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儿子为什么姓房(成龙原名叫什么)
时势造英雄
成龙,国家一级演员,国际动作巨星,最具影响力演员,将中国功夫继李小龙之后,再一次推向世界,被更多人喜欢和崇拜。他创立的成家班,拍摄制作的电影,场面震撼,带有些诙谐,还带有些情怀。虽然成龙曾经也曝出些丑闻,像当年的"小龙女事件",后来的房祖名吸毒事件等,但还是没法掩盖他对中国影片做出的贡献,
成龙原名陈港生,儿子房祖名,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有个疑问,为什么他姓陈,儿子却姓房?难道又是什么三点档言情狗血事件吗?不是的哈,说起成龙的姓氏,还得从他父亲说起,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名的人物,名叫房道龙,你可能又会说,怎么他父亲姓房,他却姓陈呢?不急,听我慢慢道来。
房道龙
1914年的某天,安徽芜湖的一个小村庄出生了一个男孩儿,自小家境贫寒,每日的生活都需要精打细算着过,家庭困难到他作为家里的男丁,都没有办法上学堂,这在那个时代,用贫瘠形容都不为过了,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孩子上学,而他自己不仅没办法和同龄人一起上学,还遭到同龄人的嘲讽和排挤,男孩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天天长大。
不久后,战争频繁,到处都在打仗,他的家乡被无情的战火摧毁,他只能过着有上顿没下顿,不知道晚上睡在哪里的日子,这个过得很悲惨的男孩名就是房道龙。
可能正是因为自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低三下四,看人眼色的生活,让房道龙从"飞檐走壁"躲战乱,找食物中学到了一些功夫,与人周璇间也学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这在他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为了躲避战乱,房道龙一路逃到了南京,正好看到国民政府在招募士兵,为了能混口饭吃,活下去,房道龙毅然选择去报名。由于面试中会点功夫,又会看眼色,身子骨也大,不是那种弱不禁风的小伙子,房道龙一下就被看中。
为戴笠效命
成为一名士兵后,房道龙总是积极表现,努力完成上级交代的每一次任务,很快,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赏识,不仅如此,在部队中他更是频频升官。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房道龙被顾祝看中,让房道龙留在他身边做贴身警卫员,可是明显的,做一个警卫员房道龙是委实屈才了。
不久后,顾祝发现房道龙身上有着特工的优良素质,为了将人才发挥最大化,将房道龙举荐给了戴笠,成为了戴笠手下一位特工。
房道龙也很聪明,跟了这么多人,自然知道戴笠是位了不起的人物,跟着他自己也会水涨船高的。于是,他将自己的所有技能都发挥的淋漓尽致,抓住机会就好好表现,很快就得到了戴笠的重用,戴笠将他从特工科转到情报科,做着最机密的工作。因为这项工作非常的危险,房道龙就将自己的本名改成了——陈志平。
戴笠对房道龙非常的信任,很多保密性很高的工作都是由他来完成的。不过俗话说: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在一次次完美完成任务,解决了戴笠身边一个又一个叛徒,人们对陈志平这三个字也是望而生畏,害怕下一刻死的就是自己的时候。
陈志平迎来了有一个特殊的任务,这次任务由戴笠亲自下发,陈志平非常清楚它的重要性,按照正常,他肯定轻而易举就完成了,可谁想正是这次任务中,陈志平一个疏忽大意,任务中,不慎开枪,要知道做特工很多忌讳是完全不能犯的,一旦犯了,等待的只有死亡。戴笠念他工作勤恳,将他从军统除名,保全了陈志平的性命。
重获新生
被除名的房道龙,一时之间不知该干什么糊口,想想,就用自己做特工时结交的人脉,想着自己去从商吧,所以,他继续用着陈志平这个名字,因为在军统待过,陈志平做生意也做的很好,正当房道龙觉得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抗战爆发了。
日军占领了南京,房道龙和大部分人一样被抓进了监狱,为了活着,房道龙答应日本人将"所有家产"奉上,然后又利用一些关系,才躲避了牢狱之灾,躲避了死亡。
逃出南京后,为了躲避战乱,房道龙逃到了香港,在香港,认识了他第二任太太,并在香港生下了儿子陈港生,也就是成龙。
成龙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栽培,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成龙虽然对人缺乏信任,但对待事业非常的认真刻苦,也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后成龙拥有了一身好功夫好本领,也在中国和香港影坛上成为了巨星,留下了不斐的成绩。2008年,一生有过坎坷,有过辉煌的房道龙结束了他那传奇的一生。
结语
时势造英雄。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涌现了很多无名和有名英雄,他们利用自己的光和热,照耀着别人的世界。也许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大多都身不由己。有句话不是说嘛,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才华。
时代成就了很多人,也在推动着这个社会向前一步一步发展,人类向前的动力就是,被逼的无路可走的时候,就要去变革,改变。反观现在,因为没了那个年代的饥饿和恐慌,太多人选择平凡地度过一生,哪怕拥有梦想,可是无法脱离开现在舒服安逸的生活,所以现在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不完全对,应该是半寒门再难出贵子,真正的寒门是肯定会出贵子的,因为已经到了最低谷了,不往上爬人生除了死去就没有路可走了。在如今这个时代,时势造英雄,造的是有眼光的人,唯有心中长存居安思危之心,才能再上一层楼。
文/史海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