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寨2(在香港九龙城寨)
“大清早就亡了”,这句话流行于网络,本意是要提醒那些不肯与时俱进,固守错误思维和行为的人。但如果回看历史,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算起,清朝共历时276年,在1912年,袁世凯迫使溥仪写下退位诏书,整个大清朝代才就此落下帷幕。
清朝虽亡,但大清并没有随之消亡,随着时代的阴错阳差,“大清”在一个原本不能出现的地方,整整延续了81年,直到1993年才真正地退出历史舞台。
所谓的“大清”,在唯物层面,是大清的最后一支部队;而在精神层面,则是因清朝昏庸无能而衍生出的混乱和动荡。
香港的九龙城寨,被英国以及民国时代遗忘的地方,“大清”就像随风飘落的蒲公英,在九龙城寨落地生根,与当时的英属地香港“毗邻而居”。
九龙城寨
藏污纳垢的九龙城寨,本是一场无力的挣扎
在康熙年间,还没有这座城寨,仅有一座军事炮台并有清兵驻守而已,到了道光年间,城寨才开始兴建,历时5年修建完成。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署让香港岛成为英属殖民地,清政府为了监视英军的军事动向,城寨得到了进一步扩建,此时的城寨并不能居住,依旧承担着军事基地的作用。
随着《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签订,新界被英国强租,当时双方约定,清政府官员可在城寨内驻扎办公,可到了1899年,英国在接管新界之后,英军便对清政府的官兵进行了武装驱散,城寨就这样被一度荒废。
九龙城寨内部
二战爆发之后,自顾不暇的英军渐渐放弃了对城寨的监管,民国政府面对成群的豺狼腹背受敌,加上因为战乱造成大批的难民四处为家。九龙城寨就这样被难民、逃犯等无家可归的人占据,城寨渐渐成为三不管地界,而当时城寨的清朝驻军则成为这一方天地的执政者。
城寨向来有一定数量的清军驻扎,再加上清朝覆灭后一部分投靠城寨的清军,实际的武装力量便很难估计了。既然满城的“大清子民”,那么遵行的就是《大清律》,即便是到了民国时代,新政府宣布废除《大清律》,城寨这个三不管的“结界”,仍然按照大清的律法和准则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城寨,原本是那些国破家亡的可怜人的栖身之所,但因为“三不管”的独特属性,成为藏污纳垢的沃土,清兵和三合会等黑帮组织相互勾结,成为九龙城寨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三合会
在城寨,想活着很难,想活着走出去更难
洪门分支、三合会、逃犯和难民,在二战期间不断涌入城寨,黑社会势力凭借拳头成为主流。而城寨的人口,从1930年的不到500人,逐渐增长为1987年的33000人。
这3万多人生活在2.7公顷的城寨之内,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居住密度,让城内楼宇并肩,街道如缝隙般狭窄,脏水、淤泥、垃圾随处可见。随着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公寓就一层又一层的累建,墙体承重、居住采光、建筑安全这些,对于活着都很困难的城寨人来说,更不知为何物,只求片瓦遮头而已。
有人对城寨做过这样的形容,这里暗无天日,即便是骄阳当空的正午,也见不到几缕阳光,至于采光就只能靠24小时都亮着的电灯了。
即便是赖以生活的用电,也是靠非法连接城外的公共电路得来,不给城寨供电的港英政府,自然也不会对电路做铺设和养护,每户人家的电线就这样随便裸露在外相互差绕,老化线路也时常引发火灾,城寨之中此类惨剧不断。
电路可以私连,可供水却不行,城内仅有的8条水管,所有居民想要用水只能花钱购买,黑社会控制着供水,毫无反抗之力的上万居民,只能接受被人挟制着命脉的生活。
黑社会
