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蔡和森是新民学会创始人
蔡和森是新民学会创始人,他组织毛泽东、罗学瓒等先进青年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革命真理。
蔡和森,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人。1895年3月30日诞生在上海江南机械制造总局的一个小官员家里。1899年春天,跟随母亲葛健豪回到了家乡双峰永丰镇。为了谋生,年仅13岁的和森进了叔公开设的蔡广祥辣酱店当学徒。三年学徒期满后,他不愿经商而立志读书,进入了永丰国民小学读三年级。由于他学习刻苦用功,只用了一个学期,就越级考入了双峰高等小学。1913年秋天,蔡和森同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二年春,毛泽东由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他们同在一个年级学习。由于共同的志向,他们俩结成了志同道合的学友。湖南学界名流、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十年的杨昌济教授,弟子满三湘,他认为,最好的学生是毛泽东、蔡和森二人,他曾对名士章士钊说:“二子海内人才,前途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近代湖南,地灵人杰。清末至民国初年的湘人,在国内诸省中以讲求务实和尚武著称。湘军起自民间,能挽救清廷,虽被反满的革命者诟病,却毕竟激起湖南人士的自豪感和勇悍精神。戊戌变法中,湖南也是最激进之省,辛亥革命中又是武昌起义后的主要后援地,所出新书居全国之冠。二十世纪初,“中国如为德意志,湖南便是普鲁士”的豪言,在黄兴、蔡锷等三湘志士中流行。给毛泽东、蔡和森以最大影响的导师杨昌济,就极其推崇曾国藩的“经世治用”之道。在橘子洲头、岳麓山下出现了蔡和森、毛泽东等一代英才,也正是激荡神州的救国热情和湖南特有的人文环境所促成。
蔡和森在青年时代就热烈追求革命的真理,立志拯救國家,改造社会。1917年秋,蔡和森动员母亲,把全家迁到岳麓山荣湾镇刘家台子住下来。从此,这里成了蔡和森和一师的同学毛泽东、罗学瓒、张昆弟等青年畅谈理想,探讨人生观的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他们共同得出一个结论:要改造社会,光靠几个人的力量不行,必须集合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结成坚强有力的团体。于是1918年4月14日在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了新民学会。这是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还通过了《新民学会章程》,会后又出了《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会员们大多是奋发有为的青年,他们不满旧社会和一切旧的东西,充满着改造社会的雄心壮志。蔡和森提出,要“时时与恶战”,要将万恶的旧社会“捣之碎之”,“烧之熔之”,“演而进之”。随后他又提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活动方针。毛泽东及当时在国内外的会员均表赞成。会内同仁当时评价说:“林彬(蔡和森)是思想家,润之(毛泽东)是实践家。”
no.2 他是党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人
蔡和森是共产主义思想家,他是党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系统宣传列宁建党学说的人。
为求得学会的向外发展,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同志受学会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这时杨怀中先生已应聘到了北京大学当教授,经杨老师介绍,蔡和森来到留法俭学会,与李石曾等人取得了联系。他会见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著名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李大钊,特别是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思想豁然猛觉。他写给毛泽东同志的信中说:“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在新民学会会友中第一个吹响了欢迎十月革命的号角。
蔡和森曾在北上过洞庭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少年行》,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诗中写道: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
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
从师万里外,访友入文渊。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同志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向警予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脱莱蓬”号法国邮船赴法勤工俭学。
在留法勤工俭学青年中,存在着各种思想倾向,他们信奉各种主义。为了把大多留法青年团结起来,蔡和森和向警予、李维汉等同志商量,决定邀集散居法国各地的13名新民学会会员来蒙达尼聚会,就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1920年7月初,新民学会会员从法国各地先后来到蒙达尼,7月6日到10日,他们在蒙达尼公学的教室里举行了五天会议,会上蔡和森同志提出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学会的方针,得到了大家的赞成。
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呢?蔡和森主张先要组织共产党,建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蔡和森提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蔡和森先后给国内的毛泽东和陈独秀写了三封信。毛泽东和陈独秀都给蔡和森写了复信。这五封来往信件十分珍贵,成为研究中共早期建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历史文献。
蔡和森在写给陈独秀的长信《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系统地阐明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他说:“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中国发生的问题,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现社会制度所能解决的,“所以中国的社会革命,一定不能免的”,中国将来的改造,“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从而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
蔡和森于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写了两封长信给在国内的毛泽东。蔡和森明确指出,要发展中国革命,必须成立共产党;并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问题提出了正确主张。蔡和森认为:
1、这个党必须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作战部”,它旗帜鲜明地称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共产党,“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2、这个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只有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才能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
3、这个党必须采取彻底革命的方法,反对改良主义。彻底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发动工农群众夺取政权,打碎旧的國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4、这个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应分布于工厂、农村、学校,成为一切群众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5、这个党必须有铁的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养成有组织有觉悟的战士,担负伟大革命事业。
在我们党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这个名词的、首先见于文字的是蔡和森同志,他是我们党内第一个系统宣传列宁建党学说的人。
no.3 蔡和森是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
蔡和森是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 ,他参与或主持起草了党的二大至六大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1922年6月,蔡和森为党中央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并于6月15日在上海报刊上公开发表,旗帜鲜明地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中共的政治立场,批判了喧嚣一时的“武力统一”、“联省自治”、“好人政府”主义等反动的政治主张。他明确指出:“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源泉”,解决中国混乱政局的“唯一道路只有打倒军阀、建设民主政治”。而在目前,中国无产阶级“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因为这种联合战争,是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到列强和军阀两重压迫的战争,是中国目前必要的不可免的战争。”
与此同时,蔡和森参与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朕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等,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蔡和森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23年上半年,蔡和森又参与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关于第三国际第四次大会决议案)、《劳动运动决议案》、做民问题决议案人《关于党员入政界的决议》、精年运动决议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等文件。同年6月,蔡和森在中共第三次全国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成为由5人组成的中共中央局委员之一。
1924年底,以蔡和森为主起草了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关文件。
1925年 1月,蔡和森在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仍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驻中央局,任中央宣传部委员。
no.4 他最先倡导把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蔡和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最先倡导把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蔡和森在1921年2月11日从法国蒙达尼致陈独秀的信中说:“和森为极端马克思派,极端主张:唯物史观,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
1921年11月,蔡和森同志归国后,由当时的党的总书记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在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他积极从事党的实际工作,同时继续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特别是注意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研究中国现状,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1922年上半年,蔡和森同志在党中央工作期间,还兼抓社会主义青年团体工作。当时,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已经建立,办公地点设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蔡和森同志常驻这里,指导全国青年团的工作,同年5月5日,当选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后,他为团中央主编机关报《先驱》,第7、8、9三期就是他主编的。
7月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意见,通过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向中国人民提出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和经过民主革命到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蔡和森是大会文件起草人之一,对党的革命纲领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大”选举蔡和森为中央委员,至“六大”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no.5 蔡和森是无产阶级宣传家
蔡和森是无产阶级宣传家,他先后主编了团中央第一份机关报《先驱》和党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定创办党的机关报——《向导》周报,由蔡和森任主编。《向导》周报9月13日在上海创刊,它和群众一见面,就得到广大读者好评,说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是民众政治生活中的“寒署表”,是中华民族的“福音”,是四万万苦难同胞的“向导”。由于当时《向导》周报撰稿人较少,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溜秋白、李达等,既是《向导》周报的编委,又是主要撰稿人。《向导》周报的政治性,思想性、斗争性和艺术性很强。主编蔡和森写的文章最多。他除了用“和森”署名发表了130多篇文章外,还用“本报同人”、“记者”等名字发表了不少文章。他的文章和所主编的《向导》周报,观点鲜明,文笔流畅,及时分析国内外形势,论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统一战线问题,以及向人民传播革命理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向导作用。
