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國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國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no.2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no.3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國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國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國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no.4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國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 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医院还组织了对受伤者最及时的救助。
  
  
  
  据官方报道,光州事件造成了191人死亡,122名重伤,730名轻伤。直接经济损失为2200万美元。但间接损失无法统计,导致了韩国战争结束后,政府实施经济增长计划以来的第一个负增长年。
  
  
  
  光州518事件平息后,全斗焕政府在全国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白色恐怖笼罩着韩国。5月28日逮捕了几千名参与民主运动的市民,并以“光州事件的幕后操纵者”的罪名判处金大中死刑。1980——1983年,有700多名新闻工作者因要求新闻自由而被政府勒令退休。1980-1986年,每年都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因政治诉求被开除。
  
  
  
  “518”运动被镇压后,摄于政府高压,韩国新闻媒体只得选择沉默。政府在提到这个事件时,只轻描淡写说是“光州事件”或“光州暴乱”。韩国争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举办权,大大推进了民主化进程,为“518”正名迎来了曙光。这时,反对党的改宪运动如火如荼,特别是1987年6月,百万人走上汉城街头要求改宪。军队已经无法再压制民主运动。韩国军政府在内外压力下,也为了改变世人对自己的政治形象,被迫接受宪改方案,采用总统直接选举制,独裁统治在韩国终结。全斗焕下台后,紧接着,1988年,光州“518”事件很快就被国会重提。1993年第一位非军人总统,金泳三上台,承诺为518运动死难者建立國家公墓。1997年,他签署“518”运动特殊法令,正式为“518”运动正名,为死难者家属支付赔偿金。对镇压“518”事件的元凶——两位前总统全斗焕、卢泰愚以内乱罪课以重刑。不过后来又对他们实行了赦免。
  
  
  
  可以说,是光州“518”运动敲响了韩国军人独裁统治的丧钟,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来。

  州城有许多地方以“518”命名:如“518”民主广场(就是全罗南道道厅门前的广场)、“518”纪念公园、“518”自由公园、“518”陵园、“518”公墓等。“518”公墓是1997年落成的,那时才得以将分葬在几处的烈士遗体归葬一处。每年的“518”这天,韩国总统都要来这里发表讲演,缅怀长眠此地的烈士们对韩国政治民主化的贡献。公墓坐落在光州的东南角,占地数百亩。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主体建筑,位于墓地中央的是“518”民众抗争追思塔。下面数百座坟墓的碑文上写着死难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大多数是1960年前后出生的大学生,死时仅20岁上下。公墓内还有一座“遗影奉安所”,供奉着“518”事件中死难者的遗像灵位。更使人震撼的是公墓内还有一个资料馆,周而复始不停地播放着“518真相”的录像片,长达一个多小时。几乎是原汁原味地再现了那段血淋淋、惨不忍睹的历史。那天的公墓现场,被数不清的花圈、挽联覆盖着。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那里有人说,从市中心通往墓地的一条主路被称作“眼泪之路”,每年来此扫墓的市民们没有不痛哭流泪的。


  每年的“518”前一周,整个韩国都在纪念“518”运动:电视有专门报道,报纸有专栏。大学校园内满是五一八主题的各种报告会。光州市中心的道厅门前广场(现在叫“518”民主广场)连续几天有纪念“518”运动的大型晚会。整个锦南大街(正对道厅,是光州最繁华的大街)都布置成当年“518”的场景。马路的两边挂满了当年的照片,大街上扔满了被践踏的小幅美国星条旗,市民以示抗议在“518”事件中,美国充当独裁军政府帮凶,镇压了这次学生民主运动。


