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由武书连领衔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发表了2007年度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及入选标准。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提出的2007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在中国大学评价中,获得工学前6名、理学、医学、管理学、文学前3名、农学、经济学、法学前2名、历史学、教育学、哲学第1名的研究型大学;或者是研究1型大学” 。此标准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加了研究1型大学为中国一流大学。按照以上标准,2007年中国有16所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其中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以研究1型首次进入中国一流大学。各学科门类的变化是:复旦大学的医学从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从第四名上升到第三名。在11个学科门类中,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五个第一名。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历史学也具备获得第一名的师资力量。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6所)
校 名
入选根据
清华大学
研究1型、工学第1名、管理学第2名
北京大学
研究1型、理学第1名、医学第1名、哲学第1名、文学第1名、法学第1名、经济学第2名
浙江大学
研究1型、工学第3名、管理学第3名
南京大学
研究1型、理学第2名、文学第2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1型、理学第3名
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1型、工学第2名、医学第3名
复旦大学
研究1型、医学第2名、文学第3名
天津大学
研究1型、工学第5名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第1名
中山大学
研究1型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第1名、法学第2名
南开大学
研究1型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第1名、历史学第1名
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第1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学第4名
华中科技大学
工学第6名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认为:中国一流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大学,代表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最高学术水平。对于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说,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希望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接受最好的专业教育,将来成为中国社会的精英,可报考中国一流大学最好的专业。
中国一流大学的地域分布:
华北地区:7所
北京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东北地区:1所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东地区:5所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
江苏省:南京大学
浙江省:浙江大学
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南地区:2所
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
广东省:中山大学
西北地区:1所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
小资料
何为研究型大学?何为研究1型大学?
根据武书连发表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11期上的《再探大学分类》的学术论文,对研究型大学的定义是:“将全国所有大学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全国大学科研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大学是研究型大学。”
对研究1型大学的定义起初是:“科研得分列全国大学前10名;或者研究生创新环境高于研究型大学平均水平,且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后来修改为“研究生创新环境高于研究型大学平均水平,且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
何为研究生创新环境?
根据武书连发表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上的《2001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和《2002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研究生创新环境的计算公式为:
“研究生创新环境=(被评价大学所有博士点和硕士点的科研得分/被评价的所有大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科研得分)/(被评价大学按毕业人数计算的研究生得分/被评价的所有大学按毕业人数计算的研究生得分)”
中国名校校长聚首合肥纵谈“一流大学建设”
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认为,学校建设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流大学的建设更要有明确定位,选择重点发展方向,方能变“优秀”为“卓越”。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认为,建设一流的大学需要大楼(space)、大师(scholars)和大学精神(spirit)三要素。他说建一流大学不仅包含全社会熟知的办学理念、学科包容度和学科融合的育人环境等,还有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益性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认为,一流大学建设需要提高四种能力,分别为:提高知识创新,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能力;提高集成创新,服务國家战略需求的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高军校结合,增强国防建设的能力。
大学校长合肥论剑:大学建设亟待走出三大误区
9月18日、19日,第四次“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在安徽合肥举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9所知名大学的校长聚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纵论一流大学建设。校长们认为,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中国大学亟待走出“重大楼轻大师”、“重数量轻质量”、“重分数轻能力”这三大误区。
西交大校长:中国大学不能过度追求指标浮躁发展
新华网合肥9月19日电(记者蔡敏 杨玉华)“中国大学不能过度追求各类指标,浮躁发展,应该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在18日至19日召开的“一流大学建设研讨会-2006”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提醒,中国大学应该克服浮躁,回归大学本质。他认为,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目前存在3个突出问题:一是如何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师资。目前大学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数量不足,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技术支撑的总体业务水平难于适应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需要。二是校内管理体制落后,这是中国一流大学与国外一流大学差距的最深刻表现。“我们现在的大学管理不是法治也不是人治,而是乱治。”必须改进后勤、学生和教务部门的管理方式,改变严重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工作量考核机制。三是缺乏世界影响的大成果。
浙大校长:1流大学3要素及高校教师4群配置
杨卫指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大楼,即校园和学科硬件条件,“这是筑巢引凤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参照国外一流大学的建设,杨院士列出了具体的指标:办学空间大于1亩/10人,具备中心校区(大于50%)加卫星校区,每位教师办公及实验面积大于100平方米,拥有若干世界级、國家级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