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瘦肉多了对人体健康也产生危害,若把瘦猪肉作为日常膳食结构中主要的食物来源,会增加发生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按照合理的饮食标准,每人每天平均需要动物蛋白44—45克。这些蛋白除了从肉中摄取外,还可以通过牛奶、蛋类等补充。因此,每天最好吃一次肉菜,而且最好在午餐时吃,肉量以200克左右为宜。再在早餐或晚餐时补充点鸡蛋和牛奶,就完全可以满足身体一天对动物蛋白的需要了。
营养学家经常呼吁:目前,中国人吃肉太多。吃肉多有什么危害呢?除了猪、牛、羊等红肉中脂肪含量过高外,肉类中还含有嘌呤碱,这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中会生成尿酸。尿酸大量积聚,会破坏肾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引起痛风、骨发育不良等疾病。最新的研究还表明,过量吃肉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使人体对各种疾病难以抵抗。
每天别超过200克
鱼类可以向大脑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淡水鱼所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引起血管硬化,对脑动脉血管无危害,相反,还能保护脑血管、对大脑细胞活动有促进作用。
鱼肉是肉食中最好的一种。它的肉质细嫩,比畜肉、禽肉更易消化吸收,对儿童和老人尤为适宜。此外,鱼肉的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量的80%,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鱼肉脂肪中还含有一种22碳6烯脂肪酸,对活化大脑神经细胞,改善大脑机能,增强记忆力、判断力都极其重要。因此,人们常说吃鱼有健脑的功效。
禽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特别是鸡肉中赖氨酸的含量比猪肉高13%。鸡肉最有营养的吃法就是熬汤,还能起到医疗效果:可振奋人的精神,消除疲劳感,治疗抑郁症;加速鼻咽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支气管的分泌液,有利于清除侵入呼吸道的病毒,缓解感冒症状。而鹅肉和鸭肉不仅总的脂肪含量低,所含脂肪的化学结构与猪肉也不同,更接近橄榄油,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猪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说法由来已久,《饮膳正要》指出:“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这主要是从中医角度来考虑,一是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而牛肉则气味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故不宜同食。
此外,吃猪肉时最好与豆类食物搭配。因为豆制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浆,使胆固醇与脂肪颗粒变小,悬浮于血浆中,不向血管壁沉积,能防止硬化斑块形成。
营养学家们建议:吃肉时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鱼肉。畜肉中,猪肉的蛋白质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即使是“瘦肉”,其中肉眼看不见的隐性脂肪也占28%。因此,某些需要限制脂肪酸摄入量的心血管、高血脂病患者,千万不要以为吃“瘦肉”就是安全的。
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肉
鱼眼,特别是金枪鱼科的鲔鱼眼,含有相当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种天然物质能增强大脑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对防止记忆力衰退、胆固醇增高、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大有裨益。
吃深海鱼导致汞中毒则主要与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有关,因此,吃鱼时有几个部位是我们应格外注意的,最好别吃。比如鱼鳃、鱼皮和鱼的脂肪,这些都是污染物容易堆积的部位。
禽流感的病毒就没这么厉害了。它就像感冒病毒一样,主要由飞沫传染,不论是鸡肉或鸡蛋,只要煮得时间长点就可以杀死病毒。所以,吃鸡肉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得多煮一会。
比如,疯牛病的病原体主要出现在牛的脑部、脊髓、视网膜等神经组织,我们在吃牛的这些部位时,就要格外小心。另外,牛体内一旦感染了疯牛病毒,要消灭极其不易,即使把牛肉煮熟,也无济于事。所以,对于来自疫区或来路不明的牛肉千万别吃。
肉是我们在日常营养中获得蛋白质和能量的重要来源,喜欢肉的人当然应该照吃不误。不过,吃的时候也要多了解点和安全有关的知识,尽量减少可能的危害。
鱼皮鱼鳃最好别吃
关于肉的负面报道在最近几年里越来越多,先是食品安全方面出现了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吃深海鱼导致汞中毒等事件,接着在营养方面“吃红肉容易得肠癌”的相关报道又出现在各大报章,营养学家们也总是警告“中国人吃肉太多”。吃肉的危害真的就如此严重,有没有应变的方法呢?
本文关键字:你知道吗:如何吃肉才最安全