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市场十大问题产品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本次评选中,我们严格依据以下标准进行评选:存在重大质量缺陷的产品;造成严重危害、重大损失而受到众多消费者声讨的产品。经过反复推敲比较,最后评选出了《2006中国市场十大问题产品》。需特别指出的是,十大问题产品榜单以主体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序,相关生产者无需因为排名先后而争得面红耳赤了。

  此次评选涉及食品、药品、保健品、it产品、家电、汽车、建材等7个领域。从评选结果来看,2006年问题产品的分布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影响公众生命安全、健康的产品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食品、药品、保健品类问题产品占了60%;二是加入wto五年来,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已经完全接轨,全球性的产品质量事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十分突出,上榜的国际品牌产品占了50%,其中日本占30%,美国20%。不过,套用“06bbs十大讽刺语”中的一句:“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可能是唐僧。”冒充国际品牌产品也占了10%。

  完美矿物晶:“完美”背后的健康隐患

  事件回放:自2006年6月份以来,《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陆续接到全国各地近50位消费者投诉,称完美保健品涉嫌夸大宣传并危害消费者健康。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在浙江、安徽、河北、辽宁等地皆出现消费者因服用完美产品而致残致死的事件。

  上榜理由:完美公司的业务员在推销完美保健品时吹嘘:孩子吃了不生病,女士吃了可养颜,胖人吃了能减肥……而事实上,消费者和多家媒体都认为该产品已成了健康“杀手”。据《中国直销》杂志报道,完美公司2006年销售额预估为45亿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国内有数以万计的完美消费者,如果因为厂家的不负责任或疏忽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于花高价买罪受。

  媒体聚焦:本刊2006年第11期刊发了《完美矿物晶:完美产品?健康杀手?》一文后,引起兄弟媒体的极大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约40家网站和媒体进行了转载。《每日经济新闻》等平面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此外,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也多次对完美产品危害消费者健康事件进行了报道。

  消费者声音:消费者在向记者投诉时这样写道:“完美产品的受害者成百上千,我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受害者的我们,心已碎、泪已干,完美公司不还我们公道,我们将与完美公司斗争到底。”并希望本刊及其他媒体继续关注。

  企业反应:完美公司向有关部门反映本刊报道失实,并指出本刊报道中所涉及到的消费者都是虚构的。事实上,本刊报道所涉及消费者均确有其人,所述内容都言之有据。

   另外,完美公司公共关系部负责人崔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说,公司已经注意到国内部分媒体针对该公司的“不利报道”,公司在对报道所述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调查。

  权威说法:湖北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完美矿物晶成分的检测报告表明,该款产品所含的砷、铅、汞、硒、锌、维生素c(抗坏血酸)等微量元素均严重超标,且含有蔗糖。

  美赞臣:问题奶粉风波再起

  事件回放: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2006年2月23日宣布,紧急召回“问题奶粉”美赞臣。称婴幼儿若服用该奶粉,会将金属颗粒吸入咽喉或肺部,容易导致体内呼吸系统和咽喉严重受损,出现咳嗽、咽食困难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國家质检总局2006年2月24日发布紧急公告,自即日起禁止进口批号为bmj19的美赞臣gentlease牌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同时,各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口岸核查,严防该批号奶粉通过邮寄、速递方式进境。

  上榜理由:自阜阳奶粉事件以来,消费者对婴儿奶粉的选购都比较注意,国外大品牌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美赞臣公司生产的gentlease牌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被报道查出含金属颗粒,使得奶粉再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媒体聚焦:美赞臣“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妇产科推销奶粉并引起婴儿呼吸道发炎的消息,2006年3月22日,美赞臣中国总部表示,该公司从来没有违规推销奶粉,其产品引发婴儿呼吸道发炎的事也不属实。

  权威认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2006年2月23日宣布召回“问题奶粉”;國家质检总局2006年2月24日发布紧急公告,禁止进口同批号奶粉。

  欧典:德国没有的“德国”品牌

  事件回放:2006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上欧典事件被曝光。

  这个号称行销全球80多个國家,源自德国的著名品牌地板,其所宣称的德国总部根本不存在,其生产也完全在共发现有14名配戴博士伦隐形眼镜者的眼角膜感染真菌,其中有4人使用的是润明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液。中国哈尔滨也出现了因为用过润明护理液而被检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膜炎和结膜炎。2006年4月13日,博士伦中国公司暂停销售美国工厂生产的进口润明水凝护理液,并就“润明护理液疑导致角膜炎风波”向消费者致歉。

  上榜理由: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博士伦一直是消费者心中的“信得过产品”,然而它生产的润明和新概念护理液最近竟然接二连三爆出多起消费者眼部感染案例。作为一个全球知名品牌,博士伦伤痛了消费者的心。中国受伤害的消费者拟赴美国索赔,更使它成为本年度的焦点维权事件。

  媒体聚焦:《财经时报》在第一时间发出以《诊断为角膜炎。

  企业反应:2006年2月2日,博士伦公关人员证实,港澳停售博士伦润明护理液,但内地不停产不停售不退货。2006年4月12日又传出消息,北京博士伦眼睛护理产品有限公司决定暂停销售美国工厂生产的进口润明水凝护理液。博士伦公关公司称在华停售目的是为了配合美国市场行动。

