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解方
原名解如川,又名解沛然。吉林东丰人。早年就读于奉天(今沈阳)高级中学。毕业后被东北军选送赴日本留学,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30年毕业后回国,加入东北军,同年秋任天津市保安总队队长。11月下旬当日军炮击制造天津事件时,曾率保安总队进行了英勇反击。后曾任张学良副官。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军部参谋处任二科(侦察科)中校科长。积极对于学忠、张学良进行反蒋、联共抗日的宣传。曾三次被张学良派赴两广密见李宗仁,白崇禧,联络合作抗日。西安事变发生时,他密传张学良亲电,使驻兰州的东北军部队及时参加反蒋抗日行动。1937年2月任中共东北军上层工作委员会委员,随东北军东调。抗日战争初期随军参加台儿庄、徐州等战役。1939年初任第五十一军一一三师三三七旅上校副旅长。同年夏任第一一四师少将参谋长,并任中共五十一军工委书记。长期在东北军中秘密从事党的工作,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出了贡献。1940年6月奉命到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情报部第三局局长、中共中央党校军事训练班秘书长、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参谋长、吕梁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敌后抗日战争,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参谋长兼参谋处处长,辽北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第十二兵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教育处处长并兼中南军政大学教育长,第四十军副军长。1950年10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参与第一至五次战役的指挥,并作为朝中方面代表之一参加开城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建立了功勋。回国后历任中央军委军训部副部长,越南停战谈判顾问,南京军事学院科学研究部部长、副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后勤学院副院长等职。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4年4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no.2 陈沂
(1912.12.4—2002.7.26)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原名陈毅。建国初期,他在陈毅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毛泽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建议他将名字改成了“陈沂”,从那以后,此陈毅就“变成了”陈沂。贵州遵义人,1912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县。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少年时期,参加进步组织,曾任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等职。1937年11月,在山西晋城参加八路军,奔赴太行山区进行敌后抗日武装斗争,而后到冀南根据地和山东从事新闻、理论宣传和文化艺术工作,历任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校务部主任、冀南区党委冀南日报总编、冀鲁豫日报社社长、大众日报社社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华东局宣传部部长等职。在正确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激励部队士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期间,他转战南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区后勤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政委、政委、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先后参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和海南岛战役后勤保障的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誉为“文化将军”。50年代后期,被错划为右派,下放黑龙江省劳动21年,但他坚信真理,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1979年6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主抓意识形态工作。1983年2月起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财经委主任。他是中共八大列席代表、十二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陈沂因病在上海逝世。 著有《把人民解放军的文艺工作提高一步》、《我们从朝鲜回来》、《停战后的朝鲜》、《在国际主义大家庭中》、《五十年一瞬间》、《严峻的考验》、《文艺杂谈》、《辽沈战役三部曲》、《归来集》、《十年历程》、《脚印》、《白山黑水》、《一切为了战胜敌人——陈沂评论集》、《陈沂家书》等。
no.3 童陆生
童陆生同志是湖北省黄陂县人,1901年出生,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参与领导发动了鄂西革命委员会公安暴动,参加了西北抗日救国总会,参与了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了华北抗战的忻口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山东鲁南抗日义勇总队临时总指挥,山东省委军事部参谋主任,山东鲁南保安副司令员,延安抗大三分校军事教员,军委四局副处长兼科长、高参室高级参谋、一局副局长等职,为创建鲁南抗日根据地,为我军培养军事指挥干部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重庆、南京谈判中共代表团军事组长,军委一局局长兼延安后梯队第一支队队长,军委四局局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政部部长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委四局局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军事训练部军事出版局局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军事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副部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等职,为繁荣发展我国的军事出版和军事图书馆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童陆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童陆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童陆生同志的后人目前分布在湖北武汉,山东济南和北京等地区!
