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地图(巴中市行政地图全图)
全文约2000字,配地图9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地图背景为现代,用作古今地理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巴中市行政区划范围。先秦时期,今巴中市地区属巴国。战国晚期秦灭蜀吞巴之后,其地属秦国巴郡。但在秦朝到西汉的几百年时间里,其境内一直无县治,直到东汉。
西晋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此时今巴中市境内存在上图一县,属巴西郡。巴西郡治阆中县。
汉昌县,东汉永元中置,治今巴中市。初属巴郡,蜀汉之后改属巴西郡。汉昌县为巴中地区的母县,但在南朝宋废,其行政建制未延续下来。
隋朝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此时今巴中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一县,分属清化郡和汉川郡。
难江县,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治今南江县。唐武德元年(618年)为集州治,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属巴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入化成县。
曾口县,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治今巴州区曾口镇。明初废。
恩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义阳县置,治今恩阳区。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入化成县。
化成县(也作化城县),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梁广县置,今巴中市区行政建制的前身。明洪武九年(1376年)并入巴州为州城,1913年废州改为巴中县。1993年改设县级巴中市,2000年改设巴州区,至今。
白石县,北魏置,治今通江县东北;符阳县,北魏置,治今通江县涪阳镇;长池县,隋改曲细县置,治今南江县长赤镇,盘道县,西魏置,治今南江县西南;其章县,南朝梁置,治今巴中市东;归仁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平昌县置,治今平昌县;始宁县,南朝梁置,治今巴中市东南。此七县唐宋时期废,不赘述。
唐朝
上图为公元741年唐朝时期。此时今巴中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四县,分属三州。壁、集、巴三州均是本土的地级行政机构。
巴州,北魏延昌三年(514年)置。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清化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巴州,宋元明清沿袭。清为散州不领县,类似今天的县级市。
集州,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治难江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入巴州。
壁州,唐武德八年(625年)分巴、集二州置,治诺水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入巴州。
诺水县,西魏大统年间置,今通江县行政建制的起源。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入始宁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复置,为壁州治。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通江县,元朝短暂被废数十年,后复置延续至今。
大牟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析清化县置,治今南江县西南。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入难江县。
广纳县,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通江县广纳镇。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废入通江县。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此时今巴中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均属巴州。和唐朝时期相比,境内的建制县大幅减少,壁州和集州也并入巴州。此时巴州的行政辖区已接近如今的巴中市。
元朝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元明两朝三级行政区划和四级行政区划并行,此时巴州依然存在为地级行政建制。行政隶属关系位化城等县属巴州,巴州属广元路,广元路属四川行省。
明朝
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此时今巴中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保宁府巴州管辖。清朝在这一带基本延续明朝的行政区划,只是巴州成散州,不再是地级行政建制,各县均直属保宁府。不单独列图赘述。
南江县,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今南江县行政建制的前身。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民国初
上图为公元1914年民国初期。此时今巴中市境内各县均属嘉陵道管辖,治阆中县。1928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
上图为公元1953年建国初期。1950年置达县专区,平昌(1948年置)、南江、通江、巴中等县属之。1968年达县专区改置达县地区,仍属之。1993年由达县地区析置巴中地区,辖巴中市(县级)及通江、南江、平昌等三县。
当代
随着2000年巴中撤地改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巴中市行政区划史,虽然在战国末期便纳入秦国巴郡的管辖,但是境内长期无建制县,直到东汉时期汉昌县的设置。虽然汉昌县的行政建制南朝宋初废,但是南北朝期间境内诞生了更多的建制县,这时期诞生的梁广县和诺水县分别延续至今成巴中市区和通江县。
在唐朝和北宋中前期,今巴中市境内并存三个地级行政机构,分别是集州、壁州、巴州,这三州的治所恰好位于今天的巴中市区、通江县、南江县。不过在北宋熙宁五年(王安石变法期间),集州和壁州废入巴州,于是本土又只剩一个地级行政机构。
元明时期巴州作为地级行政建制依旧存在,但到清朝成散州。于是在清朝的巴中地区直属保宁府管辖,治阆中县。如果把明朝和民国初也算上,可以笼统地认为从十四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巴中地区属阆中管辖。
建国后的巴中大家都比较了解,四十多年的时间属达州(达县专区、达县地区)管辖。1993年方恢复地级行政建制,逐步演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