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日分子(给精日分子上一课)

80酷酷网    80kuku.com

精日分子(给精日分子上一课)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银河系。。。。。。

去年年初深夜,疫情凶猛,被隔离在家的我上吐下泻,医院太危险不敢去,药品柜里没有对症的,太太是护士,但远在三公里外医院抗疫,她很冷静的电话指挥我放弃药品柜,去她衣帽间的化妆品柜里那包日本代购的邮包里找一下。

于是,我被那瓶“正露丸”拯救了。

正露丸,化滞止泻,用于饮食不节或水土不服引起的成人及小儿腹泻,属于湿热、食滞证者。症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是各路微商及日本代购一路追捧的明星商品。

1902年由大阪药商“中岛佐一药房”以“忠勇征露丸”的名称开始发售的,日文中的“露”是指露西亚(俄国)。

两年后,日俄战争才爆发。

从征露丸可以看出,日俄战争在日本人民心中的地位,以及当时这场帝国主义的不义之战的民意基础。现在的国人知道日俄战争的并不多,可以说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中国人铭记的多是被誉为国耻的甲午清日战争。而在日本,甲午战争基本被遗忘,他们印象深刻的日俄战争,那场大日本帝国的列强立国之战。

因为是日俄战争是日本成为一流强国的敲门战,所以日本拍摄的纪念影片相当多,国内能够见到的有:

《明治天皇与日露大战争》1957 导演: 渡边邦男.毛利正树.主演:岚宽寿郎.阿部九州男。

《明治大帝与乃木将军》1959 导演:小森白.主演:岚宽寿郎.林寛.村瀬幸子。

这两部是典型的日式主旋律。仅短暂出现,见的人少。

比较常见的是下面三部:

《日本海大海战》1969 导演: 丸山诚治.主演: 三船敏郎.加山雄三.仲代达矢。

《二百三高地》1980 导演: 舛田利雄.主演: 仲代达矢.丹波哲郎.三船敏郎。

《日本海大海战:海行兮 日本海大海戦 海ゆかば》1983 导演: 舛田利雄.主演: 三船敏郎.丹波哲郎。

舛田利雄在碟片收藏界有个所谓“战争三部曲”除了以上两部以外还有个《大日本帝国》 (1982)。正好卡在两部日俄战争电影之间,因为是昭和年间的故事,我们以后讲。

这次,主要说日俄战争。

按照战争顺序,先说《二百三高地》。

首先,要明确日俄战争的意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一场不义之战,一场帝国主义间争夺势力范围而爆发的不可避免的战争。为什么要这么强调一下,因为日俄战争国内知道的人本来就不多,其中还混有一些恨国精日党,为日俄战争洗地的。有一段描述说世纪初日本人为了大清打了一场日俄战争,帮中国从俄罗斯人那里夺回了东北。把日俄战争彷佛说成了黄种人战胜白人的正义之战。那是比日本人还军国啊。

这是事实吗?部分是,夺回了东北是事实,但不是帮中国人夺回的,而是给日本人自己。这点维基百科说的很到位。

日俄战争(日语:日露戦争;俄语: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满洲地区的势力范围的战争。这笔帐要从甲午战争说起,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大清割让台湾、澎湖、辽东半岛给日本。这就踩到了觊觎东北许久的俄罗斯帝国的尾巴,于是六天后沙皇拉着欧洲亲戚法国和德国闹了场三国干涉还辽,逼着日本人签了《中日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条约》,让大清用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把辽东又赎了回去。其后,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名,向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两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终于得到了不冻港旅顺,得以在亚洲立足。顺便提一嘴,俄罗斯自己的海参崴有9个月时间都会上冻,在拥有不冻港之前,在海参崴冻住的时候,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会跑去日本呆着。奇迹吧。

俄罗斯人进驻旅顺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因为甲午战争时期乃木希典在旅顺搞了场大屠杀,基本杀完了旅顺的居民,只有埋尸的36名华人幸免于难,而这36人的帽子上还写着“此人不可杀戮”的标记。因此俄军占领的是一座空城。

