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火爆—春运19亿人次在路上

80酷酷网    80kuku.com

  

  ●今年春运火爆程度大超往年,上海铁路局日输送量超过70万人次,相当于一天运送一座中等城市的人口

  ●春运是对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考试”。农民收入低才造成上亿农民进城打工,这是老问题

  ●新背景则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各地对民工的需求大增,对此,运输部门的预判显得有些滞后

  从年初六开始,节后春运高峰如期而至。

  那天,为输送节后首个高峰客流,上海铁路局增开临客214列,比前一天增加30列。从1月22日至27日的6天里,该局共计发送旅客34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2.3%。

  今年春运的火爆程度大超往年。从1月22日至2月1日的节后11天内,有20万民工从阜阳乘火车前往上海,比去年同期骤增21%。前往上海方向的旅客数占到56%。

  近两天,上海铁路局日输送旅客量连续超过70万人次,创华东铁路春运最高纪录。铁路部门打了一个比方,这就相当于一天运送一座中等城市的人口。而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春运全国将有19亿人次在路上。

  近10多年来,每逢春节,媒体都会对春运进行集中报道。前些年,很多城里人还会对此感叹一番。现在,这似乎不再算什么新闻了。在老百姓看来,春运就像过年要吃饺子、穿新衣一样,成了过年的象征。

  但现在的问题是,较之往年,“一票难求”现象愈加突出。在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深层原因?

  春运火爆是我国社会“二元结构”的最好写照。因此,春运也是对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考试”。可以说,农民收入低是造成上亿农民进城打工的直接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传统文化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城乡二元结构下不可抑制的流动需求,两大因素相互作用,交汇起年年此时汹涌的人流。春运体现了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世界上绝大多数國家没有户口限制,人们的工作地和居住地是同一个地点,而我们则不同,工作地与家庭往往不在一起,从而造成节假日短时间内回家的人数太多。

  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还有什么新因素直接导致今年春运异常火爆?

  应当看到,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这一年中,既有出乎意料的gdp、投资等高增长,又有外贸、利用外资形势的大好,还有贸易争端、就业压力、农民收入低等问题。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克服非典的滞后影响,开始持续快速增长。在这种大的宏观背景下,各地对民工的需求量大增,2003年进城的民工数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而对这一新情况的出现,运输部门的预判显得有些滞后。

  一个老问题,一个新背景,构成了今年春运的汹涌人潮。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运正在成为一种年俗与标志。与此同时,春运又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场“年度高考”,通过对春运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可以把握改革与发展的脉搏。

  近些年来,人们常把春运看做是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考试”。“民工潮”给交通带来的压力,一度到了几乎难以承受的程度。但是,这一年一度的高难度“考试”,也成了交通运输发展的巨大动力。而今年春运的特别火爆,又使不少人对运输部门再度提出质疑:铁路春运涨价是否合理,能否以公益性的经营定位来对待这年度客运高峰?而在服务方面,铁路是否应该还仅仅以“走得了”作为春运目标?

  现在看来,我国经济已经走进新一轮增长周期,城市各行业对民工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在今后数年中,春运持续火爆应在预料之中。在此,似乎可以把春运视为“年度风向标”。从中,可以看到宏观经济的走势,看到交通运输部门的改革进度,更看到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

  如果有一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中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固定的住所,使他们敢于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再在城乡之间当个“候鸟”,或许,那就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境界的鲜明标志。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