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全球十大房产新闻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一片“泡沫”、“崩盘”、“暴利”、“投机”声中,全球地产四平八稳地走过了2005年。2005年可以说是房地产年,房地产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有关房地产的新闻不断,事件频发。的确,房价暴涨及泡沫破灭警告、地产并购、地产丑闻等,一直绷紧人们的神经。那么紧张的神经在2006年能否放松下来?

    经过对2005年的全球地产进行梳理,选出十大地产新闻,以回顾2005年世界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格局。

    1.三大利空打击美国楼市地产股指日挫7.5%

    利率上升、油价高涨和政策转严三大利空,改变了美国此轮房地产热的基础。2005年11月8日,在地产开发商分类股指单天下跌超过7.5%之后,对占美国gdp增长50%的房地产引擎熄火的担忧日益强烈。

    11月8日,美国最大的豪宅开发商托尔兄弟公司(toll

    brothers)宣布调低2006年销售预期。这一与楼市泡沫破灭危机相呼应的悲观预期,触发了美国开发商股票的集体下跌。标准普尔房地产开发商分类指数当天急挫7.5%,创下2003年8月以来最大日跌幅。

    对地产股冲击最大的是美联储1年多来的连续13次升息。2005年12月13日,美联储举行年度最后一次货币决策会议,将利率提升25个基点至4.25%,达到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进一步加重购买房屋的负担。

     最令人不安的是,房地产的走弱及泡沫破灭可能会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重创。自2001年起,房地产便占美国gdp增长份额约50%,另有超过50%的新增职位与房地产市场有关。一旦房地产业陷入萧条,可能意味着美国gdp增长主引擎熄火。

    2.英国楼市二季度缩水600亿

    2005年第二季度,来自英国的数据显示,二季度英国房价走低导致未售出的房屋贬值400亿英镑,而同期整体按揭贷款债务上升了200多亿英镑,致使房地产总市值净值下跌超过600亿英镑,这是英国房地产财富在近10年来首次缩水。上一次总值下跌要回溯到1995年。

    自1995年以来,英国房地产财富净值快速增长,在2005年第一季度创下新高2.4万亿英镑,使得每个英國家庭平均拥有9.5万英镑的房地产资产。房地产资产成为英国大部分家庭拥有的第一大资产。

    楼价上升曾使英国央行从2004年8月开始5次加息为楼市降温,收到明显效果。为防经济进一步衰退,2005年8月初英国央行又将基准利率由4.75%减至4.5%,期望能由此促进英国楼市软着陆。

    3.中国台湾和香港启动reits

    中国台湾的第一只reits——富邦一号reits于2005年3月上市。中国香港领汇信托基金2005年11月上市,融资额达198亿港元。继领汇之后,李嘉诚旗下的泓富产业信托也于2005年12月正式推出。目前内地许多地产商都计划将旗下的商业地产项目打包在香港上市。

    亚太reits市场的市值增长迅速,尽管与美国市场相比,整体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但从涨幅来看,亚太地区是最具潜力的市场。其中,澳大利亚的市场规模最大,占亚太reits总市值的68%,其次是日本。

    4.日本建筑丑闻给市场复苏投下阴影

    由于建筑设计师和开发商联手对高层建筑设计数据造假并在施工中偷工减料,致使一批远远达不到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抗震强度的“豆腐渣工程”出现,性质之恶劣令地震频发的日本举国震惊。2005年11月底,6名与豆腐渣大楼工程有关的地产开发业巨头在众议院国土交通委员会的问讯会上接受质询,已有一名建筑师承认数据造假。

    截至目前,已有18家日本酒店不得不关门,至少得暂时关门,因为它们可能有倒塌的危险。还有一些公寓建筑也在接受安全性检查,而那里的居民则可能被迫迁出。东京等地已有70余栋建筑物被查出在建筑过程中偷工减料,抗震性能远不合要求。

    丑闻对居住和拥有这些问题物业的业主们的影响是恶劣的。更糟糕的是,这些外强中干的“豆腐渣工程”似乎是在提醒人们,所谓的日本地产复苏,会不会也是一项被基金架空的“豆腐渣工程”?

