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月5日瑞士剧作家,小说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出生

80酷酷网    80kuku.com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瑞士剧作家、小说家
 

 

  Friedrich Duerrenmatt(1921~1990)1921年1月5日出生在伯尔尼州的科诺尔丰根一牧师家庭。曾在伯尔尼和苏黎世学习文学、神学和哲学,毕业后当过新闻记者和剧场解说词作者,后在苏黎世《世界周报》任美术和戏剧评论编辑。1947年发表的第一部剧本《立此存照》,写16世纪明斯特一个再浸礼教徒为了信仰宁可抛弃财富和家庭的故事,在苏黎世首演成功。剧作《盲人》(1948)以德国三十年战争为背景,主人公盲公爵的遭遇取材于《圣经》中约伯的故事;写作手法受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影响。《老妇还乡》(1956)是他闻名世界的第一部剧本。女主人公是亿万富翁,她在离别45年后重返故乡,为了害死使她17岁时沦为妓女的旧日情人伊尔,用金钱收买了全城居民,让伊尔突然死去。剧本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现象,在艺术上采用了作者擅长的“悲喜剧”手法,戏剧效果强烈。1962年问世的《物理学家》,进一步奠定了迪伦马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剧本主人公是一个天才的物理学家,他研究出一种能够发明一切的万能原理,因担心这一发明被政治家利用去毁灭人类,便装疯躲进疯人院。西方和某“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报机关都派人装疯打进疯人院,企图窃取资料,而以瑞士大资本家为后台的疯人院女院长却早已盗走了论文。剧中的物理学家是作者肯定的正面形象,但是他的逃避政治的愿望只是一种空想,最后还是落入了象征大垄断资本家的女院长手中。这个剧已成为西方剧坛的保留剧目。
 

 

  迪伦马特其他重要剧作有《罗慕洛皇帝》(1949),它取材于罗马历史,故事却完全是虚构的,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冷漠旁观的态度。《密西西比先生的婚事》(1952)进一步发挥了这种处世态度。《天使来到巴比伦》(1954)的背景是古巴比伦王国,以寓意的手法强调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获得幸福,鄙视财富和权势。《法兰克五世》(1960)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横行不法的资本家形象,是继《老妇还乡》后又一部抨击金钱万能的剧作。1966年问世的《流星》取材自《圣经》中的拉撒路的故事,描写一个著名作家一再死而复活的荒诞故事,曲折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家的精神危机。这部讽刺喜剧被认为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迪伦马特除了以喜剧形式反映悲剧性社会问题之外,还喜欢用“犯罪小说”的形式反映现实社会问题。他认为,描写犯罪问题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唯一有效的方法,因为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罪恶,作者可以通过犯罪问题探索犯罪的生理、心理原因和社会根源。《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2)是他的第一部犯罪小说,它以颇有说服力的情节描写,揭示了资产阶级法律的破产。中篇小说《抛锚》(1956)通过一次游戏探索了犯罪和道德问题,在题材处理和人物心理分析上,构思巧妙;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和堕落的揭露,有一定深度。《诺言》(1958)是他的犯罪小说的代表作,副标题为“以犯罪小说形式写的安魂曲”,它通过主人公破案不成而身败名裂的结局,反映了主持正义者反被看成怪癖的令人震惊的社会现象。这样的故事完全脱出了一般侦探小說的窠臼。
 

 

  迪伦马特的作品表现为荒诞、夸张,却都反映严肃的社会问题。他自称“中立主义者”,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的畸形现象无可奈何,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有悲观、消极、走投无路的特点。迪伦马特还写过一些戏剧理论著作,以《论喜剧》(1952)《戏剧问题》(1955)、《弗德里希席勒》(1960)等文章建立了自己的悲喜剧理论。 他否认戏剧的教育作用,但他却是一位具有艺术抱负和革新精神的作家。他“弃旧图新”地探索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追求“多彩的戏剧”,倾向于具有喜剧色彩和社会讽刺色彩的追求。他的笔下是通过“距离”来表现的,而造成“距离”的主要手段是“怪诞”,这构成了他艺术表现的重要特征。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