居住在危房里,每天见不到阳光,用水被黑社会肆意敲诈,城寨内的肮脏和窘迫还远不止于此。全城只有2个厕所,其中一个还是旱厕,需要人工清理将粪便挑出城外。污秽横流、垃圾遍地,让城寨不仅仅是流民的聚集地,更成为老鼠、蟑螂等蛇虫鼠蚁的天堂,壮如大猫的老鼠随处可见,城寨里的人们也早就习以为常。
人们在城寨栖身,犹如躲避在下水道的老鼠,毫无尊严可言。同在香港一墙之隔,“大清”在城寨的四角天地之间残喘着,不仅仅是那一队大清的官兵,还有饱受欺凌后的认命顺从,只要能活命,至于怎么活、是不是像个人,很多人都不会去想,反正在哪里他们的命都不值钱。
城寨不过是大清死而不僵的怨念,清朝破败的社会形态也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重新开始。在城寨里,居民和黑帮一个在城西,一个在城东,在位置上泾渭分明,这算是城寨唯一的规划了。
便宜的租金、肮脏的环境、复杂的品流,让赌场、妓院、黑市和无证诊所,那些所有见不得光的东西到了城寨都可以“正大光明”。
九龙城寨
根据50年代的一项报告,城寨里有150多个毒品窝点,泛滥于香港的毒品有90%都出自城寨,城内的厕所和阴沟旁,也会看到因吸毒倒地而亡的瘾君子;11家妓院,催生了香港的“观舞团”,只为观赏每天2场的脱衣舞表演;7处赌场,还有随时都会出现在巷尾的临时赌桌;为了争地盘、抢生意帮派势力轮番缠斗,城内斗殴杀戮案件频发。
城内发生再大的事,也不会有警察敢跨入城寨一步,而很多在香港犯了极刑的人,却都会逃进这里,城寨俨然成了罪犯的天堂。
70年代,为了消灭城寨黑恶势力对香港的侵袭,港英政府派出3000名警员剿灭黄赌毒等不法行业,收效甚微不说,还折损了大量的警力,这更加印证了“没有人能活着走出城寨”的传说。
剧照|香港警察
有人不愿走出清朝,亦如不愿离开千疮百孔的九龙城寨
港英政府的损兵折将让九龙城寨打响了“罪恶之城”的名号,到了80年代,不光是香港的罪犯,就连台湾、澳门、东南亚等地,都会有逃犯逃窜到城寨躲避。
此时的城寨,居住人口已达5万人之多,“三不管”的天然属性,让罪犯们嗅到了生机,哪怕是光天化日之下犯罪,只要躲到城寨里,自然没有警察敢越界抓捕,避过风头之后,所犯罪行也就不了了之。
在港英政府眼中,九龙城寨是欲除之而后快的毒瘤,而对于城寨的居民来说,却是“大清子民”在面对英军的唯一选择,有的人追随着时代的车轮前进,有的人被裹挟,而城寨之内,则是被时代遗忘和碾压的“弃儿”了。
1984年,整治九龙城寨成为中英双方在香港回归协商中,不可回避的一环。
1993年,5000名港英政府警力抵达城寨,这场集抓捕、清除、拆迁、改迁为一体的、史无前例的“出警”,历时1年,扣押了近万人、花费了27亿港币,才将在这座80多年的“黑暗之城”夷为平地,城寨内1.5万居民受经济条件所限,只能被安置在公屋或临时住房。
香港警察
至于其他人,好一点的买房子自住,还有很多只能自寻出路。拆除城寨,对于很多居民来说,意味着要适应未知的时代,而这份未知中是否有一线生机却不得而知。当年和难民一起到城寨生活的人中,有不少牙医,因为所学的医科学历不被港英政府承认,得不到行医执照,只能在城寨做个黑市牙医。
迁出城寨后,自己的医馆不复存在,行医资格依旧不被认可,在城寨还能混口饭吃的他们,到了外面却没有容身之地。有些已经年迈的老人,自小便被卖到城寨吃尽苦头,他们几乎是城寨的第一代孩童,对外面的时代一无所知,更加不再有任何生存能力,面对拆除城寨的铁锤,老人们抵抗、静坐着不愿离开,更有甚者选择死在城寨里。
原本无人敢靠近的九龙城寨,在拆除的最后阶段,好奇的人们都前来探秘,其中还包括对城寨传说向往已久的日本游客,更有细心的游客测量了房屋的尺寸,还绘制了城寨的图纸。
拆迁中的九龙城寨
大清的游兵散将,在政权更替的推动下,将城寨圈地自治。这个“三不管”地界从开始的不足500人,到最后拆除的5万余人,无家可归的“大清子民”在这里求生繁衍。
不得不承认,城寨的边界之内,滋生了无政府、黑社会、泯灭人权的种种,但同时以殖民为目的的英军,又何尝为手无寸铁的难民做过任何保障?
九龙城寨,或许是最坏的选择,但已是当时唯一的选择。而“大清”也在英军的殖民之下,一直延续到1993年,和港英政府的腐败、混乱一起,消散在时代的进程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