  当年“518”运动的参加者很多今天已经是韩国政坛的核心人物。近几年,韩国政坛有个“386世代”的说法。“3”指的是他们的岁数,这个群体大都三四十岁年龄,“8”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正是这个群体的人上大学时期韩国独裁统治转向民主政治的动荡年代。“6”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他们是这个时期出生的。“386”人士大多积极参加了当年的“518”运动。他们思想左倾、主张社会正义,代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与亲美的保守势力针锋相对。卢武铉说“386一代人是改革的核心力量”。在2003年卢武铉上台时,总统的参谋班子(指青瓦台的秘书们)大多数是“386”世代人。而卢武铉总统、李海瓒总理及政府很多部长在“518”运动时期多是激进民主运动的律师、劳工运动专家、民主运动领袖人物。他们当年正是为被捕入狱的学生(后来的“386”世代人)辩护而名声大噪,或与“386”世代人有师生之情。

 

 

no.9 韩国近代史

 

  2004年,时任汉城市市长的李明博提出把“汉城市”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

  随后2005年1月,韩国政府通过决议,“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改称“首尔”。

  “汉城(seoul)”改首尔,准确说是更正错误地名,因为韩国人至今仍习惯沿用汉字起名和使用汉字为城市命名,首尔的韩文地名是韩国地名和自然事物名称中唯一的非汉字式名称来源,也就是说韩国的所有地名中唯有首尔是非汉字式地名。汉字在韩国至今是非主流的通用辅助文字,韩国人将继续使用汉字为地名选字命名,因为汉字起名是韩国人的传统,为非汉字地名选用汉字命名也是韩国的内政和主权。

  “名从主人”是各国翻译和转写外国人名地名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汉字在公元前后传播到朝鲜半岛,韩国人民开始使用汉字为地名注音,后来直接使用汉字为城市命名。

  1945年日本投降,朝鲜半岛光复。韩国人民改“京城”为韩语固有语地名“seo ul(意为首都)”,虽然口称它为“首府”,却因没有对应汉字,仅用韩文拼写,seoul遂成了朝鲜半岛唯一没有汉字标记的城市。从此西方國家用“seoul”称呼该城市,使用汉字的日本也用非汉字的片假名(日语中用来标记外来语或地名等专有名词的文字)来称呼seoul,这也是唯一日本非日文汉字标记的韩国地名,而华人世界因seoul没有对应汉字,故长期使用历史上的旧称“汉城”来标记seoul。这个韩语固有地名seoul,长期成为韩国境内唯一没有法定中文对应名称的地名(据说中国大陆曾短期使用过音译名“苏乌”,但不久,为了与其他华语地区统一,便沿用了朝鲜王朝时期的旧称“汉城”)。当然,在韩国民间,虽然韩文固有地名已颁布实行,可是因没有汉字名字对应,也屡见使用非法定汉字地名“汉城”指代seoul。这从当时的韩国中文出版物和老照片等影音资料里找到例证。

no.10 金大中,一部浓缩的韩国现当代史

 

提要:金大中的政治之路充满曲折,在国会议员选举和总统大选上,均经历了三起三落;六年身陷囹圄,三载海外流亡,六年半的软禁生活,衔接了其漫长的政治生涯;“车祸”、绑架、死刑判决,几度面临并超越死亡的试练;日据、独裁、军政、威权、民主化,金大中的一生是一部浓缩的韩国现当代史。

  8月18日,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于首尔的一家医院病逝,享年85岁。作为韩国贡献于国际社会的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卓越政治家,金大中波澜壮阔的一生虽然就此落幕,但其作为民族和解及民主化斗争不屈的象征,必将长久地为韩国、朝鲜半岛、东亚社会,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所铭记、缅怀、谈论。

  金大中的政治之路充满曲折,在国会议员选举和总统大选上,均经历了三起三落;六年身陷囹圄,三载海外流亡,六年半的软禁生活,衔接了其漫长的政治生涯;“车祸”、绑架、死刑判决,几度面临并超越死亡的试练;日据、独裁、军政、威权、民主化,金大中的一生是一部浓缩的韩国现当代史。