蔡和森在《向导》周报第3期上发表了《中国国际地位与承认苏维埃俄罗斯》一文,深刻地分析了帝国主义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揭露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及联合中国封建地主、买办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他说:“自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及中日战争等战役以来,中国已被国际帝国主义夷为半殖民地。”他在《向导》周报第13期上发表的《革命中的希腊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革命人民要敢于藐视帝国主义这个“庞然大物”,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英明论点。又指出:“纸老虎是吓不住民众势力之发展的。”当北京大学教授胡适著文诬蔑《向导》周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很象乡下人谈海外奇闻,几乎全无事实上的根据”时,蔡和森在《向导》周报上发表文章,用大量的事实批驳胡适的谬论,揭露他充当帝国主义辩护士的面目。蔡和森还在《向导》周报上辟有“《外患日志》”专栏,将帝国主义的暴行逐日揭载,以令人触目惊心的大量事实激励人民爱国热情,从而使反帝国主义的口号日益深入人心。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当前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为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蔡和森撰文在《向导》周报上反复阐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他在《向导》周报第2期上发表了诚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一文,指出:中国的政治问题,绝不是创法改制或废督裁兵所能解决的。换句话说,“就是非进行革命,完全打倒军阀,解除封建阶级的武装不能解决”,希望封建军阀废督裁兵是根本不可能的。当胡适在《努力》周报上发表了所谓“大胆”肯定,打倒军阀割据的第一步在“联省自治”的谬论时,蔡和森又撰文针锋相对地指出:“我们也可以大胆告诉胡适先生,打倒军阀割据的第一步,在民主革命。”
蔡和森不仅以极大的革命热忱主编恢导》周报,还写了几十万字的著作发表在党的其它刊物上,阐述党的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如:1922年10月上海大学在闸北青云路开办以后,蔡和森在这里兼任社会学系教授,编写了长篇的《社会进化史》讲义,连续三次出版发行。他对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认真研究,撰写了《俄国社会革命史》,作为上海大学的基本教材。
no.6 为国共合作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蔡和森是统一战线活动家,为国共合作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在宣传、推进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促进国共合作和帮助孙中山先生形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工作中,蔡和森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1922年9月,他在《向导》周报第1期发表《统一、借债与国民党》一文,在充分肯定孙中山创立的国民党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弱点和不足。他说:“国民党过去的生命在革命,今后的生命还在革命。为使这种革命运动贯彻成功,便要一面与民众亲切地结合,一面与苏俄结为不二的同盟,大着胆子明白地反抗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革命党要靠继续革命才能存在的,靠旧的军阀势力之均衡,是不能存在的”。中肯地批评了孙中山想依靠某派军阀和某一“友邦”,来实现中国统一的观念。接着,他在《向导》周报第16期上发表了《外方、中流阶级与国民党》一文,指出:“中国国民运动的真正意义在反抗国际帝国主义,因为国际帝国主义既是压迫中国的仇敌,又是军阀存亡,國家分裂,内乱永续的原动力。”继而他又在《向导》周报第19期上发表《反对“敦请一友邦”干涉中国内政》一文,进一步指出:至于幻想所谓“友邦”即一派帝国主义的援助,也无异“认他为干予中国内政的合法主宰。”他还向国民党人指出: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革命的任务是,一面打倒国内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否则其方略与趋势必至大错而特错。“我们诚恳的希望孙中山先生迅速估定革命新方针,朝着国民革命的正轨走去。”蔡和森这一系列宣传鼓动工作,为后来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的形成和实现国共合作,从理论上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1922年8月,党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决议案。不久,蔡和森便与陈独秀、李大制等开始帮助孙中山筹备改组国民党。
在党中央讨论关于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共产党还要不要保持独立性等问题时,当时党内存在着严重分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陈独秀提出统一战线中“没有阶级斗争,只有民族斗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独立性此时是鬼话。”蔡和森对这些右倾观点,旗帜鲜明地持反对态度。他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一文中指出: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后应保持党的独立性。”
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向全国发出《和平统一之通电》:“为救國家危亡计,拟以和平之方法,图统一之效果,期与四派(指直系、奉系、院系军阀和西南护法诸省)相周旋,以调节其利害,在统一本成之前,四派各划疆自守,各不相侵,内部之事,先守和平之约,以企图统一之成。”针对孙中山的上述主张,且月31日,蔡和森在《向导》周报第18期上发表了《四派势力与和平统一》的文章,对孙中山的《和平统一通电》进行了评论。指出:打倒军阀逐渐成为群众性口号之时,国民运动的领袖不应与各派军阀相调和。如采用这样的政策,前程是很危险的。2月27日,蔡和森又在《向导》周报第20期上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吴佩革惨杀京汉线员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一文,号召工人阶级,起来打倒惨杀工人的军阀吴佩浮,曹琨打倒一切压迫工人的军阀!