再回头想想上面恨国党的洗地文,也不知道作何感想。

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人是打辽东的主意的。打不打整个东北的注意?肯定打,但目前实力还做不到而已,俄罗斯人的想法也是一样的,他们看重的都是旅大一线的不冻港,并以此为跳板,侵占整个东北。只不过甲午年日本人在辽东失败了而已。

他们并没有等很久,就等来了新世纪。1900年八国联军之乱,广大国人印象里这场战争就是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口登陆一路攻陷北京的故事,实际上它在东北有另一个副本,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任俄军总司令,国防部长兼陆军大臣亚历克塞·库罗帕特金为总参谋长,以保护俄国修筑的中东铁路为名,出动18万军队,从瑷珲、满洲里、珲春、三江口、旅顺等地,分六路进入东北,烧杀抢掠,10月1日,俄军攻占省城奉天。从旅顺乘4艘军舰出发北进的俄军亦在当天于山海关登陆,4日占领锦州,切断关内外联系。6日,各路俄军在铁岭会师。至此,占领东北全境。

1901年,辛丑年,仗打完了,八国逼着清政府签完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之后,该撤了。但俄国人赖在东北不走了。这下日本人不干了。东北是块肥肉,不能便宜了毛熊。

英国人也不干了。大英帝国这几年正走着背字呢。两次布尔战争让地主家也没了余粮,虽然还保留着当时唯一超级大国的脸面,但真让他下地干活可能有点犯难了。但日不落帝国此时点亮了“搅屎棍”科技树,是的,一百多年来第一次,自己力不从心,那就培养代理人来一场代理人战争,于是在1902年1月30日与日本结成英日同盟。

在这个同盟条约中英国人留了一手,条约规定缔结国的一方如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同盟国一方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他国家作战时,另一方应给与军事援助。据此日俄开战后,英国认为日本只和俄罗斯开战,因此拒绝出动皇家海军予以支援。

但事实是除了俄罗斯之外,沙皇远在欧洲的盟友黑山王国也因盟友的关系和日本宣战了。但搅屎棍视而不见就是了。

顺便提一嘴,对刚崛起的大日本帝国而言,与大英帝国结盟大大提升了其声望与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在两年后发动日俄战争。征露丸就诞生在这一年。

俄国人对英日同盟的反应也很大,首先是认怂,于1902年4月8日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十八个月内,以每六个月为一期,分三期,全数撤离东北。第一期撤军,如约实行,撤走在奉天省(今辽宁)辽河以西的军队。但是一年半的时间太漫长了,第一期撤完后沙皇冷静了下来,撕毁协议,重新占领沈阳。

日俄战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俄罗斯人撤出东北,如果不撤,那就打出去。反正不能让俄国独霸东北。这是列强们的基本意志,也是这场战争的本质。

但谁来打?日本人。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在日俄战争后无法接替俄国独霸东北,只能将大部分领土重新吐还大清的根本原因。这场战争就是为了遏制独霸东北而发动的,得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列强大英帝国极其领导的势力的支持,日本实际上担任的是代理人的角色,虽然战后获得了巨大利益,但不管是道义上还是势力上他都不可能继承俄国手里的整个东北。

然后就是战争本身了。

日俄战争的过程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旅顺会战和对马海战。尽管日俄战争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打出了一点总体战的感觉,各种新式战术堪称一战总预演,但是除了电视剧《坂上之云》为了描述秋山好古短暂提了一下之外,日俄在陆军层面的辽阳会战,黑沟台会战以及奉天会战都鲜有拍摄成影片的,历史的长河洗刷了它们,现在提起日俄战争,大家焦距的只能是旅顺会战和对马海战。

