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靠什么吃饭(有多缺牙医?)

80酷酷网    80kuku.com

牙医靠什么吃饭(有多缺牙医?)

口腔诊疗的活都是手艺活,手艺人真缺

高薪可达8万一月,中国有多缺牙医?

文|《财经》记者 信娜 特约撰稿人 杜建青

编辑|王小

抢手的口腔医生,不但要技术好、体力好,还要情商高。

北京尚品口腔负责人朱耿辉正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口腔医生。他曾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口腔连锁机构均供职过,到如今经营自己的口腔诊所发现找医生才是最难的。口腔医生并不少,缺的是好医生,朱耿辉要找的是“不只技术要过硬,还得懂得如何沟通”。

来自温州的中国口腔医疗集团,再度递交招股书,这是它第三次冲击IPO,截至发稿还没有最终结果。

口腔连锁机构难以规模化的困境,背后正是口腔医生的短缺。

在《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最新数据中,中国共有19.5万职业口腔医生,其中高水平医生仅占10.4%,约有2万多名。面对着超过11万口腔机构,显而易见的僧多粥少。

抢医生的现象将会愈演愈烈。

雇口腔医生要花多少钱?

一位在北京三甲医院供职的口腔医生赞同朱耿辉的说法,“现在缺的是有能力的,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医生”。

想要找到理想的口腔医生,要付大概3万-8万元的工资。朱耿辉的诊所需要6到9名医护人员,每个月的人力成本得15万元,约占总成本的四成,最高时需要20万元。

人力成本占比高,并不是朱耿辉一家口腔诊所这样,大型口腔连锁机构甚至要花更多的钱,找到心仪的口腔医生。

口腔门诊基本上有10把牙椅,口腔医院要更大一点,有40张牙椅以上。

10把牙椅至少得有五六个资深口腔医生,“如果遇到更复杂的就诊需求,会转诊到专科口腔医生”。瑞尔集团副总裁曲勃对《财经》记者说,人力成本占到总成本的40%到45%之间。

上市25年,已获数十倍投资回报的通策医疗,被称为“牙茅”。其在2020年财报中披露,共有3000多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1300多名口腔医生,人力成本超过6亿元,占总成本55%。

在曲勃看来,口腔行业本来就是人才密集型,最终还是要体现人的价值,“如果你发现哪个口腔机构的医生成本很低,其实也会出问题”。

培养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成本就很高。一位牙科医生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与实践,从学生到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医生,前期投入八年学习时间,一位口腔外科医师从研究生期间开始实习,到真正做治疗的时候,已经28岁了。

“我从不选择用仪器减轻写方案的负担,顶尖的医生都是自己画图,再用计算机扫描进去。”这位口腔外科医师说。

还在上本科五年级的刘天书,已经在公立医院实习一年了,在进行难度较高的诊疗时,她还需要在代教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治疗。她说,从本科五年到研究生三年再到自己独立出诊,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口腔的活都是手艺活。”上述北京口腔医生形容自己每日出诊,都得“真刀真枪”地干,得靠好体力。他调侃自己的能力是靠一针一针磨出来的,“我们操作时动作幅度不会太大,但精力得高度集中。每分钟30万转的仪器,在病人的嘴里转。稍微差一点,就差很多。”

为获得心仪口腔医生,一些机构在想法找合适的兼职医生。

“这些兼职医生一般都以专家型医生为主。”曲勃分析,他们在某些专科里非常有经验,并不需要这些医生临床治疗,更多是进行会诊和带教。

这些医生大多来自公立医院。业内口碑、第一职业机构很好,职称高,这样的医生很抢手。一位口腔医生,擅长种植牙,有处理复杂病例的能力,有段时间,常有身边的朋友受托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去民营口腔医院做兼职。具体的酬劳会按照碰到具体病例情况计算。

他还愿意留在公立医院,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也因为公立医院的病人多,能接触到更多复杂和困难的病例,可积累更多经验。

对于大型口腔连锁机构,兼职医生是锦上添花。在瑞尔口腔,只有不到10%的兼职医生。

一位前南京三甲医院口腔医生说,他的很多同学仍然留在公立医院,“资历四五年的医生月工资大概有1万多元”,而民营医院纯粹看个人能力,有的医生做得好,一个月七八万都有可能。

口腔连锁扩张的底气?

