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环弯制(卡环弯制作视频教程)
可摘局部义齿一般由支托、固位体、连接体、基托、人工牙等部件组成(图5—11)。按各部件所起的作用,可归纳为修复缺损部分、固位稳定部分与连接传力部分(彩图5—1、5-2)
一、支 托
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托(rest)是可摘局部义齿的重要部件,由金属制作,放置于天然牙上,用以支持义齿、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及传递牙合力。若支托放置于天然牙牙合面,则称为拾支托(occlusalrest),放置于前牙舌面称为舌支托(1ingual rest)或舌隆突支托(1ingual eminencerest),放置于前牙切缘则称为切支托(incisalrest)。其中牙合支托为最常用的一种,也常被用作支托的总称。
(一)支托的作用
1.支承、传递骀力 支托可将义齿承受的咀嚼压力传递到天然牙上,而基牙对义齿的支持力(反作用力),也通过支托而起作用,使义齿受力时不会向龈向下沉。
2.稳定义齿 与卡环整铸连用时可保持卡环在基牙上的位置。除防止义齿下沉外,还可阻止义齿游离端翘起或摆动,起到稳定义齿的作用。
3.防止食物嵌塞和恢复牙合关系 若余留牙之间有间隙,放置支托可防止食物嵌塞。若基牙因倾斜或低位等原因,与对牙合牙无咬合接触或接触不良者,还可以加大支托,以恢复骀关系并起到防嵌塞作用。
(二)后牙牙合支托的要求
1.骀支托的形态 铸造金属拾支托呈圆三角形或匙形,边缘嵴处较宽,向拾面中心变窄。其宽度和厚度应满足材料的强度要求,通常宽度为磨牙颊舌径的1/3或前磨牙的1/2,厚度为1—1.5nun左右(图5—12)。拾支托的长度一般为磨牙的1/4或前磨牙的1/3近远中径,长度超过基牙近远中径1/2的拾支托称为延伸支托,贯穿整个基牙近远中面的拾支托称为跨拾支托。拾支托底面应与支托凹相密合,呈球凹接触关系,轴线角圆钝。
2.骀支托的位置 拾支托一般位于天然牙的拾面,尤其是近缺牙区基牙拾面近远中边缘嵴处,如果因咬合过紧而不易获得支托间隙时,可放在磨牙的颊(舌)沟处;拾支托连接体不应入基牙倒凹区,以免影响义齿就位,且与牙龈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压迫牙龈,便于清洁。
3.骀支托的材料 应具有足够的刚性,支持和传力性能良好,不易变形或折断,一般采用牙科铸造合金制作。
4.胎支托与基牙关系 牙合支托所传递至基牙的作用力应与牙长轴方向一致或接近。
M,C,acken、Kratochvil、平沼谦二等许多学者认为,拾支托或支托凹底面应与基牙的长轴线形成等于或小于90°的夹角(图5-13),使得胎力能够沿着基牙长轴方向传递。汪文骏等学者认为,当牙合支托长度为基牙近远中径的1/4时,拾支托或支托凹底面应与基牙长轴线形成略大于90°的夹角(前磨牙100°、磨牙110°左右夹角),以便牙合支托所承受的作用力作用方向恰好通过基牙的转动中心,避免基牙遭受向缺隙侧的扭力作用(图5—14)。
(三)前牙舌隆突支托和切支托的要求
1.舌隆突支托 又称舌支托,设置于前牙舌隆突上,多用于上下颌尖牙,偶用于上颌切牙。其形态有圆环形、钩形等。可在基牙上直接预备成形,即以舌隆突高点为中心,在周边磨出环形支托凹,凹底为钝V形(图5-15)。完成的尖牙支托呈环状或钩状套在舌隆突上,保证义齿在受力后始终与基牙形成一整体,不会推基牙向前。如基牙需做修复时,也可在制作冠、嵌体等修复体时预留出支托凹。由于舌隆突支托较切支托美观、坚固、舒适,因而较切支托应用更多。
2.切支托 放置于尖牙或切牙的近中切缘上(图5-16)。切支托外露金属不美观,且容易干扰对牙合牙的咬合运动,一般不用于上颌前牙,常用于下颌前牙。偶有采用多个下前牙全切端支托设计,除发挥支持、传力和固位、稳定作用外,还可修复切端磨耗或缺损,提供切导。
二、固 位 体
固位体(retainer)是可摘局部义齿用以抵抗脱位力作用,获得固位、支持与稳定的重要部件。
(一)固位体的功能
固位体主要具有固位、稳定、支持三种作用。
(二)固位体的要求
1.有一定固位力,保证义齿在正常的咀嚼功能状态时不致脱位。
2.非功能状态时,对基牙不应产生静压力(移位力)。
3,摘戴义齿时,对基牙应无侧方压力,不损伤基牙。
4.符合美观要求,尽量少显露金属,尤其前牙区。
5.与基牙密合,外形圆钝光滑,不应刺激或损伤口内的软硬组织不易存积食物,以免菌斑堆积,造成牙龋坏和牙周病变。
6.制作固位体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对口腔组织无致敏、致癌作用并尽量避免在口内使用不同种类的金属,以免产生电流刺激,影响健康。
(三)固位体的种类
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直接固位体(directretainer)和间接固位体(indirectretainer)两大类(图5-17)。
1. 直接固位体 直接固位体是防止义齿牙合向脱位,起主要固位作用的固位部件。按固位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冠内固位体(intracoronal retainer)如栓体·栓道式冠内附着体(intra—coronal attachment),以及冠外固位体(extracoronal retainer)如卡环型固位体(claspretainer)、套筒冠固位体(telescopic crown retainer)、冠外附着体(extracoronal attachment)等,本节主要介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可摘局部义齿传统固位方式——卡环型固位体,其它类型的固位体参见本书的相关章节(第六章)。
2.间接固位体 是用以辅助直接固位体固位的部件,主要是起增强义齿的稳定,防止义齿发生翘起、摆动、旋转及下沉的作用,常用于游离端义齿。
(1)间接固位体的具体作用
1)主要是防止游离端义齿牙合向脱位(翘起),减少因义齿转动而造成对基牙的损伤。
2)对抗侧向力,防止义齿旋转和摆动。
3)分散牙合力,减轻基牙及基托下组织承受的力。
(2)间接固位体的种类:常用的有骀支托、舌支托、连续卡环(连续杆)。而金属舌/腭 板、附加卡环、邻间钩、延伸基托等,除发挥本身特有作用外,根据设计需要,也可起到间接固位作用。
(3)间接固位体的设计:间接固位体作用力大小与其放置的位置有关。而它的设计位置又与支点线(主要指起支点作用的支托连线)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远中游离端义齿的间接固位体多放置于第一前磨牙的近中拾面窝、尖牙的舌隆突或近中切端,间接固位体距支点线的距离愈远,则平衡矩愈大,对抗转动的力愈强。一般从间接固位体到支点线的垂直距离最好能等于或大于从人造牙列远端到支点线的垂直距离(图5-18)。因为,力X力臂二力矩,力臂愈长则很小的间接固位力就能起到抗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