电影《二百三高地》就是拍摄得日俄旅顺会战陆军层面的故事。

旅顺会战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现代化要塞围攻战,被认为是10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的一次预演。双方将大量先进武器投入战场,如重型28厘米榴弹炮、速射榴弹炮、马克沁机关枪、迫击炮、手榴弹和无线电设备等。防守方构筑由铁丝网,机枪和炮兵阵地组成的坚固要塞,一度有效阻止进攻方的攻击,并且给以人海战术突击的日本陆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但旅顺会战从一开始就是个笑话。倒不是乃木希典打的不好,我是指,一开始,它就是个笑话。

日俄战争是在旅顺打响的。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在未宣战的情况下攻击停泊在旅顺港的俄罗斯旅顺舰队。日军的攻击只损伤俄军几只舰艇,并没有为俄罗斯舰队带来重大的损失。而陆军部队此时忙着打鸭绿江会战,奥保巩麾下第二军5月5日至13日才在盐大澳登陆,25号才在金州城外开打,旅大线这才见到战火。而乃木希典的第三军也是这一天才在东京编成的。这时候沙皇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已经宣布远征了。

从时间上看乃木的第三军就是波罗的海舰队远征的应激反应。

为什么会这样?这要从日本传统的陆海军争端说起了。日本陆军从1902年开始制定满洲地区攻势作战的计划,11月参谋本部做出了总体意见,旅顺港为封锁和监视为主,主力北上投入辽阳方向和俄军会战。至于旅顺,大本营海军部幕僚原来都不准备让陆军参与旅顺的攻略战,只是后来发现单靠海军将难以独自占领旅顺后才被迫寻求陆军配合。陆军也不是瞎子,对此心知肚明。

1903年12月30日,日本海军和陆军终于达成作战协议,开战初期,海军将会主导对旅顺的作战,发动奇袭消灭俄国旅顺舰队,陆军则在陆上包围旅顺,并对旅顺的攻略战提供后援。1904年1月,参谋本部将攻城所需的材料知会陆军省。

《二百三高地》电影里乃木希典的参谋伊地知幸介少将老师报怨弹药不足,攻城材料不足,就是这个原因。

陆军原来的计划就没有旅顺的位置。那是海军的项目。

这就是为什么2月份开战后,直到差不多三个月后才有陆军抵达旅大地区的事实,这给了旅顺要塞充分的时间修建野战工事。1904年2月底,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舰队(又称“浦盐舰队”)开始活动,该舰队一旦南下,将会威胁日军的海上航线的安全。从3月开始,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开始针对浦盐舰队的捕猎行动。此时,海军仍然坚持“海军单独对付旅顺舰队”的观点,并继续单独进行对旅顺港的闭塞作战。在海军封锁旅顺港的同时,日本陆军一直监视驻防旅顺的俄军。

1904年3月初,陆军决定采取攻击行动。3月14日,陆军决定出动两个师团进攻旅顺口。3月27日,海军进行第二次闭塞作战(广濑武夫在此战中战死),结果依然失败。这段在《坂上之云》里花了一整集去表现。

进入4月,海军起初仍然徒劳的坚持“独自对付旅顺舰队”的主张,拒绝和陆军协同作战。为此,4月6日大山岩参谋总长,儿玉源太郎参谋次长和伊集院五郎军令部次长协商决议中首次出现了“陆军将应海军要求攻克旅顺口”的字样。这时候距离开战差两天就满两个月了。5月3日,海军发起第三次闭塞作战,仍然失败。5月19日,联合舰队两艘主力战舰触雷沉没。联合舰队一共六艘战列舰,在这一天三分之一就没有了。这个时候海军才直到怕了,不再坚持要“单独消灭旅顺舰队”,转而和陆军合作。但要求没有变,还是上面那句:“陆军将应海军要求攻克旅顺口”。海军的要求怎么样不重要,反正陆军高层从大山岩到儿玉源太郎都是这么想的。既然陆军来了,那就要攻陷旅顺,然后挥师北上,合兵决战库罗帕特金。