no.4 詹化雨
(1911—1984)安徽金寨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28军手枪团团长。抗日战争初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团长,教导大队队长,第9团团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2师第4旅参谋长,第5旅副旅长,第2师兼淮南军区副参谋长。参加庐江、襄安、高塘铺、周家岗、古城集、程道口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副司令员,第3野战军25军副军长、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军务局局长,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委员。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4年12月3日在福州逝世。 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no.5 刘其人
刘其人(1916—1974)原名刘德贤。山东省荣成市人。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七年五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沂蒙地区抗日游击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二团政治处主任,山东纵队后方政治部主任,第九支队政治委员,第三旅政治委员,清河军区副政治委员,渤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行政公署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七师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北军政大学上级干部大队政治委员,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4年1月6日在济南逝世。
no.6 彭富九
江西省永新县人,1918年出生于贫农家庭。他读了几年书,10岁参加儿童团,1928年任区儿童团团长,1931年任永新县儿童局书记。 1932年12月,萧克从中央军委带来一台50瓦的电台,湘赣军区立即在永新县城办了第一期训练班,共青团中央巡视员冯文彬推荐彭富九参加了训练班。这期学员共8人,学成之后,彭富九担任红6军团无线电报务员、红2军团报务主任、红6军团电台队长。整个抗日战争,彭富九都在军委二局工作。军委二局负责侦察工作,彭富九在二局历任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一处副处长、干部科科长、系主任。解放战争,彭富九到晋察冀军区,任二局副局长、局长,彭富九当时没有能够破译傅作义偷袭张北的情报。北平解放后,他找到傅作义原办公室主任,才知道傅作义怕失密,内部没有用蒋介石统一的密码,自己另搞了一套密码,故意把电报搞得颠来倒去,把签名和时间插在电文里,致使破译十分困难。傅作义架了几部电台测向,听无线电的方向和声音大小。从而得知我军主力在张家口西南面,而张北空虚。1947年2月,晋察冀军区2纵和4纵主力向固城、漕河、徐水一线出击,迫使敌53军和22师东移,从而孤立了进至易县姚河地区的敌94军,出现了歼灭大股敌人的有利战机。聂荣臻立即命令杨成武指挥3纵、4纵迅速北进。3纵、4纵连夜强行军70多里,包围了姚村地区的敌94军及5个团,敌我兵力对比是叁比五。当我军正要发起总攻时,突然误传姚村被围之敌已突围向东逃窜。3纵、4纵自行撤围,分路追击。至发现情报有误,部队已无法收拢,丧失了歼敌战机。彭富九回忆说:姚村战斗,电话上报告,敌人跑了。聂司令员问我,我说,敌人肯定没跑,敌人的电台还在工作,正在发出“sos”紧急呼救信号,向北平求援说“姚村被围,火速增援,非常危险!”但前面部队都去追“逃敌”去了,天快亮了,已经出去很远。为这个,2局的同志火了,因为在空中抓住敌人一个情报不容易。
1947年10月,我地下工作人员从石家庄发来特急密码电报,彭富九亲自翻译,该电说敌3军和16军1团将于近日沿北汉线北进。杨得志问情报是否可靠,彭富九作了肯定的回答。彭富九又通过电台收到敌军的几个密码电报,通过破译,确定了敌3军向北行动。清风店战役结束后,杨得志将缴获的一支手枪和一件雨衣送给彭富九说:老彭,干得不错,这一仗没有你们准确的情报,不可能会这样顺利地取得胜利。彭富九后来任华北军区二局局长、中南军区二局局长。1949年6月,白崇禧主力4个军驻扎衡阳、宝庆一带。四野首长要求二局搞清白崇
禧下步战略动向。彭富九把我军电台截获到的敌往来电报逐一细看,发现白部电令各军给团以上单位发五万分之一的广西地图,白部电告广省政府报告广西各地粮仓存粮数,白部要求汇报广西各地桥梁负重量。彭富九判断白崇禧欲退回广西。为防止白部退回广西,四野采取了稳住敌军,远距离迂回包围,截断敌退路
no.7 曹广化
1905年生。又名曹苏民、赵屏东。安徽省寿县人,1925年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肄业。1926年转入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任中共寿凤(寿县、凤台县)临时县委书记,1931年兼任中共寿县县委书记,1932年率寿县游击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师部书记、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书记,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科长、兵工厂政委、陕北军委军事工业局政治处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政委,参加了新开岭、四保临江、梅河口和辽沈、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军需部政治部主任,中南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委,步兵学校政委,总干部部军衔奖励部副部长、部长,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防化学兵部政委,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等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后兼任中央“两案”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曹广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于2004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曹广化,1905年1月13日生,安徽省寿县人。曾用名曹苏生、曹更民、赵屏东、曹伯英、旷华、曹光化。农民家庭出身。1925年9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5月转入毛泽东主办的广州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任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1926年9月受党的指派,回原籍安徽发动群众。9月下旬在安徽寿县双河集(今属长丰县)建立直属中央的合肥北乡党支部。在下塘集一带建立双河集、造甲店、白家河、陈刘集等4个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支援北伐战争。1927年1月到安庆等地从事农运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按照中共安徽临时省委的指示,从汉口返回寿县。1927年7月至1928年3月任中共安徽省寿(阳)凤(台)临时县委书记。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聚集革命力量,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1930年6月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举办的县委书记训练班学习。7月任中共阜阳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1931年12月至1932年7月任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寿县县委书记。1932年1月任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代理书记。5月率寿县游击队100余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部书记。1933年5月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部书记。