1924年初,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以后,国民党右派仍然极力反对共产党,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蔡和森与国民党右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发表了许多文章,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性,指出其中间派的动摇性,要求共产党人提高革命警惕性。
同年6月,蔡和林、向警予夫妻从闸北迁至幕尔鸣路甲秀里(今威海路583弄7号)居住。继续从事党和革命工作。
no.7 成功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
蔡和森是工人运动的领袖,成功领导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棉纱厂发生了一起枪杀工人顾正红的事件,激起了群众的强烈愤慨。在革命斗争的关键时刻,蔡和森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和刘少奇等同志,一方面深入群众之中组织领导罢工活动,另一方面广泛发动各界声援,形成大规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5月28日晚上,党的“四大”中央在闸北宝兴路宝兴里一幢旧式的两间楼房里举行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挥代英,以及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委罗亦农、王一飞等。会上,蔡和森全面分析了当前上海工人运动的形势,提出:“现在要把工人的经济斗争与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反帝斗争汇合起来,要使工人斗争表现明显的反帝性质,以争取一切反帝力量的援助。同时也使工人加入总的反帝战线而成为这一战线的中坚。”他还提出了5月30日要在租界组织反帝示威游行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却被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指责为“空泛而不切实际”之谈,并说:“如果在示威时有三五百人参加,便算是我们的成功。”蔡和森予以反驳:“这是一种犯着近视眼病的观点”,“没有估计到广大群众的情绪。假如我们估计到了这些方面的话,则我们的目标决不是动员三五百人,而是动员三五万人。”最后,会议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议,决定把工人的经济斗争发展成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5月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大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罪行,抗议帝国主义逮捕、关押和审判爱国学生,反对帝国主义租界当局提出的所谓“四提案”。会后,蔡和森主持召开中共上海各组织负责人和工人、学生代表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的决议。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动员大家广泛组织发动工人、学生和各界群众5月30日在租界举行反帝示威大游行。 5月30日下午,蔡和森随着人群,来到南京路发表演讲,散发传单。他在演讲中说:“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倒没有罪?中国工人、学生在自己的国土上声援被害同胞,反而有罪?遭工部局逮捕、坐牢、判刑,这是什么世道?哪一国的法律?帝国主义这样横行霸道,难道我们中国人能忍受吗?”蔡和森的演讲得到市民热烈响应,广大群众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约在下午4至5时,租界巡捕在浙江路一带逮捕和欧打演讲学生,愤怒的群众聚集在南京路老闸捕房前,坚决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巡捕头目下令开枪射击,当场Bei打死13人,伤者无数,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惨案发生后的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又在闸北召开紧急会议,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恽代英等出席会议。会上,蔡和森提出了号召全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屠杀的策略主张。他说:“总罢课是无问题的,总罢工也可以逐渐实行。现在要用一切力量促成总罢市的实现,要造成上海市民总联合的反帝大运动。”会议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议。并决定组成由蔡和森、李立三、翟秋白参加的党的行动委员会,直接领导上海政治斗争。5月31日,党在租界又组织了一次大示威。当晚,上海总工会正式成立并发出第一号通令,宣布6月1日实行全市工人总罢工。
在党的指引下,6月1日,上海20万工人大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形成了“三罢”高潮。当晚,中共中央再次举行会议,蔡和森在会上分析了革命形势,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策略主张:“在上海应当马上成立工商学联合会,成为这一反帝运动总的公开指挥机构,以巩固和发展这一运动,进行长期的斗争;同时要马上把运动扩大到全国去。”
6月4日,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在闸北成立。6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蔡和森起草的《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指出:“五卅”上海事变“完全是政治的”,“解决之道不在法律而在政治,所以要认定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其主要目的”。并指出:“须将这个斗争持续的依靠于全国民众自身的力量,万不可依赖和相信政府的交涉而中辍民众的反抗。”不能“把残杀之罪转移于其雇用之巡捕,而反认真正的敌人为‘调人”’等。号召全国被压迫的民众共同起来反抗此种血腥屠杀。不久,“五卅”运动在全国各大城市蓬勃兴起,给帝国主义以沉痛打击。
蔡和森在“五卅”运动中提出的策略主张,生动地表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以及领导群众斗争的才能。
no.8 为中国革命战斗到最后一息
蔡和森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国革命战斗到最后一息。
蔡和森自幼患有哮喘病,与他衰弱的体质相反,蔡和森遇事体现出坚强的性格。
1931年初,蔡和森同志从莫斯科归国。中央派他到香港去指导两广党的工作。1931年6月10日上午,香港海员举行重要的群众大会,省委的同志认为会场人员复杂,建议他不要参加。蔡和森却表示不去不放心,经反复思考,为指挥香港海员大会,临近中午时他决定还是去会场看一下。由于已知道原先负责中央保卫工作的叛徒顾顺章到了香港,意识到此去有很大危险,便对李一纯说:“下午一点前我一定回来,如果没有回来,那就是被捕了。”果然,他一进会场,便被蹲守在那里监视的顾顺章发现,终于一去不复返。但是这种“慷慨登车去、临难节独全”的精神,却永远被同志们怀念。
蔡和森被捕后,由港英当局将他引渡给广东军阀。在广州狱中,蔡和森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最后,他的四肢被钉在墙上,敌人用刀把他的胸脯戳烂。他牺牲的日期已不知晓,殉难的惨烈也是很久后才打探出来的。
邓小平同志后来评价说:“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