    5.德国房地产基金丑闻引发危机

    2005年12月13日,德意志银行做出一个令德国乃至欧洲金融界、房地产界震惊的举动——冻结旗下资产总值达61亿欧元的grundbesitz投资基金,暂停投资者赎回。这一德国开放基金业40年来第一起冻结赎回事件,将整个行业笼罩在恐慌气氛之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上至德国政界、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组织,下至民间团体、中小投资者无不为之震动,纷纷向德意志银行施压。最终,德意志银行与监管者和各方团体达成妥协,表示将赔偿因冻结给私人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这一事件是德国疲弱房地产市场所积聚矛盾的一次爆发。德国房地产行业基金的腐败问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2004年,另一个德国最大房地产基金之一的deka基金也因为丑闻和资产巨额缩水,被迫与另一家基金合并。deka和德意志银行地产的问题都反映出了德国日益严重的基金腐败问题。

    6.韩国房地产“新政”打击投机

    面对价格上涨已成脱缰之势的房地产市场,韩国政府从对市场力量的迷信中醒悟过来,着手进行干预。韩国政府2005年9月公布了“不动产制度改革方案”,对高价住宅、“多房一族”和非项目用地大幅提高税率。韩国财政部长韩惠洙在其发表的“宣战”声明中称,“投机者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

    房产新政方案中,韩国政府在税收方面重点强化了物业税、资产增值税、交易税,加大了对投机需求的打击;在全国范围内大幅扩大公共宅地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提高了土地交易条件。决定重新征收土地开发税,并引入基础设施负担金制度,以抑制投机和盲目开发。

    数据显示,首尔的商品房价格2005年前7个月上涨了7.7%,首尔周边地区上涨6.6%。韩国此次房产新政绝对是“顺应民心”,韩国交通部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有90%的人认为房地产价格过高,并支持政府打击房产投机。

    7.英德reits2006年将破土而出

    在美国和澳大利亚reits日益成熟、欧洲各国纷纷效仿、亚洲國家加速发展之际,一直在房地产信托发展上相对落后的英国和德国也有望在2006年搭上reits这趟融资车。

    2005年12月6日,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在预算报告中宣布,2006年将在英国正式引入reits。英国reits的破冰信号受到多方欢迎。

    reits意味着给房地产投资者巨大的减税优惠,对英国和德国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是巨大利好。

    8.特朗普进军迪拜地产市场

    美国房地产传奇大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和阿联酋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椰树岛房地产集团(nakheel)在2005年10月下旬宣布了合作计划,拟在椰树岛房地产集团开发的迪拜棕榈岛上建造一座郁金香外形的酒店。

    这也是特朗普首次进军中东市场。2004年在全球市场成绩并不理想的特朗普对于此次合作抱有很大期望,希望迪拜能成为自己新的利润增长点。椰树岛房地产集团则希望借助与特朗普的联盟,利用其成熟的操作经验和市场知名度,打开全球市场。当地地产人士认为,特朗普与椰树岛房地产集团联手,对中东地产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将给中东地产市场带来欧美成熟的开发和经营理念。

    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特朗普无需出资,只需提供品牌,辅导椰树岛房地产集团订立发展计划,利用人工岛屿的独特优点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兴建及融资将由椰树岛房地产集团承担。作为交换条件,椰树岛房地产集团将在中东20个國家拥有特朗普品牌专利权。

    9.ge地产美国投资减半50亿美元扑向亚洲

    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投资者之一、美国通用电气集团(ge)旗下从事地产投资的ge商务融资房地产公司(ge commercial finance real estate,简称ge地产),2005年10月底宣布将在新兴的成长型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亚太市场投资80亿美元。其中,50亿美元将投入亚洲市场,30亿美元投向墨西哥市场。

    此前,ge地产在亚洲的总房地产资产才30亿美元左右,因此未来两年投资50亿美元将意味着ge在该地区的投入增幅将近200%。该集团负责人还透露,正在考虑进入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方式可能会是合资。

    在ge地产选择进入亚洲以及东欧和墨西哥这类成长型市场的同时,美国商业地产市场已显示见顶迹象,众多投资者也开始担忧美国市场的泡沫会有破灭的危险。在过去3年内,该公司已将其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规模从120亿美元削减至60亿美元。

    10.美国新伦敦案重新定义土地征用权

    2005年6月23日,美国最高法院对备受争议的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开发征地一案作出裁决,以5对4票的争议性投票结果判定,如果对公众有利,地方政府有权为商业开发和其他私人开发项目征用私人土地,拆毁私人住房。

    因为涉及到现代城市发展中私有财产的保护问题,此次裁决备受瞩目。美国从北美殖民时期就强调保护土地和房屋的私有财产权,土地为私人拥有。一般开发商实行开发计划,只能向原主购买土地,如果卖主不同意就不能购买。

    投赞成票的法官认为,新伦敦市可以根据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征用私人土地,从事开发。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如果土地用于公共使用的目的,市政府有权征用私有财产。法官认定,新伦敦市的争议项目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是对公众有利的,因此投出赞成票。投反对票的法官则表示谴责,他们认为这一裁决放弃了个人财产权的保护条款,并将“不适当的影响和权力”交给了有钱人,是一个牺牲美国中产阶级的利益、向富人和有权人让步的裁决。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