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竭(《精疲力竭》(Breathless))
有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职场人士不同程度地感到“精疲力竭”,症状表现为对工作缺乏兴趣,总是不在工作状态,身心俱疲,而成就斐然者的症状更加明显。这个调查结果其实是很多职场人士的真实写照。比如周一综合症、上班如上坟、感觉身体被掏空、总是丧丧的,精疲力竭让很多人失去原有的活力,即使你是一个追求成功的精英人士,当压力过大时,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精疲力竭感。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这样的症状呢?
答案是有的。
贝格拉斯曾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当精疲力竭时,很多人会选择休假来调整状态,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因为“精疲力竭”是一种心理病。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在职业领域已经成功或即将成功之时,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不安、压抑、沮丧或者抑郁的心理状态,要想根治,只有深入了解内在心理机制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他长期关注职场人士的心理问题,曾经帮助上千位成功人士战胜了职业疲劳。每当遇到新病人,他一般都会指出他们境遇中的两个事实:一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每位成功人士都经历过挫折,在竞争中坚持自我,在变化中适应环境,在逆境中忍受煎熬;二是每个成功人士都以“危机”自欺欺人,遇到那些在人生中开始走下坡路的人,他都会尽力帮助他们接受事实,摆脱困境。
他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一书中告诉我们,职场倦怠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有很多精英人士因为对精疲力竭症处理不当而伤害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通过酗酒、嗑药等各种自我牺牲的方式从职场中解脱出来,甚至有些人因此而放弃了生命,令人唏嘘不已。只有找出精疲力竭症的真正诱因,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从内心形成自我驱动,重新捡拾生活的乐趣。
自我驱动心理学
一、什么是精疲力竭症?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在70多岁时曾被问及,真正遵从内心的想法之前生活是什么样子?他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成功了,却感觉深陷泥潭。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有一份非常厌恶的工作,是正常人无法逃脱的那种厌恶……(最终)我摆脱了那种生活。
很多人并没有像萧伯纳那样幸运,最终摆脱了生活的现状,而是患上了精疲力竭症。
什么是精疲力竭症?精疲力竭症指的是由持续不断的微小琐事所引发,表现为成功之前的焦虑以及成功之后的倦怠。
简单来说,当你努力追求目标,并期待着人生有所改善时,但结果却并没有如你所愿。比这更糟糕的是,当你达成了目标却发现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改变更可怕。
在成为超级巨星之前,迈克尔·乔丹有一次在比赛时受伤了,为了不失去他们的“招牌”球员,公牛管理层决定不让乔丹继续比赛,这件事让乔丹很愤怒,于是他为自己争取到了上场的权利。
即使对篮球有着狂热的热爱,1993年,乔丹还是从职业篮坛退役了。他当时说退役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从父亲被谋杀的悲痛中走出来。但外界都质疑这个说法,在作者看来,乔丹这个行为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因为精疲力竭症。
乔丹在带领公牛取得三连冠后,如果接下来没能夺冠,他所面对的将比再次成功更引人注目。如果没有退役,他可能会承受超乎寻常的心理压力,对自尊心造成伤害。
迈克尔·乔丹
很多人羡慕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成功也就意味着结束。一旦目标达成了,很多之前热情高涨的人都会因漫无目标或无精打采而痛苦,在大部分情况下,受困于精疲力竭症的职场人士意识到自己非常厌恶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但除非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来促使他们主动放手,否则他们将很难得到解脱。
来看一下这些品质,看看自己具备哪几项?
·专一
·坚韧不拔
·自力更生
·兢兢业业
·坚持不懈
·狂热
·热情
·不知疲倦
如果现在的你还不到30岁,觉得自己具备4项以上的上述品质,那你就能为任何公司工作。但如果你已经超过了40岁但还有这样的感觉,那可能说明你会遭受精疲力竭症,这也是很多职场成功人士都会遇到的困境。
二、如何摆脱日复一日的精疲力竭症?
美国经济评议会调查了美国5000个家庭,其中只有45%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时间长了免不了会对工作产生倦怠,要么就是不愿上班,要么就是消极怠工,稍微有点不如意就闹情绪。那该怎么摆脱这种症状,重新恢复职场斗志呢?
史蒂文·贝格拉斯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一书中介绍了三种方法。一是直面心理弱点,搞清楚你到底害怕什么;二是放弃改头换面的机会,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三是进行心理多元化训练。
1、直面心理弱点,搞清楚你到底害怕什么?
许多心理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自我了解的恐惧,包括情绪、欲望、记忆力、能力、潜力和命运等,这种恐惧具有防御性,人们会不自觉地对任何能导致看不起自己或者觉得低人一等的认知感到恐惧。作为治疗精疲力竭症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勇于直面心理上的弱点,停止自责,了解自我,接纳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