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为什么中年人爱跑马拉松)
保持了34年的浙江马拉松纪录被41岁的业余跑者羊小军破了,一时间,跑友们在崇拜之余也讨论起来,不都说年轻人体力好,为什么破纪录的是一个年过40的中年人?
说起来,此前浙江马拉松纪录的保持者曾启顺,也是在32岁那年创造的纪录,这个年龄放在大部分传统体育项目中都已经不算年轻。有意思的是,在马拉松这个领域,主力军一直都是中年人。
比数量,中年人是主力军
中年人爱跑马拉松可不是随口说说的。据《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国马拉松完赛的跑者中, 30-39岁的人最多,如果再加上40-49岁这批人,那么中年人的占比超过了66%,相比之下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18%的比例,差距甚大。
人到中年,日益隆起的肚腩,体检单里出现的+号,逼迫着不少人开始重视自己不再年轻的身体,除了保温杯里的枸杞,运动健身也渐渐提上了日程,他们的身影逐渐出现在健身房、游泳池,还有各种各样的马拉松中。
跑步,在各类运动中的门槛相对较低,对抗性小,技术难度也不高,经济成本也比较低。只要有时间,肯坚持,对于大部分刚刚开始想运动的人来说,跑步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而一旦你能坚持跑下去,那么各地举办的马拉松则是宣告跑者进阶的最好平台,因此随着近些年来全国越来越热的马拉松热潮,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选择成为其中的一朵浪花。
而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丰富的娱乐活动已经占据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即便想要运动也有大把的选择:主流的足球、篮球、羽毛球,小众的攀岩、滑板、自行车,刺激一点的赛车、跳伞……
相比之下,跑步略显枯燥,趣味性不强,如果不是有特别的需要,跑步绝对不会成为年轻人首选的运动项目。而马拉松是一项更长时间、更长距离的跑步运动,因此它的吸引力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在参与马拉松的人群中,中年人的比例远远高于年轻人的原因。
比耐力,中年人更胜一筹
不仅参与人数多,成绩最好的同样是这批中年人,数据显示,无论是全马还是半马,男女平均成绩最好的均为40-49岁的跑者,而平均成绩最差的,恰恰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
究其原因,马拉松不是一项吃“青春饭”的运动,它需要长期训练和跑量积累。
马拉松不像短跑项目以绝对速度取胜,更关键的还在于耐力,这需要经过长期的耐力训练,使身体的摄氧量以及有氧能力长期维持一个高的峰值,这样才足以应对马拉松的长距离。所以就算年轻人在前半程的速度比中年人快,到了后半程就未必能跑过中年人了。
而且经过多年系统训练取得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决定了中年跑者比年轻跑者更能把控比赛,不会像年轻跑者一样从一开始就发力,到后面发现控制不住自己的配速,在后半程严重掉速以至于成绩不佳。
一场标准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即便专业运动员跑完也需要2个多小时,大部分业余跑者的完赛成绩都在3个半小时以上,跑进2个半小时的足以称为超级大神。这意味着在长达数小时的跑动中,身边只有寂寞为伴,这种坚韧的心性同样需要岁月的沉淀。
在不少中年人眼中,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那种在前进中积蓄力量,在路途中收获风景,在完赛后迸发出的成就感,无一不是一种自身心境的映射,他们希望通过一场场漫长的马拉松告诉生活,也告诉自己,“我还挺得住。”
所以,看似体力更好的年轻人,却跑不过那些中年人。这不但有运动生理科学的原因,更与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阅历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