乃木希典就是从这样的期望下带着第三军去的旅顺。

问题是旅顺已经不是甲午年的旅顺军港了,俄国人把它建成了要塞。

电影《二百三高地》实际上只是详细介绍了东鸡冠山堡垒的情况,那叫一个固若金汤,先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山坡,梯次配置机枪阵地,还有铁丝网减缓步兵推进速度。山坡上去以后是一座人造的悬崖,悬崖下方才是东鸡冠山堡垒。先进的武器马克沁机枪在堡垒和悬崖之间达到了最强的杀伤力,对日本人来说,那就是地狱。

实际上,旅顺要塞直到最后都没有被攻破。

旅顺会战中的日俄双方实际上是在203高地上决战的,战前俄军就知道从203高地可以俯瞰旅顺全港。但因军费不足,203高地并没有被划入主防御线内。

而乃木的第一次总攻击无视了203高地,日俄双方都对这个高地不上心。虽然大家战后马后炮似的总结说203高地可以俯瞰旅顺全港,在上面架重炮可以直接摧毁旅顺俄军舰队。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理由有两个:第一,203高地可以俯瞰旅顺全港没错,但它并不是唯一一个可以看见旅顺港的高地,日军第二次总攻击中占领的也成功攻下海鼠山也差不多能俯瞰全旅顺港,甚至在第一次总攻击之前,日军占领的大孤山前进阵地就可以在山上设置指挥所炮击旅顺舰队,而且还打伤了旅顺舰队的列特维赞号,在大孤山的炮击是旅顺舰队出港逃亡海参崴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没有占领203高地,但对旅顺舰队的指挥炮击一直没有停过,只是后来证明203高地最合适而已。

第二,在第一次总攻击的时候,日军没有重炮,配属给第三军威力最大的重炮最大只有十五厘米榴弹炮,第三军也缺乏观测射击舰队的能力。

所以对乃木而言,攻击203高地没有意义,根本无法达成攻陷旅顺要塞的目标。旅顺舰队存在与否和旅顺要塞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并不是说舰队没有了要塞就没意义了,要塞内俄军有将近4万人,占整个东北俄军的三分之一,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拖住13万第三军不让他们北上去支援其他日军和库罗帕特金决战的。因此日俄双方陆军都有各自的战略目的,和海军并不是绝对相关。

乃木在第二次总攻击的时候已经有个二十八厘米榴弹炮,也将203高地做为了目标之一,只是没有打下来而已,第三次总攻时就已经围绕203高地做文章了,日俄双方就203高地进行了反复争夺。你没看错,是“反复争夺”,乃木不是没有打下过203高地,打下来过,但是根本守不住,又被俄军夺回了。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里第三军参谋长伊地知幸介少将不停的强调203高地没法打,打完也守不住的原因。

但打203高地也有战略上的好处,比起东鸡冠山堡垒,水师营堡垒这种硬骨头,203高地的工事要水的多,在这里可以更好的杀伤俄军的有生力量。实际上大部分俄国人就是在203拼掉的,203高地失守以后,俄军依然坚守了25天才投降,就是因为预备队已经在203死的差不多了,抽不出兵力在部署到前线要塞了。

203高地争夺战起码在战略上把俄军引出了要塞,在没有那么完美的工事上拼光了有生力量,这在之后的要塞攻坚战里不曾发生,在列日要塞没有,布列斯特要塞也没有。

旅顺会战是人类现代战争史上第一次要塞攻坚战,乃木做为领导应该说却是打的不好,但那指的是表现,他为之后的要塞攻坚指明了道路,换句话说,他的战术是正确的。

就两点,用重炮轰,挖地道炸。

1904年的日本人尽了最大的努力,动用了28厘米重炮,还在海军的军舰上拆了不少舰炮来用,虽然最终没有轰开旅顺要塞,但这条道路不能说是错误的。十年后一战德军碰到列日要塞时动用了斯柯达1911型305毫米炮和克虏伯420毫米的大贝尔沙时就没招了。

