而且更胜一筹,她知道,这个“冲”字用得太生动太传神了,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 苏小妹转念一想,秦少游恐怕没有这个本事,准是哥哥苏轼从中相助,于是就产生了借机也考考哥哥的想法。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从苏小妹“炼字”谈起

有一天,苏小妹来到大哥苏轼跟前,让他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腰眼。苏东坡不加思索,信口说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不屑一顾。苏东坡认真想了想,又说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但仍不是上品。”东坡只好让小妹作答。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闻之,不禁拍手叫绝。心想,“轻风”徐徐,与“摇”、“舞”是匹配不当。唯有用“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显现出轻风的温柔和细柳被轻拂的形态。同时,一个“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亲切的美感。下句添一个“失”字,也使全句皆活,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形态。于是,苏东坡对小妹的“炼字”功夫更加钦佩。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从苏小妹“炼字”谈起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增强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经常针对某些字词,精雕细琢、反复推敲。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他十易其字才始定为“绿”。卢延让曾发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的感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诗圣杜甫的诗句,充分表明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严肃认真的态度。这也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长期以来,人们把这种精益求精的执着称之为“炼字”、“炼意”。这些被反复推敲的某些字词,往往就成了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有的竟成了千古名句,世代流传。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从苏小妹“炼字”谈起

作诗填词要能耐得住寂寞,要能豁出去辛苦。所以,在诗歌兴盛的唐代,就出现了苦吟派诗人,代表人物有贾岛、李贺、孟郊。所谓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一个字,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说明诗人作诗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苦吟派代表人物贾岛,作诗以苦吟著称,“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有一次,贾岛骑驴在路上走,由于正在琢磨一句诗,嘴里还不断的叨咕:“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由于精力过于集中,结果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先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然后就将自己正琢磨对其中一句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时候,不留神才挡了韩愈的大驾的经过说了一遍。韩愈听了非常感动,他认真地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晚上去别人家,还是敲门有礼貌!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一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从此他就和韩愈交上了朋友。于是,“推敲”的典故也被后人传为佳话。“推敲”也就成了“炼字”的代名词。可见历史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千古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创作出来的,是他们血汗的结晶。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从苏小妹“炼字”谈起

古代的诗人除了自己苦吟,还经常与人切磋,从而在诗歌的创作中传颂着许多“一字师”的动人故事。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对这两句诗比较满意,便拿着这首诗去请教郑谷。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从苏小妹“炼字”谈起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雨晴》诗,王安石看后,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把“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纷纷”一词写出了蜂飞蝶舞、成群结队、急匆匆离开的热闹景象,使诗句鲜活灵动,神采飞扬,妙趣横生。这样,王安石就成了王驾的“一字师”。

“一字师”的典故,反映了古人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在我国文学史上,历朝历代众多有成就的文人骚客,对待创作十分勤奋严谨。他们一丝不苟,炼字炼意,力求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使作品精益求精。正是他们这种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的“炼字”精神,为中华民族精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为了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之梦,为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对古人这种伟大的“炼字”精神必须坚守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