  权威认定: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确认了102起眼病病例,全部与博士伦公司生产的隐形眼镜护理药水有关。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宣布润明水凝护理液存在致病风险——使用者有可能患上一种罕见的真菌性角膜炎。國家卫生部和药监局表态,将加大对隐形眼镜护理液类产品的监管力度。

  丰田锐志:漏油漏掉了消费者的心

  事件回放:2006年初,一批锐志车主发现油底壳、正时链盒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油,此前曾陆续有皇冠车主称其发动机存在机油渗漏问题。随着网络上统计的问题车辆数量增加,丰田漏油事件开始冒头。5月23日,天津车主李某因发动机维修后出现二次渗漏,将一汽丰田某经销商告上法庭。同时,浙江台州的近百位丰田车主因漏油事件集体向丰田销售商讨说法。在6月27日一汽丰田通过浙江消费者协会发布社会补偿方案,对所有4月29日前出厂的皇冠和锐志车辆进行免费入库检修。

  上榜理由:丰田公司以装配不良为由,拒绝召回问题车辆的做法,引起广大用户置疑,为何此前最为经济型的特锐因为喇叭故障都进行了强制性召回,而中高档的锐志、皇冠轿车却在经销店里草草修理了事?是否特锐的召回是一种营销手段,锐志的召回成本太高?而一汽丰田拒绝召回的“决心”,寒了中国消费者的心。

  媒体聚焦:《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锐志身陷“漏油门”事件,是因为丰田疯狂国产化导致的恶果。太平洋汽车网发表发表文章称:锐志漏油影响了锐志车和丰田品牌在车主心中的形象。同时关注该事件的还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京华时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

  消费者声音:一位联络华东地区锐志车友的负责人说:“(行驶里程)3000公里以内,漏油的比例在30%~50%,超过5000公里的,漏油的比例不会低于80%。”据浙江台州一位皇冠车主介绍,台州有一二百辆锐志和皇冠车,其中9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油。

  企业反应:锐志漏油事件爆发后,一汽丰田于2006年5月17日发表声明称,“reiz锐志是在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由于装配工艺问题,导致部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油渗出问题。”因“不属于设计缺陷,没有安全隐患”,拒绝“召回”。

   然而,锐志主设计师大井称,部分锐志在出厂前已存在质量问题,故障原因在于发动机制造环节出了问题。

  权威认定: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人士确定了丰田锐志存在产品缺陷后,于5月30日远赴北京,向國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递交了浙江省有关漏油事件的信息资料,希望能引起國家质检总局的重视,并能对涉及车辆进行强制召回。

  欣弗: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事件回放:自2006年7月24日起,青海、广西、山东等多个省市病人在使用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欣弗药品后,先后出现了胸闷、心悸、心慌、腹痛、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造成11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8月15日,國家药监局通报“欣弗”药品最终检验结果:华源药业违反规定生产,是导致这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上榜理由:欣弗事件是中国整个2006年度最为严重的药品安全事件。“欣弗”问题药品318万余瓶流向全国26个省份,受害人数118例左右,11人死亡,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医药界引起了巨大震动。

  媒体聚焦:新华社报道称:欣弗不良事件,反映了当前中国药品市场秩序的混乱局面,也暴露出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漏洞。

   《人民日报》则这样认为:用药安全不可掉以轻心,药品不良事件、药品质量事故和不合理用药事故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对患者危害严重,责任人要受到相应处罚。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电视台和搜狐等网站、各地方媒体均对欣弗不良事件也给予极大关注。

  消费者声音:“谁来为这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负责?谁来保障我们的用药安全?我相信职能部门会公正、公开地将这个事件解释清楚。”受害者黑龙江省6岁女孩刘思辰的父亲刘勇所说的话充分代表了受害者的心声。

  企业反应:2006年8月12日,华源公司对由于使用欣弗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及其家属深表歉意,并对此事造成的不良后果做出4项承诺,公司将依据有关部门的医学鉴定结论,按照國家有关规定积极落实善后处理工作。2006年11月1日,安徽华源原总经理裘祖贻在压力下自杀身亡,遗书称“要与欣弗同去”。

  权威认定:2006年8月,國家药监局会同安徽省药监局经现场检查认定:华源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7月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相关样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索尼电池:全球遭遇召回门

  事件回放:2006年8月开始,索尼电池易发生着火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一股“召回风”。2006年8月14日,戴尔在美国宣布召回410块可能引起火灾的笔记本电池,并称瑕疵电池为索尼公司生产。索尼公司承认了戴尔公司的说法,称电池存在缺陷的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混进了微小金属碎片,导致电池与电脑充电系统接触后容易过热或发生短路和爆炸。此后,东芝、富士通,日立、苹果、ibm和联想也相继开始对索尼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发出召回令。

  上榜理由:索尼笔记本电池问题的爆发,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全球各大品牌笔记本电脑也没能幸免:戴尔、苹果、东芝、联想、日立、富士通、夏普等品牌笔记本电脑受此影响纷纷发出了召回令.这是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历史上迄今最大规模的一次召回。

  媒体聚焦:有媒体这样评价这一事件:索尼笔记本电池是藏匿多年的“纸包火”,召回风波折射索尼的不利年。

   在第一时间对“电池门”事件进行报道的还有中央电视台、《第一财经日报》、《财经时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

  消费者声音:在腾讯科技有网友如此评论:为什么索尼自身的笔记本不出问题?他们甚至认为索尼故意将劣质产品卖给其他厂商。从此以后,消费者在市场上选购笔记本电脑时多了一个疑问——这台机器使用的电池是索尼生产的吗?