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副科长、科长。参加了长征。1936年6月至1937年8月,先后在红军大学第一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1937年8月任八路军总留守处作战科科长、中央军委后勤直属队党总支委员。1939年任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政治处主任兼兵工厂政治委员。1940年3月任中央军委后勤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42年进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第七支部小组长。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6月起先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三八五旅第七七○团、第二团政治委员。1943年1月至1945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师陇东军分区兼第三八五旅警备第四团政治委员、团军政委员会书记。1943年任中共陇东曲子、镇原县委会委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1月起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纵队第一旅(1946年2月改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第四纵队第十旅)政治部主任。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师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1947年11月任辽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1948年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政治部主任。4月任东北野战军东线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同年11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党委副书记(1948年12月起)。1949年4月至5月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5月至9月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运输部政治委员。参加新开岭、四保临江、梅河口和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任中南军区军需部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中南军区纪委委员。10月任中南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1年6月任解放军第二十步兵学校政治委员。1952年8月至1954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军衔奖励部副部长,1954年4月至1958年10月任部长。1954年5月至1958年10月任总干部部党委委员。1958年11月至1963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1963年8月至196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1963年10月至1965年9月任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委员会常务委员、书记。1965年8月至196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1965年12月至1969年12月任军事检察院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后平反。1975年10月任总政组织部顾问。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1979年2月起重任军事检察院检察长。1981年2月至1985年3月任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7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2004年4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no.8 魏传统
(1908-1996),解放军少将,书法家、联家、诗人。四川省达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副政治委员、院长,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四届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总政治部宣传顾问,中国老年书法研究会常务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首任会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晚年常写五言、七言绝句,他写诗自称“八次过关未断头”。魏传统对诗词格律造诣很深,着有,他精通书法艺术,全国名胜古迹,多有他题写的碑铭和楹联匾额。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8月24日于北京病逝,有诗选《追思集》、《江淮敌后烽火》、《魏传统书法作品选集》等传世。
no.9 孙仪之
1906.10-1986.6.18 安徽六安人。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卫生学校教员、教务主任、副校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5月起任抗日军政大学卫生处处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卫生主任、副部长、代理部长,八路军前总卫生部部长、政治委员。参加组织太行区反“扫荡”作战中的卫生保障和医疗救护工作。1943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卫生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卫生部部长,组织辽沈、平津等战役和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中的卫生勤务、战伤救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部长,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1960年3月~196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6月18日于北京病逝。
no.10 傅家选
河南省光山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科长,处长,冀鲁豫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西南交通部第一副部长,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院长,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冀鲁豫边区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中,他率部参加了淮海、渡江和解放江西、贵州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0年动乱中,他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傅家选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工作认真负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指挥果断,作风深入;谦虚谨慎,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始终保持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济南军区原顾问傅家选同志因病于1995年3月20日在济南逝世,终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