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月5日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逝世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丁文江,字在君,1887年4月13日生于江苏泰兴县,1936年1月5日卒于长沙。是中国地质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丁文江1902年秋(15岁)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夏,由日本远渡重洋前往英国。1906年秋在剑桥大学学习。1907-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获双学士。1911年5月离英回国,回国后在滇、黔等省调查地质矿产。1911-1912年在上海南洋中学讲授生理学、英语、化学等课程,并编著动物学教科书。丁文江从事地质事业自与章鸿钊相识始。


1911年9月应京师学部留学生考试,他与中国早期地质事业创始人章鸿钊相识。


1913年2月再次赴北京、担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其后不久,与章鸿钊等创办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培养地质人才,并任所长,1914年辞去所长职务,再度于1914年2月至1915年1月赴云南进行野外调查。


1916年他与章鸿钊、翁文灏一起组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担任首任所长。


1917年丁文江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并列席巴黎和会。丁文江向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建议聘请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及当时在英留学的李四光到该校任教。


1921年丁文江辞去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后,兼任名誉所长,担任北票煤矿总经理。


与胡适等人于1922年创办了《努力周报》,发表大量文章力促“好人”出来从政。在《少数人的责任》一文,他果决地声明:“要认定政治是我们唯一的目的,改良政治是我们唯一的义务。不要再上人家的当,说改良政治要从实业教育着手。”“我们中国政治的混乱,不是因为国民程度幼稚,不是因为政客官僚腐败,不是因为武人军阀专横,--是因为‘少数人’没有责任心而且没有负责任的能力。”


1923年,与张君劢展开“科玄论战”,他是当时的科学派主将。


1929年春负责对西南诸省的地质调查,并开始兼任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1931年任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


1933年6月丁文江离上海赴华盛顿出席第16届国际地质大会,与葛利普、德日进同行。其后再次到欧洲考察,9至10月访问苏联。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一度消沉的丁文江深受刺激,再度振作起来,又与胡适等人创办了《独立评论》。然而历经近十年的风雨坎坷后,他们心境已变,了无当年创办《努力周报》时急欲实际从政的热情与信心,仅希望“不倚傍任何党派”以“独立”的身份评论政治。丁文江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又对“天下事”广发议论。在《假如我是张学良》一文中为张学良设计作战方案,俨然一位军事学家;在《假如我是蒋介石》一文中苦心劝蒋“立刻完成国民党内部的团结”,“立刻谋军事首领的合作”,“立刻与共产党商量休战,休战的唯一条件是在抗日期内彼此互不相攻击”。但这,仍是一厢情愿。


丁原是个精英主义者。他在《努力周报》时期就撰文強调“少数人的责任”。他认为,“天下的事业,没有哪一件不是少数人做成功的”。他所说的“少数人”,“不但有知识而且有能力,不但有道德,而且要做事业”。丁文江当然自视为“少数人”中的一份子。所以他一生都有干政的志趣。他说:"中国的前途,全看我们少数人的志气。我们打定主义,说中国是亡不得的,中国就不会亡。"


这样一个精英主义者,在当时民主与独裁的争论中,明确地主张实行“新式的独裁”。他认为,中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起码条件。(例如他指出,中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至八十)。他的“新式的独裁”,是主张少数人能够充分结合起来,共同为国家尽职尽责。具体有四条:1)独裁的首领要完全以国家的利害为利害; 2)独裁的首领要彻底了解现代化国家的性质;3)独裁的首领要能够利用全国的专门人才;4)独裁的首领要利用目前的国难问题来号召全国有参与政治资格的人的情绪与理智,使他们站在一个旗帜下。


丁文江在创办及担任地质调查所所长期间,非常重视野外地质调查、提倡出版物的系列化、积极与矿冶界协作和配合,并热心地质陈列馆及图书馆的建设。他担任《中国古生物志》主编长达15年,在地学界极有影响。


丁文江为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会员,1922年1月在北京西城兵马司9号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议。1923年当选第二届会长。


1936年元月5日,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丁文江在湖南谭家山煤矿考察时因煤气中毒遽尔长逝。消息传来,知识界为之震动。其后,便是一片冷寂。除胡适在50年代匆匆写就《丁文江的传记》以慰追思之情和偶有几篇零星文章外,这个名字逐渐被人淡忘。但是,这却是一个不应忘却的名字。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