  企业反应:在戴尔发布全球召回笔记本电脑电池次日,日本高层即承认造成此事件是由索尼电池缺陷所致。随着各品牌笔记本电池召回事件的逐渐增多,2006年10月24日,索尼全球高管就“电池门”事件向全球消费者道歉。

  权威认定: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指出,索尼笔记本电池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戴尔公司。也就是说,同样使用索尼电池的其他笔记本厂商如苹果、联想、东芝、日立等品牌仍面临召回问题。除此之外,还称索尼的电池召回可能会拓展到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中,不仅局限于笔记本电脑。

  佳能相机:ccd问题阴云再起

  事件回放:2006年10月份,国内多位佳能s1is数码相机的用户反映佳能相机出现花屏、无法取景拍摄等问题,并引发了用户在网上对佳能进行集体投诉,本刊2006年第11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06年10月25日,佳能中国用户给出最终答复,表示对这款两年多前开始销售、在保修期过后出现问题的相机提供免费维修,但拒绝了消费者召回或者退货的要求。佳能的解决方案没有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日前,全国36位消费者正式向北京市东城区法院提起诉讼,把佳能中国告上了法庭,要求其退还相机的原价货款并承担一切涉诉费用。

  上榜理由:继索尼、柯达的数码相机事件之后,佳能也没能躲过质量问题带来的信誉危机。而面对广大消费者的质疑,佳能公司“顽强”地认为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存在系统性问题。该公司公关部人士同时表示,由于不涉及人身健康问题,佳能此批相机不会被召回。

  媒体聚焦:为方便众多网友从网上投诉佳能s1,网上建立了专门的佳能相机qq投诉群,引发了受害网友的集体维权。随着投诉人数的增多,《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参与报道此事。

  消费者声音:佳能s1用户认为,佳能公司生产并销售的佳能s1is型号的数码相机,能够确认存在质量缺陷,导致不能正常使用,而被告只承诺给予“免费维修”,这无法保证质量问题的彻底解决,无奈之下,消费者只能将其告上法庭。

  企业回应:事件开始后,佳能中国总部发出声音:该相机不存在质量问题,如需维修的话,只能提供有偿服务;而佳能广州维修中心却说,可先寄相机过去,收不收费,则要等待通知;佳能北京快修中心答应只要是ccd问题,将会免费维修。在北京遭到36名消费者联名起诉后,佳能中国公司仍然表示,可以提供免费维修,但不会召回问题产品。

  权威认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佳能产品出质量问题呢?视像协会专家刘晶雯认为,压缩成本是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对于佳能s1到底是否存在质量缺陷,各界说法不一。

  红心鸭蛋:苏丹红又惹祸端

  事件回放:2006年11月12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出市场上所谓的白洋淀“红心”鸭蛋,竟然是鸭子吃了掺有苏丹红成分的工业染料产出的,并非如卖家所宣称的“野外放养”而形成的。消息传出后,餐桌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國家质检总局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查红”执法行动。

  上榜理由:2006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出,鸭蛋这个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品也未能幸免。“红心”鸭蛋竟然是用混合苏丹红iv号的饲料喂出来的,而这种苏丹红iv号本应用于油彩、汽油等产品染色,属于工业原料。食品公共安全问题成了本年度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媒体聚焦:cctv《第一时间》对红心鸭蛋的相关执法行动进行了及时报道:农业部表示,截至2006年11月底,共销毁含苏丹红的蛋鸭10400只、鸭蛋2025公斤,封存饲料800公斤。新华社、cctv《经济信息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财经时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等媒体也对此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

  消费者声音:一些消费者谈蛋色变,表示“不敢吃鸭蛋了”。他们对专家提出的“体重60公斤的成人每天食用1200多个‘涉红鸭蛋’,才有可能达到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的说法”表示出强烈质疑。

  企业反应:“红心”鸭蛋被媒体报道后,有关的“红心蛋”加工厂被关,事件主要责任人被刑拘。这次“涉红”事件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却给真正的白洋淀红心鸭蛋产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安新县的鸭蛋加工商田忠原称自从“红心鸭蛋事件”发生以来,他的生意几乎跨掉了。“红心鸭蛋”事件给蛋品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更加意识到自我规范及加强行业之间协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权威认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做出权威的检测分析:“红药”里含有46.5%的工业染料的苏丹红Ⅳ号,该物质具有致癌性。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侯水生则表示:苏丹红是可能致癌的物质,但是吃了含有苏丹红的食物,不一定导致癌症。同时呼吁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恐慌”。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