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闰月怎么算(农历闰年闰几月是怎么决定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利用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创造的,最初指导农业生产,随着时代变迁,至今对我们的衣食住行还有影响。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法可以归纳为三类: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关注,进入我的头条号,参见文章:
《什么是阴历?阴历一年有多少天?有没有闰月?》
《什么是阳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农历?它和公历有什么不同?“19年7闰”是怎么回事?》
二十四节气其实也是一种历法。
太阳历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平均年的长度与回归年的长度一致。现行公历设置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规则,但每3300年仍差一天。而二十四节气每一年的长度都与回归年完全相等,所以说它也是一种阳历。
那我们为什么不把二十四节气推广到全世界呢?
历法的基本规则之一是保证日期为整。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9天,二十四节气与回归年完全相等,那一年分成12个月,一个月天数为:365.24219/12=30.4368天。
天数是小数,也就不能把它当做单独的历法了,总不能把一天分别放在两个月里吧。
几千年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与我国传统的阴阳历(农历)并行使用的,这也是我国历法的重要特色。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周期。把黄道按太阳黄经等分为24段,每段15度(360/24=15),称为1气,共计24气。
二十四节气分为两组,节气和中气。
一组是太阳黄经15度的单数倍,称为节气。如清明时太阳黄经为15度,立夏时为45度……一年有12个节气。
另一组是太阳黄经15度的双数倍,称为中气。如谷雨时为30度,小满时为60度……一年有12个中气。
具体哪些是节气,哪些是中气,详见下表。
从表中能看出,两个节气间必有一个中气,两个中气间必有一个节气。
我国农历,以12个节气把回归年分成12个节月,节气就是节月的起点和终点,中气就是节月的中点。
前面咱们算过节月的平均长度为:
365.24219/12=30.4368天。
农历一个月的长度是29或30天。一个节月的长度比一个农历月的长度长,也就是说,节气和中气在农历历月里的日期会逐日推迟,最后会出现在某一个历月里,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的现象,这个月就叫“无中之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是农历中的闰月。
那所在的这一年要加出一个月,这一年就是农历的闰年。这个闰月出现在农历某月后,就叫闰某月。比如今年庚子年有个闰四月,就是这个月没有中气,又是在农历四月后,所以叫“闰四月”。
可见,农历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
它们还有一点非常紧密,就是农历的月序号也是由二十四节气确定的。
我国采用“以中气定月序”的原则,还记得前面说的十二个中气吗,就是太阳黄经15度的双数倍。例如,有雨水出现的农历月份定为正月,春分出现的月份就叫二月,谷雨出现的月份叫作三月,依次类推。注意一点,农历叫正月、二月……十月、冬月、腊月,一般没有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的说法,与公历不同。
具体中气与农历月序的关系详见下表。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农历哪个月是29天?哪个月是30天?具体到哪个月没有中气?
这确实挺复杂,所以这项计算工作是由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门负责的。首先农历的每一个月初一都是“朔”,十五都是“望”,这个就需要准确计算和观测,定出大月和小月。大小月有可能间隔出现,也有可能连续两个大月或连续两个小月。然后再配合二十四节气,满足中气定月序,再计算闰月。
上一篇在讲农历时,推算了“19年7闰”的由来,并且得出农历的19年7闰中共有朔望月的数目为:
12*12+7*13=235
235个朔望月的日数为:
235*29.5306=6939.691
19个回归年的日数为:
19*365.24219=6939.60161
可以看出,二者在19年中相差0.08939天。
一年相差:0.08939/19=0.0047天
多少年相差一天呢?1/0.0047约为213年。
说明每213年就有一天误差,因此即使采用“19年7闰”的规则,我国农历每200年左右就要修正一次。
下期继续分享历法小知识,喜欢的朋友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