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及翻译)
- Qzone
- 微信
救世宰相张居正:“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原创馆长玉先生2020-02-08 20:38:24
引子
对于张居正,一向都是充满了争议,人性是复杂的,是多变的,哪怕是秦始皇,哪怕是汉武帝,哪怕是张居正,都不能一概而论。有人说张居正是乱世中的清流、治世里的孤臣,也有人说张居正是贪恋权谋的独相,被抄家的罪臣。张居正曾说过一句话“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对于自己这样评级的张居正,到底是救世宰相,还是祸国奸佞?
正文
张居正从出生就一直不同凡响,嘉靖四年,张居正来到了这个世界,出生的前一天,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梦到了在一片大海中,一直白乌龟在大海之中游来游去,在古人眼里,水代表财富,乌龟则代表权力。祖父给张居正起名叫“张白垚”,意思就是张居正终于要为张家光耀门楣了!
张居正画像
张居正天资聪颖、机敏好学,嘉靖二十六,年仅二十三岁的张居正就已入翰林院,当时的张居正年少轻狂、意气风发,洋洋洒洒的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奏疏——《论时政疏》,大胆的揭露了当时明朝的各项弊端,明里暗里的问题,直言不讳,痛陈时弊,立志要改革,让明朝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显然,人微言轻的张居正的《论时政疏》并没有在朝中引起多大反响,宛如石沉大海一般。因为当时的明朝廷根本无暇顾及,朝堂之上徐阶和严嵩正斗的激烈,这一次的试水,对于张居正来说,影响却是积极的,年轻的张居正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真正站在舞台中央,才还有人注意自己的发言。
张居正当时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这些掌权者,对于时政从来都是沉默寡言,就连他的老师徐阶,也是如此。庚戍之变以后,张居正看清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朝堂,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官场,这一次张居正看懂了权力,却没向徐阶学习到隐忍!这也就注定了张居正和张璁、夏言、严嵩、徐阶等人不同!
张居正画像
一直到万历皇帝即位,张居正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曙光,当时万历皇帝年幼,他的母后担心皇帝年幼,不能主持国事,这个时候冯保斩钉截铁的推荐了张居正,张居正为人正直、公正严明、处事得体,既符合为人师的标准,还可以辅佐朝政。张居正一跃成为了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师,这个地位在当时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张居正也终于来到了舞台中央,就在这个时候,张居正力排众议,大胆的实施了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实施了“考成法”,何谓考成法?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说的直白些,就是给当时的满朝官员带紧箍咒,裁撤了相当一部分的官员,解决了冗官冗员的问题,整顿吏治,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显然“考成法”本身就存在着不合理性,甚至可以说是张居正的一种报复行为,这种暴力行政手段必定会招来反噬,也无法从根本上革除弊端。
万历皇帝画像
之后张居正又实行了“一条鞭法”,其中最大的革新就是“摊丁入地”,过去向百征税都是按照户、丁来计算,也就是所谓的人头税,人头税的弊端无疑是巨大的,甚至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溺毙婴儿的现象,很多比较困窘的家庭都不愿意再增加人口,以防止本就沉重的赋税变得更加沉重,“摊丁入地”将征税改为按照丁数和地亩出,把丁役部分摊到了土地中征收。同时“一条鞭法”还将田赋以及其他土地方物一律改为了征银,赋役银也直接由地方官征收,有效的减少了中间过程,一定程度上减轻百姓的负担。
张居正故居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倒,所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张居正一垮台,为明朝实现了中兴的张居正改革也落下了帷幕,四个月后,张居正离开了人世,在张居正辞世前的这段时间,还处理了蒙古叛乱,平定了浙江兵变,取得了镇夷堡大捷,饭都吃不进去的时候还在督促万历皇帝实行新政,当时万历皇帝曾信誓旦旦的对病榻上的张居正说道:先生的功德我无以为报,一定会对先生的子孙后代多加照看!臣子能得到君王的如此青睐,死而无憾。
张居正画像
结语
万历皇帝当政四十年,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几乎都不上朝,晚期的明朝宛如大海中的一页扁舟,一根风雨飘摇的稻草一般,轻轻一碰就散了。一直到崇祯帝即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张居正,不少人才醒悟,“倘若张居正活着,明朝不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张居正自评“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意在告诉天下人,我做的这些事,后人一定会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只要我认为这一切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那我就一定会坚定的做下去!张居正很清楚自己的下场,但他依旧义无反顾。
张居正是天使也是恶魔,为了实行改革,他想尽一切办法上位,为了巩固改革基础,他拉拢人脉,建立小团体,顺势而不盲从,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也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哪怕身后已过千年,也要如松如柏,留一片清白在人间!
参考资料:
【清】张廷玉等:《明史》
《论时政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