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常识(10 条基本商业逻辑)
这十条商业的基本常识,作为产品经理的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在我们的创业或者实际工作中,随着获得的成就越来越多,慢慢地就会产生一种蜜汁自信,认为自己能够违反这些基本常识,人生巅峰之路也是为自己准备的。等到现实将梦敲碎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这十条商业的基本常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成立。
1. 商业的本质是以物换物。
这里的「物」除了指代实物,也包含虚拟的「精神物品」。因为有的「物」数量「多」,则廉;有的「物」数量「少」,则贵,由此产生了价值的概念。现代社会中,价值由货币进行体现。
比如你花八千块钱可以买一条金项链,花三千块钱可以买一条同样款式的银项链。这里的多和少指的是金和银的产量区别。
再比如一个观众花了两百块钱,给女主播送了一架飞机礼物,女主播在直播间念了他一次名字并送上一个么么哒,交易完成。假设这个主播的名气大,那么也许就需要送十架飞机才能引起主播注意。这里的多和少指的是主播的名气小和大的区别。
2. 所有不赚钱的生意都不叫商业。
除了做公益,所有的生意都必须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目标可以有高有低,但不能没有。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各类商业模式天花乱坠,羊毛出在猪身上由牛来买单屡见不鲜,创业方向 TO B、TO C、TO VC 还有 TO BAT 各显神通。但究其本质还是要看这门生意是否能赚钱,最后可以成功上岸才是真。案例可以参照摩拜全身而退和 ofo 苦苦支撑。
3. 如果一个企业可以持续不赚钱,那么是因为现金流足够强大或者粮草充足。
不赚钱指的是净利润很少或者为负。现金流足够强大的典型案例是亚马逊,今年破了万亿市值,但是财务净利润常年为负,是什么给了亚马逊底气?是因为电商平台虽然零售业务的毛利率很低,但是亚马逊前压自营工厂账期后拖第三方卖家打款期,现金流的大的吓人。当然现在亚马逊的云计算的业务规模也上来了。
一家企业粮草如果不充足、现金流很小又无法自我造血,在经济大环境差的时候,倒闭是分分钟的事。
4. 净利润和企业收入没有必然关系,净利润只和净利润率有关。
这条也可以参照上面亚马逊的案例,企业收入很高,但是利润都被拿来滚雪球、做研发以及扩大市场占有规模了,最后能分到手上的没剩多少。如果你的生意涉及到实体经济,那么格外需要注意账期这个问题,应收款项收不回来,利润就没法有。不知道有多少智能家居创业企业倒在了账期这个坑下。
5. 在经济环境不好时,只有现金是底气。在社会环境动荡(比如战争)的时候,只有黄金是底气。
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人人自危,股票等物品会随着人们价值预期的悲观而贬值,只有现金才是被普遍认可的价值物。而在战争时期,货币的发行者将极有可能不再存在,所以黄金成了被全世界人们认可的价值物。
6. 当企业现金流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依靠金融手段吃利息赚钱。
除了亚马逊,这里拿京东举例,京东给供应商的结款期是 60 天,那么京东就可以将这些钱再拿出去用钱生钱。假设京东把如此体量巨大的人民币存在银行里面,银行可以回报多少利息。这也是京东当初做金融的逻辑,它可以再把这部分钱以白条的形式借给你,赚取更高额的利息。
7. 能吃到的市场才是真的市场,不然只是看起来很美好。
中国长视频市场看起来美好吧?对标 Netfix ,市值超千亿、奔着两千亿美元去了。但是国内的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鏖战了多少年,现在还是没有结果,也看不到某个平台可以当老大的迹象。得亏这三家背后是 BAT 这样的厚家底企业,不然早就玩儿不下去了。所以,对自己的实力、长处和短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反面案例就是 ofo,玩儿脱了。
8. 如果恰逢技术变化或场景变化,市场规模就有可能发生转变。
比如从前手机只是用来打电话,现在的手机替代了多少原本独立的硬件,也顺带把过去的 BP 机、MP3、便携相机还有纸媒等行业统统吸收了。原先打电话的手机背后可能只是三万亿的市场,但是经历了技术变化的手机市场可能就变成了三十万亿。
9. 当商业体量大到一定规模就不是单纯的商业了,必须考虑社会影响。
比如滴滴顺风车。顺风车可以帮助司机赚钱吗?可以;可以帮助司机和乘客降低用车成本吗?也可以。但是如果只考虑这些商业上的问题,就会出事。任何用户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都是必须要保证的,一个接近垄断的企业如果不为用户的安全考虑,那么社会就会来惩罚这家企业。
10. 在中国做生意,请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条算是商业逻辑吗?在中国就算。
已经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倒背如流的宿华曾经说过:「社区运行用到的算法是有价值观的,因为算法的背后是人,算法的价值观就是人的价值观,算法的缺陷是价值观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