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
成语出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
成语繁体 | 精明強干 |
成语简拼 | jmqg |
成语注音 | ㄐㄧㄥ ㄇㄧㄥˊ ㄑㄧㄤˊ ㄍㄢˋ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 | 褒义成语 |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近代成语 |
成语正音 | 干,不能读作“ɡān”;强,不能读作“qiǎnɡ”。 |
成语辨析 | ~和“精明干练”都含有“精细明察”的意思。但~偏重在:“强干”;表示“有很强的办事能力”;“精明干练”偏重在“干练”;表示“办事干净、利索、练达”。 |
近 义 词 | 精明干练 |
反 义 词 | 碌碌无为 |
成语例子 | 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
英语翻译 | shrewd and capable |
日语翻译 | なかなか腕(うで)ききでしっかりしている |
俄语翻译 | способный <деловитый> |
其他语言 | <德>hellsichtig und tüchtig<法>intelligent et capable <habile en affaires> |
成语故事 |
清朝时期,捻军起义,百姓因不堪忍受清政府的重压和盘剥,纷纷响应,清政府调集僧格林沁、袁甲三、毛昶熙等率军镇压。毛昶熙认为捻军起义是官逼民反,官员只顾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应该选拔一些精明强干、爱民如子的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