乃木的战术并没有大问题,缺少的只是实力和运气而已。

但这不代表乃木表现的就很好,事实是他表现的实在太一般了,基本是拿人肉在填。

历史讲的差不多了,说电影。

《二百三高地》是舛田利雄战争三部曲里个人认为拍的最好的一部。全片三个小时,结构工整,一点都不嫌冗长,因为表达的内容多而满,感情真挚,十分耐看。而且bgm很好听。

他的结构工整到什么程度?影片第一幕正好结束在第90分钟。完美对称。

他内容满到什么程度?为了配合工整的节奏,贫民线的各位配角的结局甚至没在正片结局,而是挪到了片尾曲,出字幕的时候用镜头交代的。

这让影片看上去就像一幅制作精美的艺术品。

影片是传统的史诗电影结构,两幕,分官线和民线。官线部分还算忠于历史,当然刻意的忽略了一点海军的窘迫,乃木希典的角色塑造的很木讷,各种战略战术和剧情演进基本就靠伊地知参谋长忙活,全片历史部分服化道相当考究,尤其是那28厘米重炮,比旅顺203高地原址摆的那个模型要专业多了,地上的圆盘还原的相当彻底。日俄两军的服饰也做的有板有眼,虽然豆瓣考据党指出俄军的服装有些瑕疵,但糊弄一下我们这些外行足以。

应该说这部80年代的日本战争大片的水平是国内战争片望其项背的。

但影片的意识形态就有些问题了。这也是舛田利雄的战争片都面临的问题,道行浅一点都分不清他到底是不是反战片。

做为日本帝国的列强立国之战,日本国内民众的反应是慷慨激昂的,不然也无法支持那么大一场战争,一般正常一点的电影通常会展现狂热的群众,然后将他虚化成背景,然后设置几个也许反战,也许迷茫的青年,来埋设一些成长的路线。但本片不是,本片民间组一共五个角色,一个小学老师出身的中队长,懂俄语,喜爱俄罗斯文学,做为第一主角。还有四个来自金泽地方的补充兵,一个卖豆腐的,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爸爸,一个黑道流氓。这五个人没有居然没有一个人支持这场战争,但他们也不反对这场战争。

如果说四个补充兵戏份少,那喜爱俄罗斯文学的小贺中队长的角色塑造就很奇怪了。他在街头激进份子的反俄宣传集会上救下了同样是老师的女友,但他心中的信念其实只是“不要恨俄国人”而已。换句话说他认为虽然俄罗斯和日本是有利益冲突的敌国,但俄罗斯人民是美的,是无辜的。说实话这是很先进的思想,只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有点不切实际。换句话说,小贺中队长本质上其实并不反对这场战争,电影里他也是这么表现的,俄罗斯人民是美的,托尔斯泰也是美的,但这并不妨碍小贺小队长带兵去打他们。小贺小队长显然内心没有任何不适。

同样的四名补充兵对战争的态度也很奇怪,两个孩子的父亲米川新兵只关心两个孩子,甚至还做出了战场脱逃这种蠢事。这非常不合逻辑,因为他不是在东京集合的时候跑的,人都到旅顺东鸡冠山下了,他一个逃兵想怎么穿越日本海回内地?他的战友,满身纹身的黑道牛若给他出主意,把手弄伤就可以以伤兵的身份回国了,这会他又怂了。

是真的怂了。你要说他有什么家国大义,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啥的?我看不出来。

那时候还没开战,是初绽前夜,出生入死的战友情还没建立呢。

米川新兵怂的莫名其妙,既没有慷慨激昂的爱国情,也没有怂包一样的战战兢兢。

也许导演想要表现的就是平淡的人生吧。

纹身男牛若新兵算是主角团里唯一一个还有那么点战斗心态的人,但他也不是什么狂热的军国份子,征兵令来的时候一脸的不削,在战场上表现的也就是比其他人老练一点而已,看不出他有啥追求。

小贺队长事后的爆发,更多的也只是顾及战友情,以及对心中俄罗斯人的文学形象幻灭而已。

在拔枪预枪杀俄军战俘被制止以后,他还振聋发聩的质问司令官牺牲那么大来打这场战争到底有何意义。这一发问迷惑了不少新手,都说这是反战电影,但我看他的质问更像是问乃木希典司令长官你是怎么指挥的?就靠肉弹硬啃要塞么?这样牺牲这么多人有什么意义?