朱耿辉对自己第一次在民营口腔接诊,印象深刻,他曾是中国东部某三甲医院的口腔医生。

在一个有背景音乐的独立房间,音乐可以选择喜欢的。有独立的护士配合医生,“在我们医院,1个护士得配合3到7个医生”,在这家民营机构,朱耿辉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患者,“当时觉得太好了,这才是医生工作时应该有的样子”。

在上述北京口腔医生的兼职经历中,他感受到民营医疗机构的反应速度真快,新设备一推出就能很快更新。他曾试图在本职医院内更新先进的医疗器械,“得走备案审批等一系列程序,医生很难有自主性”。

曲勃坦言,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这体现出民营口腔连锁的优势;另一方面,医生也有这样的需求。很多综合公立医院没有动力做这件事。

口腔行业有两个不对等的数字:19万和11万。前者是现有执业牙医人数,后者则为口腔机构的数量。

虽然大部分优质医疗资源仍集中在公立医院内。但采访中,大多数民营口腔负责人都觉得,口腔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颇高,它们对医生的吸引力并不比公立医院差。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中国口腔医院数量由384家增长到786家。其中,口腔诊所占比超七成,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占比约为20%。

医生成为连锁口腔机构扩张的基石。为了将医生留下来,大部分口腔连锁机构会为医生提供培训和学习平台。在持续的扩张中,也会让医生参与管理,或者扶持医生开办新诊所。

民营口腔连锁机构每年也会招收应届毕业生,自己来培养。通策医疗在2020年的财报中透露,以校招和社会招聘的方式,共录用200名医生。

刚毕业的年轻医生进入机构后,并不能直接独立接诊。第一年会有导师,接受规范培训。什么时候能够独立接诊,要通过评判医生的个人能力来确定。“会对医生级别有综合的评估,什么样的医生能够独立接诊,什么样的医生能够处理更复杂的病例。”曲勃说。

进入民营口腔机构的医生越来越多。曲勃介绍,民营口腔连锁机构的数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进入的医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一位行业内人士看到不同口腔连锁机构都在快速扩张,也担心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储备有能力的口腔医生,很多公司打算上市,有业绩要求,开始快速扩张,不一定来得及储备人才。并且,也容易导致治疗团队良莠不齐。

合适的医生可遇不可求。在持续的扩张中,是否能够持续解决医生资源紧缺的问题,这对每一个成长中的口腔连锁机构,都是不小的挑战。

“医疗资源是短缺的,这确实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曲勃直言。

下一个IPO在哪里?

牙科很难做成全国性品牌。

尽管民营口腔医院早已超越公立医院。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885家口腔专科医院中,公立口腔医院仅为162家。但每个口腔医院或诊所辐射的患者范围仍然极其有限,仅限于周边地区。

这也和没有相应的人才匹配直接相关,且不同地区医生资源分布不均,口腔医生尤其是高水平口腔医生大多倾向于向大城市集中。如通策医疗超过九成的营收来自浙江省,一旦离开浙江,能力大打折扣。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北京以每百万人拥有405名口腔医生高居首位,已超过俄罗斯,接近一般发达国家500名的水平。但其他城市远不能达到,中国每百万人平均配比140名左右牙医。

通过收购各地已有口腔机构而做大的通策医疗,其一半以上净利都来自杭州,盈利至今仍主要依赖三大中心医院。2020年,利润4.93亿元,三家中心医院占全年总营收的57.14%。

一位行业人士分析,“通策医疗在各地区的知名度并不高,靠的还是当地口腔医院本身的资源和能力。”未来,其他地区的营业能力是否能跟上,现在还无法判断。

4月12日下午,有投资者提问:“目前牙科诊所特别多,集中度十分分散,未来是否有更多并购计划提升通策影响力及知名度?”

通策医疗回应,目前还没有优质并购标的。并称,对公司而言,必须要做的是占领口腔市场的高收入地区。

即便能找到合适的标的,一位投资人分析,依托当地资源,是否能融入一个集团发展本身,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也很难说。

正在筹备扩张,使用新的商标发展连锁牙医诊所的中国口腔医疗集团,3月,第三次向港交所重新提交IPO申请。

在它背后追赶的是二三千家连锁口腔诊所,都在比拼扩张速度,他们需要更为优秀的口腔医生。因为谁也无法否认,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医生。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