  1925年出生于全罗南道新安郡。1943年从木浦公立商业学校毕业后,开始政治活动,成为左翼政治组织新民党的木浦市组织部长。1971年,作为在野党的总统候选人首次挑战政治强人朴正熙。结果虽败于后者,但票差仅有4。4%:尽管与总统擦肩而过,但金大中主导的在野党却极大改写了国会的构成,并阻断了朴正熙挟三分之二多数再次修改宪法,以延长总统连任期限的后路,对独裁施以重重的一击。

  但唯其如此,以金大中为代表的民主政治力量的崛起,加剧了朴正熙的焦虑感、危机感。大选尘埃落定,金大中即遭拘捕,被指“危害國家安全”。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始终面临死亡威胁。在一次蓄意制造的“车祸”中,金的坐骑被迎面开来的一辆大卡车撞飞,同行的三名支持者当即死亡。金虽幸免于难,但股关节被重创,坐下终身残疾。

  军政极权残酷的政治迫害,使金大中被迫流亡海外。但即使在海外,也难逃极权的魔爪:1973年8月8日,光天化日之下,从下榻的东京市中心的grand palace饭店,金大中被kcia(韩国中央情报部)特工绑架,然后塞进一艘货船,被强行带回韩国。事件发生,举世震惊,不仅上升为韩日外交问题,如果不是美国中情局获得情报,及时施加压力,金险些被在公海上“撕票”后抛进大海。

  1976年,因发表《民主救国宣言》,金大中再次被投入监狱,两年后获释;后复于1980年被称为“汉城之春”的民主化运动中被捕,并坐成后来“光州事件”的诱因之一。光州事件被镇压后,金大中旋即作为“主谋”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在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巨大的舆论压力下,1982年1月,被改判无期徒刑。后被驱逐出境,是年底流亡美国。

  八十年代中期的韩国,虽然在体制上仍然是军政独裁,但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学运和民运,尤其是汉城奥运会的国际承诺,独裁统治已成强弩之末。1985年2月,金大中从美国强行闯关回国,旋即遭软禁。但过了没多久,就被全斗焕总统解除禁令。

  1987和1992年,金大中复两度出马竞选总统,均告惨败。乃至后来发表引退声明,一度隐居,过起了著述生活。直到1997年大选,屡战屡败的金大中与前保守派重镇、被看成朴正熙左膀右臂的金锺泌结盟,顶着被媒体诟病为“政治野合”的巨大舆论压力,力克执政大國家党候选人李会昌,成为韩国自1948年建国以来首任在野党出身的总统。至此,这个历来被看成是韩国民主化象征般存在的人,才终于修成正果,成就了革新政权。

  上台后,金大中果然不负众望,对内大刀阔斧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重建國家经济,短期内即把韩国从备受金融危机之苦的国度,升级为举世闻名的“it先进国”;对外,则倡导民族和解,力主南北对话,积极推行对朝“阳光政策”,于千禧年实现了南北首脑会谈,并因此而荣膺诺贝尔和平奖。

  但是,作为民族和解情结浓厚的政治家,金大中在任期间向北方注入了多达1.78万亿韩元之巨的经援,却过于不计代价,以至为国内保守反对派制造了口实,从而埋下来了日后政治风土逆转的伏笔。

  李明博上台后,鉴于国内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和日趋紧张的地缘政治矛盾,从内政到外交,全面调整了政策指向,实际上意味着对金大中及其追随者卢武铉所代表的左翼政治路线的清算和反动。客观上,也为后来发生的卢武铉悲剧埋下了伏笔。

  淡出政坛后的金大中是寂寞的。政策被“颠覆”,忠实盟友卢武铉的意外离去,加上三个儿子均遭司法追究的惨痛事实,使原本就因自己主导的左翼政治路线被清算而深感受伤的金大中,更加落寞。

  但是,落寞的背影难掩其在國家民主化和民族和解过程中冲锋陷阵、左冲右折的英姿。从某种意义上说,金大中的奋斗已然定格为韩国现当代史的核心内容,对其深意的评价、重估还将继续下去。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