因为显然他不是问日俄战争有没有意义。整部影片并没有多丑化俄国人,连片头的军国主义份子的反俄演讲也不痛不痒的。显然日本并不是因为俄罗斯人有多坏而跑来东北主持正义的。还特意安排了小贺队长不停的宣传俄国人也是好人就是个明证。导演对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十分清楚,但却没有表达出来,只是各种暗示,大概是为了讨好右翼观众吧。

上面说了,《二百三高地》是导演的战争三部曲里拍的最好的一部。尽管人物塑造的其实挺奇怪的。但好歹部分感情表达的很真挚。比如战友情,比如战争的残酷,比如上层陆海军之争的荒诞(没明说,但暗示的很彻底)。

正是因为这种奇奇怪怪的人物塑造给影片披上了一层不一样的反战气息。明明是一部耗资15亿日元的火爆战争大片,影片却没有一个慷慨激昂的人物,所有的平民线都是一张臭脸的参加战争,但他们也没有明确的反对战争。

上层也没好到那里去,尽管像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大佬都出现了,演的也很到位,但他们对日俄战争的看法也充满了矛盾。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等具体在前线的司令官就更别提了。当然上层如此表现是可以解释的,毕竟俄罗斯帝国是比明治日本强大许多的大帝国,打不过是最大的可能性,所以各色人等面色都不好看是可以理解的。

这就是为什么说《二百三高地》是最好的。因为后面两部这些问题都存在。而且合理的解释却不存在了。

正是因为全片这种憋屈的奇怪风格,给这部实实在在的军国主义影片套上了反战的伪装,表面上看似乎《坂上之云》都比他要反动一些,但影片一开始就让两个大义凌然的日本特务暴露了一切,这也是全片几乎唯一一幕日本人自称自己正义的地方,其余部分对日军的暴行几乎没有什么描写,《坂上之云》里可是通过正冈子规这条线把日军的残忍描绘的淋漓尽致的。

对于战争本身几乎没有控诉的电影怎么能叫反战电影了?这部电影描写的是日俄战争,所以不存在什么不反战只反战败的话题,那是昭和年间的事情。舛田利雄用奇怪的人物设定蒙蔽了大家的双眼。不是角色不想参加战争就叫反战电影的。你起码要控诉一下战争好不好。前线日军死成那副惨样,别只卖惨,稍微控诉一下战争本身好不好?那才叫反战!

最后说一下配乐。

三部曲的主题曲都很好听。《二百三高地》的主题曲是佐田雅志的‘防人の诗。

歌曲哀怨幽婉,像极了一个士兵在战壕里的家书,控诉着乃木长官的无能。

全文贴出来大家欣赏一下。

《防人の诗》

佐田雅志

请告诉我

活在这世界上的所有生物

如果全部生物的生命

都有限的话

那海会死吗

那山会死吗

风也是一样吗

天空也是一样吗

请告诉我

可以相信短暂的生命的光辉吗

无法言喻的希望

有人会离开,也有人会来。

缺角的月亮

终于也到了满月之时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请告诉我

活在这世界上的所有生物

如果全部生物的生命

都有限的话

那海会死吗

那山会死吗

春天会死吗

秋天会死吗

我最爱的故乡和所有人

都会离开这世界吗

那海会死吗

那山会死吗

那爱会死吗

那心会死吗

那海会死吗

那山会死吗

那爱会死吗

那心会死吗

此曲用哀怨的口吻不停的呐喊那xx会死吗?山会死吗?海会死吗?配合战壕里满地尸体的画面真的很带感,强推。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